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老兴国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9-09-27 14:55 来源:东楚晚报

富川胜迹图

莲花湖大桥

老兴国建设街

如果有时光机器可以回放,也许我们能看到清末或者民国时期阳新老兴国县城的样貌。高高的城楼,南门、北门等大小8座门将兴国县城拥入怀中,近万人生活在临近富河的县城内。

日军的轰炸让老县城毁于一旦,但从战火中走出来的阳新人收拾好悲伤,重建家园。从解放初到如今,昔日帆船远航、码头熙攘的盛况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日新月异的高楼大厦、大广和杭瑞两条高速境内纵横,铁路贯通东西。

商贸发达的老兴国

在老一辈阳新人眼里,兴国州曾经在鄂东南是响当当的。

根据阳新县志记载,古阳新城(兴国州城)城垣始建于宋。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知州魏钿主持扩建,东西长约800米,南北100余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

兴国州城有城门8座:大东门、小东门、大南门、小南门、大西门、小西门、北门、富川门。其中,大小南门南临燕子港,富川门东临富河,北门北临莲花池和北门湖,清晰地勾勒出小城环水的风貌和格局。

清末民初时,城内四条街道,东西走向的正街呈曲尺形,后街与之平行;南北走向的横街、十字街与正街或后街呈“十”字相交。城内商号集中分布在通往富川门的方向,商业贸易十分依赖水运之便。

县城的主要建筑群县衙(州署),处州城中心,坐北朝南。另一处重要建筑群儒学(文庙)处城西门外蟠龙山下,亦北坐南向。城内景观有莲花池、沧浪亭、怀坡桥、叠山书院等。

回顾历史,富川门一带位于明清时期宣化坊的中心,晚清建有九座戏台,夜夜惊鸿蹁跹,笙歌嘹亮。民国时期,这里更名为中山街、中正街、复兴街,在当年最时尚的“新新茶楼”,随处可见鼓书艺人说书论史,纤纤歌女弹唱新曲。

县城西高东低,处在富河西北岸向西延伸的狭长地带,形成东西狭长、南北短的条形格局,城外向西北方向发展。

古县志将阳新古城城池风水图绘成近似圆形,像中国古代许多其他城市一样,是出于防御、防洪或者某种象征意义的考虑。

阳新境内盛产的竹木、苎麻、煤炭从富川门码头运往长江下游江浙一带。江浙等地的布匹、刺绣、江西的瓷器通过水运由长江进入富河。毋庸置疑,老兴国曾是鄂东南的商贸中心。

老街见证岁月变迁

解放前乃至初期,富川门作为老县城的商贸中心,也是整个县城最繁华的地段。富川街、南门街和大大小小的巷子构织成阳新老县城的样貌。

农耕时代,人们在有水源的地方居住,水井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有水井的地方自然也就形成了村落、集市和城市。位于老县城富川门附近的三眼井便是如此。

家住阳新三眼井社区的鲍慧萍老人今年已经82岁了。老人回忆,小时候,邻里街坊每日来此挑水,络绎不绝。清早,妇女们纷纷端着盆子浣洗衣裳,棒槌声声,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傍晚,男人们干活回来,拎着大桶挨个舀水,渴了便掬一捧清甜井水饮下。

在阳新老县城出生长大的本土画家尹关山依稀记得,用三眼井的井水煮豆浆,味道特别甘醇,用来泡茶,满室馨香。

那时,家家户户住的是砖木结构的平房,房子都有长长的屋檐,供过往的行人避雨。

除了三眼井,在老阳新人的印象中,五马坊是一道绕不过去的记忆。

五马坊因有五匹石马得名,紧挨着富河。五马坊周围有南门街、后街,数不清的小巷在这里交会分离。街道宽处过一丈,窄处仅容一人通行,下雨天雨伞都撑不开。

“春天的时候,下一场小雨,有少女撑着油纸伞从巷子里走过,真的有种余光中诗里写的《雨巷》的味道。”尹关山说。

富川老街是一条三米多宽的长街,清一色的青石板,街两侧的徽派老房整整齐齐。春天到来时,依水而建的老兴国大有烟雨江南的味道。

沧海桑田换新颜

1998年,阳新遭受特大洪水,紧邻富河的县城也遭殃,一些老房子受损。后来,这里新修了水泥路,拆掉了许多老房子,建起了许多新式楼房。

2000年左右,由于老城区人口过于密集,许多人纷纷搬离了这里。但时至今日,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依然重迁。对他们而言,习惯了这里喧嚣中带着宁静、嘈杂着带着平和、忙碌着带着清闲,吾心安处是故乡。

2015年,阳新县三眼井社区干部发起筹建了三眼井历史展览馆,通过老物件、老照片等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物品,呈现这片天地的文化和过往。

建国初期,三眼井、五马坊这一带曾是阳新最繁华、商铺最集中的地段。可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步行街、兴国大道等地的田地和湖泊被填为平川。取而代之的宽敞的兴国大道、商铺林立的步行街。城内的莲花池成了人民广场,毁掉的沧浪亭已经择莲花湖中央重建。

改革开放后,阳新修建了铁路,近些年,杭瑞和大广高速从这里纵横穿越。过去严重依靠水运的老县城如今已是铁路、高速、水运“路路”通达。

以前处于城外的竹林塘随着城市的发展,摇身一变成为今天风光迤逦的莲花湖湿地公园。城东新区的建设如火如荼,教育城、新式楼盘拔地而起,宽敞的马路纵横交错。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城市的发展也开始旧貌换新颜。以三眼井、五马坊为中心的阳新县城如今已扩大了数十倍,人口也由解放初的万余人发展到现在的近30万。

南门街、后街的青石板和斑驳的砖墙在四周拔地而起的楼房中有些美人迟暮的味道。作为老县城的三眼井、五马坊,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如果有机会,你来到这里,可以去三眼井、五马坊走一走,看一看,老街、小巷、青石板,恍惚中,仿佛进入了旧时光。(贺介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