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精准扶贫出实招 荻湖村貌换新颜

发布时间:2018-11-02 08:52 来源:今日阳新

近日,记者走进龙港镇荻湖村,只见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水泥马路,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种养殖基地,一个个恬静祥和的农家院落,一张张面露欢颜的温馨笑脸……好一幅绿色生态、欣欣向荣、生活美好的新时代新农村的幸福画卷。这是县公路管理局落实县委、县政府扶贫攻坚战役部署四年多来给荻湖村带来的崭新变化。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确立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消除贫困人口,走全民小康共同富裕的道路,各级党委政府加快推进扶贫工作,县公路局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精准扶贫,取得了扶贫攻坚战役阶段性的胜利。

不忘初心,瞄准贫根开“良方”

荻湖村位于富河南岸的钟山,全村8个小组350多户共1700多人,耕地面积仅810亩。以前,该村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整个行政村环境脏、乱、差;大多数村民小组之间依靠简易泥土路相连,多数路面坑洼不平,晴天灰尘飘舞、雨天满路泥浆,交通极为不便。

该村地处山区,土地贫瘠,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传统农业种植和对外务工,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贫困与落后,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该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扶贫要不忘初心,更要下去了解村民的艰辛艰苦。”县公路局局长刘合松实地考察荻湖村后,在该局精准扶贫动员会上掷地有声地说,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是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我县公路人践行“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宗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出成效,扶贫工作队长潘福林自驻村开始,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积极主动地俯下身子听群众心声,与群众交朋友,对村情户情进行全面摸底,深入研究,把脉诊断制约村级发展的症结及造成贫困户贫困的穷根。白天,潘福林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走访党员、村民组长,摸清贫困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晚上,听取“村两委”、党员、贫困户及普通群众对村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主动作为、积极走访,快速全面摸清了荻湖村的村情,掌握了贫困户、低保户、无保户和贫困原因等情况。

扶贫工作队根据该村具体情况,开出了精准扶贫的“良方”:制定了明确帮扶计划;强化了帮扶干部的主体责任;实现了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全覆盖;明确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及教育扶贫等措施。

筹集资金,发挥优势补“短板”

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荻湖村亟待帮扶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出行难。由于荻湖村地处山区,几个组7公里公路行车困难,群众出行不便,可就是这条短短的7公里路却成为了村民出行的“忧心路”,不仅路面坑洼不平,而且晴天灰尘扑面,雨天泥水溅身,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短板,给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县公路局抓住关键,积极筹措资金,发挥行业优势,投入105万元修通了通组的公路,极大方便了该村群众的出行。

如今的荻湖村,硬化后的混凝土路面直达到每家每户的大门口,“在山里住了一辈子,没想到公路会通到家门口,雨天出门穿双布鞋也不会湿脚咯!”荻湖村的村民赞不绝口。

多措并举,产业扶贫挖“穷根”

荻湖村曾是一个无企业、无特色农业、无经济收入的“三无村”。长期以来,村里不少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远离他乡,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糊口。

对此,县公路局扶贫工作队,采取多重并举、有的放矢,把发展当地系列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立足点,并当做基础性工程来抓,改“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变“输血”为“造血”, 真正帮助当地贫困群众拔穷根、破穷障,摆脱贫困生活,取得了实际的效果。

该局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投入部分资金协助荻湖村办了一个农副产品包装厂,发展产业带动20户贫困户通过入股农副产品包装厂的方式脱贫,使贫困户的茶叶、蔬菜及农副产品得到包装推销市场。

同时,协助村委200平方米豪猪场扩建,现已建成,年底350头左右豪猪出栏,预计年底毛收入35万元,带动贫困户20户,年底预计每户分红2000元。并且发展黄桃种植基地200亩,油茶种植基地200亩。

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县公路局投入近10万元购买了猪苗60只、豚苗5000只,鼓励该村办起养殖场。估计12月份投入市场,可创毛利50万元,每个贫困户可分红利近万元。另外,为解决村民饮水难的问题,公路局投入资金10万元修复了该村已损坏漏水的水井,协助村委会修建了300米排洪港,建设防护栏等安保工程2公里,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

如今,一个个特色产业扶贫项目,正成为荻湖村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支点。

唯有初心多壮志,敢叫村野焕新颜。如今的荻湖村正在悄然改变,村“两委”也找到了引领发展的方向,贫困户更是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为荻湖村的脱贫攻坚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万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