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镇的扶贫产业搞得很有特色,全镇9个贫困村,目前已有7个脱贫。
浮屠镇的扶贫产业到底有何“特色”呢?21日,今日阳新记者慕名前往,在浮屠镇工作人员曹红霞的带领下,实地探访了浮屠镇的扶贫产业,找出了“特色”根源。
做品牌特色产品
第一站,记者在曹红霞的带领下,来到紧挨316国道的张畈村。
“以前,张畈村很穷,没有经济来源,是重点贫困村。”在去的路上,曹红霞向记者简单介绍了张畈村,“去年,张畈村贫困出列,摘去了这顶贫困‘帽子’。”
到达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三层高楼耸立在路边,门牌上写着“张畈村村委会”字样。
“张畈村不穷啊!”看着崭新的办公楼,记者开着玩笑说道。
“现在不穷了。村里有企业,经济活起来了。”曹红霞笑着向记者解释。
说着,笑着,大家走进了张畈村村委会,见到了村支书张健。
“村里有100千瓦的光伏发电、食用菌、果园。首先看哪个?”知道记者的来意,张健自豪地报出了村里的企业,“光伏和食用菌紧挨着,要不先去看看这两个产业?”
在张健的带领下,大家一行来到了光伏和食用菌产业,只见一排排光伏发电板下面,全是缠绕着蔓藤的西瓜,个头不一的西瓜在太阳光照射下,显得更绿更亮。
“这些光伏占地10亩,以前都是长满野草的小山丘,都是开荒出来的。”张健笑着向大家介绍,“光伏是2017年6月份并网发电的,总投资98万元,去年就获利2万多,预计每年能获利8万左右。”“光伏发电获利的70%分给贫困户,30%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建设。”张健进一步介绍,“这是一项稳定的收入。”
“光伏下面套种西瓜,这个主意不错,充分利用了土地。”大家对这个创意颇为赞赏。
“嗯。根据不同季节,栽种不同农作物。”张健介绍,“这些农作物都是绿色食品,不喷农药和施肥。”
“在浮屠镇政府的指导下,张畈村的发展定位围绕绿色和品牌做文章,把产品打造成有品质的高端产品。”张健说,村里所有产品都是围绕这个做文章的。
光伏发电的隔壁就是食用菌产业。4个大棚一字排开,共有7万多菌棒,2个贫困户负责一个大棚。
“村里集中管理,投资、水电都由村出钱,而贫困户只负责出菌棒钱。”张健说,贫困户没钱,镇里帮忙给每户贫困户贷款3万元。
“食用菌是今年3月份投资建设的,目前每户贫困户收入8000元左右。”张健说,“计划再建一个菌棒大棚。”
柑橘基地里套养土鸡
张畈村还有个特色产业,那就是柑橘基地里套养土鸡。
在选择种植何种果树之前,村两委看过很多地方,前前后后选了十几个项目,都没被选上。最后在市科技局的推荐下,最终确定了爱媛8号杂柑。“选择柑橘产业并不是头脑发热,而是根据当地土壤、市场分析等多方验证的结果。”张健说,村里的扶贫资金有限,容不得半点失败。
经过一系列的土地流转,去年11月份,最终栽种了60亩杂柑,这个产业带动了50户贫困户参与。“贫困户有资金入股、有土地入股。”张健说,同时,今年2月份开会选举了4个贫困户参与管理,也产生了监督委委员。
“杂柑要三四年才能挂果,所以就想着在果园内套养土鸡。”张健介绍,然而,养鸡是个技术活,村委会就想起了村里的一位养鸭名人,56岁的张柄权。
在村里,张柄权有个外号“鸭司令”。“大家之所以叫我‘鸭司令’是因为我养了十几年的鸭。”张柄权说,现在村里人都改口叫他“鸡司令”了。
在柑橘基地里,记者看到,2800多只小鸡仔在园里自由啄食嬉戏。“鸡可以啄食柑橘里的虫子和草,鸡粪可以直接给柑橘当肥料,形成了一种有效的良性循环。”张柄权介绍,果园里的鸡是纯土鸡,而结出来的柑橘就是高品质的绿色食品了。
“不打药,不施肥,纯绿色,吸引来的是各种鸟类。”张健说,生态好了,动物都赶着来了。
“假如算一笔账,按照爱媛8号柑橘8元一斤,每棵柑橘能产五六十斤,一棵柑橘就能收入400至480元。”张健介绍,“明年,准备在果园内再套种秋葵。”
订单发展不愁销路
第二站,记者来到了浮屠镇重点贫困户朝六村。
为了去掉穷根,在浮屠镇政府的帮助下,朝六村两委招商引资、发展产业。
朝六村如何招商引资的呢?“村里给出优惠条件。”朝六村村支书李名祥告诉记者,村里开荒15亩荒地,给白沙镇一个养鸡大户马哲刚作为厂房用地,帮着给养鸡大户办理各种手续,真诚服务。
“现在马老板落户的养鸡场为13个贫困户提供了工作,每个贫困户每年的工资3.5万元。”李名祥告诉记者,村民也投入了40万元的扶贫资金,每年分红4万元,三年后连本带利全部还给村里。
村里还大力发展苎麻产业。“今年种植了80亩苎麻种苗,可以分开栽种300亩土地。”李名祥告诉记者,这些苎麻苗由政府提供,分给村里的18个贫困户栽种,并且村里每亩借给贫困户600元,三年后再还给村里,县财政每亩补贴400元。
“更吸引贫困户参与的是远东麻业跟他们签订了收购合同,每斤的保底价是7元。”李名祥说,这些都是浮屠镇政府帮着完成的。
“村里还有芋头订单生产。”李名祥说,村里有13户贫困户共种植了180亩芋头,这些芋头都和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所以贫困户才敢大胆生产。
村里还有319亩龙虾基地,有15户贫困户入股。“龙虾产业也是签订了收购合同订单。”李名祥告诉记者,每天每亩能产300多斤龙虾,一天能产10万斤左右龙虾,1斤龙虾保守售价6元,“销路不愁,一大早龙虾就销光了。”
“贫困户亏不起,所以村里发展的产业都和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李名祥说,“有了合同订单,贫困户脱贫就不愁了。”
浮屠镇政府保姆式服务
张畈村仅仅是浮屠镇其它七个贫困出列村的一个缩影,都从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到现在村里的产业不断;朝六村虽然还没脱贫,但村里的几大产业已经落户,不断的壮大发展,年底脱贫指日可待。这一切都是浮屠镇政府和各村委会努力的结果。
“浮屠镇以‘三个坚持’为抓手,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浮屠镇党委书记徐国梁告诉记者,一是坚持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光伏产业,2016年,总投资12亿元的国电投“农光互补”项目落户浮屠。另外,浮屠镇18个村也有自主发展的光伏项目,自主发展规模共计4489KW,年收益预计88.7375万元,贫困户受益1009户;二是坚持“一村一品”,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2018年,按照突出特色、补缺培优的要求,浮屠镇着力培育壮大杂柑(2300亩)、食用菌(200多万棒)、苎麻(计划种植2600亩)“三大”特色产业,打造“一镇一业”;各村充分挖掘和整合资金,结合本村实际,打造“一村一品”;贫困户因人施策,发展“六个当家”。有效实现了“村有一个主打产业、户有一座种养棚圈、人有一项致富技能”;三是坚持金融助推,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围绕“集体增收、贫困户致富”的总体思路,浮屠镇突出服务,落实好金融扶贫政策,重点扶持特色产业,通过产业项目带动引领,积极帮扶贫困户参股、就业、分红。2018年截至目前,全镇共发放金融扶贫贷款2004.2 万元,带动贫困户399户,从而达到政府满意、银行乐意、企业发展及贫困户脱贫的多赢局面。
一份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浮屠镇2018年金融扶贫贷款2004.2 万元,带动贫困户399户。全镇建立各类产业基地75个,年增加集体收入84万元,带动贫困户1243户。
“全镇有9个重点贫困村、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439户10729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12.5%。”徐国梁说,“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浮屠镇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脱贫攻坚主战场,真脱贫、脱真贫、快脱贫。四年整体出列贫困村7个、实现脱贫1646户5403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2%。2018年是我县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浮屠镇也要实现2个贫困村整体出列,1781户5326人脱贫,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镇里将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扶贫脱贫措施,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石振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