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枫林镇坳上村用腊米“绣”出“脱贫之花”

发布时间:2018-08-08 08:22 来源:今日阳新

8月1日,在枫林镇坳上村的腊米种植基地,贫困户李汉华背着用蛇皮袋自制的背袋,行走在腊米树之间,看到一棵腊米树长得茂盛,他就停下脚步,一手压下腊米树枝并抓紧,另一手抓住一簇腊米,用力一扯,这簇腊米就被摘下,随后熟练地一扔,这一簇腊米就被扔进背袋中,然后瞄向下一簇腊米。李汉华干得很快,一棵茂盛的腊米树,只用5分钟左右就能摘完。不到15分钟,他肩上的背袋就装满了。

这是坳上村腊米基地收获场面的一角。经过三年的种植与养护管理,该村的腊米第一次挂果上市,虽然天气炎热,但基地中已经是一幅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腊米基地的收获,让村民相信自家种的腊米也将迎来丰收。

找准“绣花针和线”

据坳上村村支书刘训志介绍,坳上村地处鄂赣交界横立山脉,版图面积24平方公里,共有村民小组15个、居民486户、人口1915人,外出务工人员达700多人,有耕地1282亩、水田281亩、山场11834亩、水面415亩,全村贫困户有113户、337人。这337人如何脱贫,就成了摆在坳上村两委和卫计局驻该村工作队的一个难题。

脱贫就是绣花,绣花需要针和线。对于扶贫来说,就是找准“一户一策、一村一法”中的“策”和“法”,就是脱贫思路。坳上村为了找到脱贫思路,组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走访村中上了年纪的贫困户、五保户,了解他们对脱贫的看法和建议。就是在走访过程中,腊米这个中药材进入到年轻党员干部的眼中。

“我们村种腊米有30多年历史了,村中许多人对它也熟悉。”刘训志介绍说,“当然我们也去调查过市场行情,了解到腊米的市场行情现在还不错。”

最后给坳上村吃定心丸的是黄石市委副书记、市长董卫民。2015年底,董卫民来该村调研,在充分了解坳上村的脱贫思路和脱贫产业情况后指出,坳上村的苗圃基地和中药材(腊米)产业要规模发展、要连片发展,要在规模发展的基础之上,做好“带头”文章;要保证贫困户每户至少有“一亩当家田(苗圃),五亩当家园(中药材)”,让贫困家庭每年有固定收入来源,并借助扶贫政策,让全村百姓真正达到“两不愁、三保障”。

于是,坳上村两委决定成立专业腊米合作社,由村集体、贫困户和愿意流转土地的村民小组共同合资,分别占股4、3、3。2016年,村合作社投资150多万元建成中药材(腊米)基地1250亩。

找准“绣花”的人

有了绣花的“针和线”,那么谁来绣这花?

坳上村很多村民种过腊米,曾经因为腊米赚过钱,但也因为腊米亏过钱。种腊米,不仅村里人在观望,连贫困户也不太相信。

就如李汉华,他虽然勤劳肯干,但因为身患残疾,50余岁了都是单身汉,还有一个80余岁的老父亲需要照顾。2016年年初,村里决定种植腊米,李汉华心中是不以为然的。“有时间去打个零工。”这就是李汉华知道腊米基地后的第一想法:自己有更多打零工的去处了。

而对于脱贫,人穷志不穷的李汉华有自己的想法,通过工作队的帮助,在自己组里的荒山上建了一个棚子,想要通过养鸡、鸭、鹅等家禽,自主发展产业。

而另一方面,村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遇到了最大的困难,村民不愿意流转山场。

“村民也担心,要是腊米种植没收益,山场就要白白浪费几年的时间了,还不如自己去种点杉树什么的,时间长点,但总能见到收益。”枫林镇机关驻坳上村干部华建河介绍说。

为了扭转村民的观念, 县镇驻村干部和村两委轮番上阵,做村民思想工作,终于让村民同意流转土地用于腊米种植。

村民在观望,对腊米产业的脱贫前景持怀疑态度,但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有信心,一方面他们积极争取各项扶贫政策,让腊米产业能够渡过前期看不到收益的投入期。另一方面优先招收村中贫困户,除了为贫困户提供帮助外,更是让贫困户亲身体验了解腊米种植可以享受到哪些政策。

苗种下了,只要存活,可以申请苗木方面脱贫政策补贴;出现病虫害了,卫计局驻村工作队帮助联系林业、农业、特产、中药材方面的专家,专门来到田间地头问诊把脉,减少损失。

最重要的就是,因为该村有种植腊米的传统,一些经销商经常前来询问收获,村民也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腊米的市场行情:130元到150元一斤干货。

从“评花人到绣花人”

花绣得好不好要由“评花人”说了算,贫困村是否脱贫了由群众说了算。而对于坳上村的贫困户来说,看到村合作社中腊米的长势越来越好,他们已经不甘于仅仅当一个“评花人”,而是想成为一个“绣花人”,用腊米绣出自家的脱贫之花。

李汉华就是贫困户中的典型了。2016年年底,李汉华的家禽养殖场因为管理不善、易发疫病等原因,根本没有多少收益。

“亏了。”李汉华失落地说,“一算账,自己前期投入的钱还没保住,不如去多找点零工做做。”

而另一方面,因为李汉华踏实肯干,他在村合作社工作时,被委派为管理小组组长,主要是联络在合作社工作的临时工。李汉华也因此接触到腊米的市场行情,在加上村两委对腊米产业的公开宣传,让李汉华的心思开始活泛起来。

2017年初,李汉华在自家的荒山种下了5亩腊米,卫计局驻村工作队帮助他申请相关补贴政策,并主动帮助他联系培训班,学习新的腊米种植技术。

类似李汉华这样的贫困户有很多。该村群众和部分贫困户,利用自家的荒山荒地,劳动力少、时间少的种上3—5亩,多的就种上10来亩,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荒山沟里都种上了最新的腊米品种“中花”近1000余亩,彻底实现了“五亩当家园”的目标。

今年是村腊米合作社1000亩腊米首次收获的一年。据刘训志介绍,经销商上门收获的干货是120元到130元一斤。因为是第一次挂果,产量不高,千亩腊米产值预计可达20万元。对于一个贫困村来说,这是脱贫的保证和底气所在。坳上村除了腊米这个脱贫产业外,还有花卉苗圃产业,投资200余万元建成连片花卉苗圃300余亩;以及一批致富能人投资创建的带动贫困户的小企业,如蔡仙泉矿泉水厂、“临水园”农家乐等。

如果说,起初,坳上村“绣脱贫之花”的人是党员干部、是县镇驻村工作队。那么现在,随着这些带头人做出的榜样,让贫困户和村民看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脱贫之路后,坳上村的“绣花人”已经变成了他们自己,他们从这些带头人的身上明白如何去“绣出自己的脱贫之花”。(冯小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