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薄暮下的阳新兴国镇七里岗村龙虎山王垴嘴笼罩着一抹轻烟。
“咕、咕、咕……”山林间传出一阵唤鸡声,成群结队的黑山鸡、珍珠鸡、贵妃鸡从四面八方飞奔而至。
石伟慧和丈夫柯正礼都有残疾,2014年夫妻俩返乡创业,先后流转千余亩山地,从事种养殖业。如今,夫妻俩注册成立了龙虎山种养殖合作社。石伟慧负责养鸡、养羊,柯正礼种植大棚草莓等水果。
合作社的种植、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有羊600多只、鸡2000多只,还有300多亩大棚草莓和各种水果。
在合作社里,20多位村民有了新岗位,不用再去原来乱石飞舞的采石场上班了。
阳新城南3公里处,富河南岸便是东西湖渔场。东西湖东岸是兴国镇的七里岗村。
七里岗原是一片荒芜低丘陵山地和滩涂,后有江西、安徽、湖南、上海等地人捕鱼谋生,依湖而居,便有了七里岗村。
一直以来,在这片土地上,七里岗人与命运的抗争从未停歇。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建起了堤坝,围垦了农田,兴起了产业,盖起了房舍……
值得一提的是七里岗上世纪七十年代创办的采石场和红砖厂,曾给七里岗带来了杠杠的收益。
然而,收益的背后,是七里岗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黑水灰山。“有水快流”的发展导向,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再见,采石场。再见,红砖厂。这是最后一次挥手,这是最为干净彻底的诀别。”七里岗关停了采石场、红砖厂,狠心砸掉了所谓的“金饭碗”。
杠杠的七里岗真的要“下岗”?扶贫攻坚的春风浩浩荡荡,七里岗人重新审视眼前的山山水水,这一切有着不一样的亲切。
让七里岗“转岗不下岗”,在县、镇和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指导下,七里岗开始注入新的血液。
改水、修路、搭桥、建卫生室、做活动广场、美化亮化村庄、发展集体经济……
阳新县交通物流发展局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肖绪策认为,要让村民感受扶贫攻坚带来的成果,支持产业转型发展。
“转岗”从村里做起,建光伏发电站,村里和贫困群众有了收入;1500多亩水面实施生态养殖;3000亩山场实施生态保护。
但是,“转岗”之路并不平坦。2016年七里岗村招进湖北格瑞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苗木花卉生产。
“流转几百亩土地……”“好端端的日子不过,便要四处折腾?”消息一出,举村皆惊。
扶贫工作队、村“两委”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面对面讲理、算账。
然而,客商刚刚焐热,七里岗再次遭遇挫折。老板说不来了,怕这里的村民“翻脸不认人”。
“再难,不走回头路。”惊魂甫定,七里岗一手让老板吃“定心丸”,一手让村民尝“甜果子”。
村民得好处,老板有信心,村里有底气。如今,湖北农林格瑞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水果采摘、苗木种植等项目,乡村旅游做得风生水起。
30多位村民有了新岗位,有了长期的劳务收入,100多户村民有土地流转金收入和临时劳务收入。
村民朱纯龙当初听说要流转土地“一百个不赞成”。现在,老人务工有劳务收入、土地流转有流转费收入,成了“双薪”农民。
“风起了,重要的是紧紧跟上。”村民朱锡猛曾在武汉打拼,2016年下半年返乡创业。
朱锡猛先后流转100多亩水面养鱼,又流转了280亩土地种植瓜蒌,并注册成立了阳新县兴国镇众联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去年,朱锡猛光种植瓜蒌一项,收入80万元,附近60多位村民跟着合作社干。
朱锡猛说:“出去闯荡了十几年,还是觉得家乡这一片热土最亲。”
春风解人意。七里岗草根创业者在广阔的田野上放飞各自的梦想。
朱锡猛的弟弟朱锡刚返乡,流转了100亩土地,创建开心采摘园。村民胡建兵流转了200多亩水面,从事生态养殖。
七里岗已经摘掉了贫困帽子,村里正对接阳新建设“一湖两岸”(东西湖南北岸),打造县城后花园。
新产业兴起来了,环境也好起来了,村民不再为破路、污水、灰尘、噪声所扰所困。
七里岗村党支部书记朱耀胜说:“‘转岗不下岗’,村民之间也越来越和谐了,扯皮拉筋的事越来越少,近几年没有出现一起上访事件。”
踏着乡村振兴的鼓点,七里岗的产业转型升级,堪为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梁坚义 田城 蔡克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