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富池:从“深挖矿”到“绿满镇”

发布时间:2019-04-22 13:50 来源:黄石日报

在红叶石楠、冬青树、桂花树掩映下,阳新县富池镇金堡村一排排联栋别墅伫立于蓝天之下。

抗美援朝老兵、85岁村民陈新和是金堡村的“活历史”。12日上午,他徜徉于绿枝横斜的村道,步步成诗:富池口,金堡楼,无限风光眼底收。龙游水上,鲤跃滩头……绿杨堤,横两岸;白雀洞,立千秋。游,最好是,放轻舟……

往后余生,他依然选择继续奋斗——“我才85岁,还不老,定要将金堡村乃至富池镇70年的成长历程集诗成篇,献给这个改革进取,万家幸福的新时代!”

“鄂东南第一村”新坐标

今天幸福的金堡村,是奋斗出来的。

1958年,国家为发展工业,将富池化肥厂落户该村。紧接着,咸宁地区的磷肥厂等大批企业纷纷落户。围绕企业,依托长江,金堡人做起了物流、包装等生意,成为当时万元户最多的村,在1989年,金堡村集体收入就突破了100万元。

陈建新就是村里的第一个10万元户,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也是现任村支书。

然而好景不长,作为落后产能,两家化肥厂先后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不再经商的陈建新,依然以“经商”思维盘活整村资源,迅速调整思路,推动两个村集体全资企业成长为商业小巨人,持续自我造血,年贡献5000万元左右收入。

这些收入,七成分给村民,三成滚动发展。一个6口之家,父母退休金收入4万元,子女上班收入8万元,加上2个小孩,按1.5万元/人的集体收入分红,年收入可达21万元。

“金堡村的‘小芳’为啥不愿出嫁?”阳新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向能来笑说,不就是因为村福利好舍不得嘛!

金堡村,背靠大岭山,山体被郁郁葱葱的生态公益林所覆盖。山巅上,一排巨大的风力发电机如同百米巨人,时刻“捕风捉电”,创造效益。

早在1993年,村民就意识到青山绿水是不可替代的资源,也是长久发展之计。“那一年,国家林业部相关领导来到村里,高度评价村里封山育林的成绩。自此,保护生态成为村民的共识。”

10日,由中国海油组建的气化长江打造绿色航运联盟在京成立,旨在推动LNG(液化天然气)清洁能源在长江流域的高效利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

作为“气化长江”中的重要一环,金堡村因坐拥长江深水良港而被选中——这里,很快要成为液化天然气的重要集散地,不仅让富池镇受益,还将为推动整个黄石腹地的发展献力,实现多方共赢。

从经济意义和群众幸福度来说,金堡村,已经成为“鄂东南第一村”的新坐标。 

绿“透”富池口

全面开启富池镇高质量发展新征程——15字发展总方针,是富池镇红旗下郑重承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远大生物医药产业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与之相呼应的巨型招牌。

何谓幸福?

“居民出门就能看见碧水蓝天,乐得其所,就是幸福。”湖北富驰化工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张卫东说。

这个医药产业园,就建在富池化肥厂的旧址上。“化肥厂的倒闭,说明了落后的、污染的、过剩的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合时代了,必须迅速调整,以生态为发展的第一要义。”

事实证明,绿色发展生命力更强,效能也更高。

12日,红牛集团全球采购方来到产业园,调研该公司的氨基酸产品生产情况。氨基酸,是该医药产业园的拳头产品,产能和市场规模全球第二,红牛集团氨基酸的主要供应商。 

远大医药在富池扎营扩张,并购上下游企业,实现了由传统原料、制剂产业向生物平台、医疗器械等医药大健康领域的转型升级,旗下多个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呼风唤雨”,拥有较强的市场定价权。

绿色转型,让这个曾经的乡镇“土老帽企业”鲤鱼跃龙门,对接国际,在全球舞台上翩翩起舞。

富池,因长江支流富水由此注入长江,故名“富池口”,有金铜之乡、矿业大镇之称。

港下村在富池镇是第一个拥有进口奥迪车的村子,这个曾经的“鄂东南第一村”,就走过了一段优于矿而忧于矿的历史。

“资源枯竭了,生态破坏了,如何把‘地下经济’转为‘地表经济’,让群众都富起来,家乡宜居起来,这是职责所在。”村支书柯昌盛说,可不能让后辈子孙以后戳着脊梁骨骂。

这些年来,该村多方尝试,推出“庭院经济”、观光采摘园、智慧农业平台,打造了以生态高效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名片,先后投入900多万元,进行道路硬化、村庄整治、礼堂建设、四旁绿化,打造成了全省绿色示范村。

廊桥、溪流、青山、古树,时下的港下村,已成为一幅美丽的画卷。

绿水青山,人皆向往。重新打量这里的山山水水,富池人发现眼前的一切是可以变得更加美好的。

在该镇党委引导下,绿色工业与现代农业交融共生,相互依存。以林业为例,富池山场绿化每年以1500多亩速度递增,去年该镇成功创建了9个省级、市级绿色示范村。

绿“透”富池口——刷新了发展观的富池镇思路豁然开朗,几年的发展成效卓然,正越走越远。

富池镇党委书记马辉商说,历经了转型的阵痛,富池镇先抑后扬,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甜头,去年,综合税收收入达到了3.99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而发展的势头方兴未艾。

生态回归,美丽重现,效益显现。“老富池”柯先球自豪地说:“我的家乡很小,她竟只容得下一个字,那就是‘美’!

从“深挖矿”到“绿满镇”,富池镇的转型发展启示,提供了一个小乡镇样本。(田城 陈志萍 王云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