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精打细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等“珠算”精神永不过时——
花果村的算盘拨得噼啪响
正月里是难得的清闲时光,但阳新黄颡口镇花果村支部书记梁三学“走路拨算盘——手脚不闲”,生物钟还像平常一样运行。
年初七下午,在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会议室一开完“收心会”,梁三学就快速走出了办公室……
阴沉沉的天空下起了小雨,一阵刺骨的寒风刮了过来,他缩着脖子、搓着手,三步并着两步来到村广场前。站在标有“精打细算 勤俭持家”字样、拔出“20180508”数字的巨幅算盘前,梁三学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这把长7米、高3米的巨幅算盘,由77个涂上不同颜色的废旧轮胎搭建而成的。”梁三学说:“搭建这把算盘就是警示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时刻不忘居安思危,用钱慎之又慎,做事要精打细算!”
花果村因花花果果而名,后因疏于管理,花果村逐渐沦为省级贫困村。集体经济是“空壳”,村庄破败不堪,资源呼呼大睡,人们如同算盘散落的珠子,拨不拢又拨不动。
决战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没钱做事”“提不起精神”,让“一穷二白”的花果村感受到了“人穷志短”的艰难。
如何啃下“不怕穷”的“硬骨头”,清除“不愿干”的“拦路虎”?村两委认为:国家政策好,扶贫不能靠等,关键自己要干,重点精打细算。
讨饭佬背算盘——穷有穷打算。村里瞧上了丢弃在路边、堆放在村民家门口的废旧轮胎,把不花钱轮胎涂上不同的颜色,拼做成各种“轮胎景”“轮胎路”“轮胎画”……
好看好玩,又节省成本,美化村庄,丰富生活。村民们也纷纷将废木料拼成一个个花盆,把啤酒瓶镶在墙上拼成一行行文字。
“空箩筐开米行”——靠精打细算做成“无米炊”。全村收集到的一万多条废旧轮胎,加上水泥、钢筋,拼成了轮胎“护栏”、轮胎“秋千”、轮胎“彩墙”、轮胎“雕塑”等12个乡村景点。
村委会副主任梁师良细算:如果这些雕塑和景观用新型材料建设的话,起码要100多万元,但这些只花去了50多万元人工费。
基础设施做“加法”,做事过程做“减法。村里要建广场、建文化墙、花果山唐僧师徒4人雕像,预算资金40万元,一来二去,算来算去,村民们自己动手设计,自己动手建造,只花去十几万元钱。
唐僧师徒雕像用材是从旧房子上拆下来的砖和废旧钢筋,加上水泥制作而成的。村广场仅仅用了水泥、砂石,投入的村里义务工;18米长文化墙用啤酒瓶做成的墙檐,轮胎做成的墙体通风窗,仅仅只用了青砖。
行走在村里的观光大道,路边的轮胎护栏色彩醒目,灰色古城墙蜿蜒起伏,青色石板路曲曲折折,彩色大风车高高矗立。
整治村庄,改善环境;加减法并用,钱少也能做事。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乘除法兼用,省钱也是创业!
村里在打算盘:如何带动更多人投入脱贫奔小康;创业老板在打算盘:如何把产业做强做大;村民在打算盘:如何过上好日子……
这些年,花果村创办了养鸡场、制鞋厂、苗木基地、果园场、物流仓储……村养鸡场温暖如春,一只只蛋鸡正在争先恐后地抢食。养鸡场管理员曹芸说,养鸡场不仅年上缴村里8万元的利润,还扶持了32个脱贫户养鸡。
养鸡场是招商引资项目,原计划征地15亩新建一个鸡场,但村里原有的一个养鸡场搞不活。村里动员老板整体购置了原有的养鸡场,不仅仅节省了土地、厂房成本,也精简了企业的非生产性支出。
养鸡场老板、阳新顺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费久礼告诉我们:“未来把养鸡场发展到10万只规模,建设一个有机肥生产厂,再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村里的创新鞋厂原计划投入新厂房,但资金不够,村里迅速动员老板租用私人仓库,投入就缩减了一半。
“三十夜拨算盘——满打满算”,如今,创新鞋厂正把制作半成品车间建成制作成品鞋车间。
山还是那片山,水还是那汪水,但是被激活的生态资源结出了丰硕成果,花果村实现了整体脱贫,蝶变为集体经济年收入13万元,湖北省美丽宜居村庄试点村。
有了“名气”和“底气”,村里仍然舍不得多花乱用一分钱。不少外地规划设计之类的公司上门做业务,都被婉言谢绝了。
“群众满意就是最好的规划设计,就是最好的装修装饰”。这些年,村里投入320多万元,除开国家实施的项目外,村里项目均交由村民讨论实施。
村两委办公场所已经很破旧了,有人提议“装修一下”,但村里坚持不改造、不装修。
“现在只能说让大家脱了贫,要致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梁三学觉得这还远远不够,年初八要动工开建大棚蔬菜基地、停车场、民俗博物馆、延伸步行道……
让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早日变成现实。梁三学他们心里充满了无限憧憬,有浑身使不完的劲。他说:“再苦干一两年,苦日子就熬过去了,真正的好日子就到来了。”
记者手记
要坚持过紧日子
没钱也要做事,钱少也能做事,省钱还能创业,用紧日子换取百姓好日子,花果村的“算盘”拨出了一个个喜人事实,也算出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战胜各种艰难的决心和力量。
正如阳新纪委驻花果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加南所说,算盘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精打细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等“珠算”精神仍不过时。
当前,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成果,但有些人存在着沾沾自喜,小成即满的心态,不愿再做艰苦的工作;有的还脱离群众,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这既害了社会,也害了个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俗话说“算盘一响,黄金万两。”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哪些钱该花,该怎样花,哪些钱不该花,乡村建设者要做到“老虎吃算盘珠——肚里有数。”把艰苦奋斗当成一种传统,把勤俭节约作为一种习惯,学会当家理财,坚持过紧日子,自觉抵制“败家子”的作风,少花钱、多办事,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梁坚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