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城区全景。
阳新经济开发区,阳新灿光光电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试生产5G前端传输模块。
1002座岛屿星散仙岛湖,仿佛一串珍珠项链洒落在玉盘中。
首届排市油菜花节吸引众多游客。
这里是千年古县,建县始于西汉,古称雉城,迄今有2200多年历史。
这里是革命老区,诞生了王平、彭方复等20多位共和国将军,20余万先烈献身革命事业。
这里是生态胜地,境内层峦叠翠,襟江带湖,数万候鸟每年到网湖越冬,天空之城蜚声国际,游客如织。
幕阜山下,富水河边,百万富川儿女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奔跑状态攻坚克难,化危为机,乘势而上,曾经的国贫县连续3年跻身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不断实现进位。
树牢“一个百强县,五个示范县”目标,在争创全省改革创新示范县、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好正实优”示范县的路上,阳新坚定不移,蹄疾步稳,向“全国百强”提速迈进。
舵稳破浪行 产业发展蓬勃跃动
长近千米的脚手架一字排开,不少已经封顶。吊塔旋转,正在转运大件。货车有序进出,是设备进场了——阳春三月,阳新县富池镇华新(阳新)亿吨机制砂石项目施工现场蔚为壮观。
配套数字化绿色矿山建设,该项目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机制砂石生产设备,以高安全、环保标准打造数字矿山、智慧工厂、绿色物流。全面投产后,机制砂年产量达10亿吨,年产值可达60亿元。
项目一旁,华新水泥“万吨线”一派繁忙。这条水泥熟料生产线,采用世界先进的第二代智能化新型干法预分解生产工艺和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建设优质环保水泥生产线,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和水泥窑环保协同处置,节能降耗水平全球领先。投产1年多以来,累计产值已超17亿元。
大冶有色4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雏形初现,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加速冲刺完工……地处大广、杭瑞等五条高速的交会点,两座长江大桥串联武穴、蕲春,武九客专携三座高铁站穿境而过——对接武汉城市圈,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带火了阳新的工业建设,接二连三的投产项目也反映阳新工业强县的决心与努力。
“十四五”是阳新抢抓中部崛起、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乡村振兴三大战略机遇的重要节点,也是推进工业倍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
如何在新时期破题突围?
一张蓝图绘到底。阳新着眼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涵盖新材料、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品牌鞋服等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一把手”抓牢“一号工程”。阳新“四大家”主要负责人领衔,成立6个招商分队、6个镇区招商小分队,聘请20名招商大使、20名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员,出台了工业、农业、科技创新等一批含金量高的招商政策,定点招商。仅2021年,阳新新签约重点项目92个,新开工重点项目45个,在黄石各县市区处于领先地位,成效显著。
亮眼的招商成果迅速转化为产业发展实绩。伴随一批批本土企业家回乡创业,如今,130多家鞋服公司齐聚富川大地,“中部鞋都”呼之欲出;灿光光电、恒驰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订单接满,产能节节攀升;携康医疗器械GMP标准数字化生产车间项目已近封顶,投用后企业可年营业额超亿元,实现利润超1000万元。
新港园区内,海越麦芽一期、黄石粮食现代物流中心二期等项目即将投产,新港三期、沿江疏港铁路建设正酣,距离打造长江中游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全国大宗工业产品集散地的目标已越来越近。
围绕“一片叶、一壶油、一条鱼、一只屯鸟、一篮果”等“五个一”特色主导产业,黄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入驻64家重点企业,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创建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0家。良品铺子下游企业湖北安兴公司落户黄石国家农业科技园,生产高端鱼类食品,投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亿元。
招大引强之外,阳新乘势而上,深挖自身产业潜力,通过资产重组盘活、技改扩能壮大等方式,深入推进“技改提能、制造焕新”3年行动,鼓励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真金白银”的奖补,引导一批传统企业“老树发新芽”。
阳新鹏富矿业有限公司通过优化危废预处理工艺、启用全新超低排放系统,废气中颗粒物排放仅为国家标准的十分之一,氮化物、二氧化硫含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排放标准,能处理许多同类企业无法处理的复杂危废。
安达精密引进的自动喷涂生产线不仅满足排放标准,还能提升其生产轴瓦的抗疲劳、抗腐蚀性能,2021年半年产值已超过2019年全年。
“我们将持续实施产业集群提质工程、创新驱动提效工程、园区平台提能工程、镇域经济提升工程。”阳新县委书记万鼎说,该县将以创建省级改革创新示范县为契机,力争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中心全覆盖,同时坚持“四园驱动”,实现工业园区联动共进,推动镇域经济差异化发展。
统计显示,阳新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0亿元,同比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5.5%、30.1%,财政总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31.2%,主要指标均超过2019年,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全年精彩和“十四五”良好开局。
改作风、拼服务 “事不过夜”争前三
2022年,对阳新来说,是谋求进位争先的关键之年。转思想、强队伍刻不容缓。
“干部队伍要破创新发展激情不够之冰、服务市场意识不强之冰、工作落实标准不高之冰,加强学习,精益求精。”万鼎介绍,为此,该县加强日常考核占比和频次,同时开展定期培训活动,从管理、规划、法制等领域全面提升干部工作效能,推动各项工作进入全市前三。
初心凝聚力量,使命催人奋进。自1月起,阳新围绕“一个百强县、五个示范县”目标,完善全县绩效管理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出台《绩效管理双月述职考评办法》,实施双月述评,与年终成绩挂钩。全县通报述职考评得分排名,点名道姓指出问题;对优秀单位进行表扬,对较差单位进行批评并作表态发言。
谋变之年,年轻“血液”勇挑重担。1月10日,阳新县百强先锋工程培训班举行结业仪式。45天全封闭培训后,121名青年干部在政治素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各方面提升“内功”,部分优秀学员被选派至项目建设、招商一线,为阳新奋进百强贡献青春力量。
有一支作风硬、纪律严、业务强、素质高的干部队伍辛勤耕耘,阳新经济发展的土壤日渐优厚肥沃。
2021年,阳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高效提升服务质量,上线12个“一事联办”主题事项,位列黄石市第一;在全省103个县(市区)营商环境评价中,黄石市排名第二。
与一山之隔的江西瑞昌市发布“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在黄石率先开创“跨省通办”业务,全力提供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服务;“先建后验”试点在工业园区全面铺开,一般申报、审批手续,3个至5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当地一系列操作彻底为企业、个体户“松绑”“解套”。
随着“放管服”改革落实落细,该县各类市场主体注册出现“井喷”。据阳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的数据,2022年1月至2月,阳新新增登记市场主体15239户,总数达到84193户。而2021年同期仅为674户,总数53946户,同比增长21.6倍。
数量以外,当地更新发展模式,在绿色转型上下足功夫。
因地处长江大保护范围和国家主体功能内限制开发区,近年来,阳新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致力于打造45公里长江最美岸线,拆除沿江所有非法码头80家、104个泊位,沿江21家露天矿山开山塘口生态修复陆续完工,沿长江岸线造林绿化3200余亩。
同时打响“双碳”发展主动战,全面落实省市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要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循环经济,提速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的绿色化改造,加快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县。位于陶港镇的阳新静脉产业园内,垃圾焚烧项目即将完工,其烟气净化系统可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烟气排放标准优于国家标准,投用后将极大完善全县垃圾处理系统、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做好“吴头楚尾”的山水文章,既须秉承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还得深挖其中的旅游潜力。
位于王英镇的仙岛湖,是世界三大千岛湖之一。依其湖光美景而建的天空之城,有世界最大的玻璃底观景平台,近几年已成“网红”打卡地。在2021年的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别推介会上,仙岛湖还被列为湖北旅游新名片,备受世界瞩目。目前,正努力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
排市镇滴水涯景区则拥有当地最壮观的瀑布群,依靠独特的瀑布景观和邻近大广高速出入口的地利,2021年“五一”开业,迅速跻身黄石热门景点。
枫林镇的地心大峡谷内,石钟乳、石笋、石柱遍布,溶洞奇景引得周边省市的游客前来一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阳新旅游总收入超过50亿元。该县未来将加强和配套设施建设,丰富精品线路,延伸旅游产业链,为周边群众释放更多旅游红利。
城乡旧貌换新颜 打造宜居宜业美丽阳新
总投资335.41亿元!3月3日,阳新县2022年城市建设管理暨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工作会上,当地公布城乡建设谋篇布局大手笔,119项重点项目涵盖城市功能配套、民生改善等方方面面。
作为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试点,阳新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以老城区、城东新区、经开区为核心,以龙港、白沙、富池、王英等重点镇为支撑,不断增强产业集聚、要素集约、人口集中、功能集成。
据统计,阳新近5年来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近8万人,常住人口由82万人增至90万人。
园博园、莲花湖湿地公园、明月湾公园、儿童公园等成为迷人景点,水天一色,亭台错落,郁郁葱葱。平日里,这里是市民休闲娱乐胜地,清晨绕湖跑步,傍晚广场跳舞;“五一”“十一”元旦等重要节假日,吸引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变身网红打卡地。
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广场等“两馆一场”,不仅满足市民畅游书海、赏鉴书画等文化需求,还可用于演出、会务等。博物馆、科技馆、城市规划建设馆、市民服务中心等“三馆一中心”,各类设施、各种功能也一应俱全。
不远处拔地而起的教育城、卫生城,则集聚全县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教育城规划面积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成阶梯式教育区,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卫生城统筹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医院等医疗机构,千人床位数达到11.6张。目前妇幼医院、人民医院已投入使用,中医院也即将运营。
阳新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包括学前和职业教育,全县有学生21万人,随着人口回流及生育政策放宽,生源持续增加,教育城学生主要来自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就业在园区、县城买房子、子女上好学、享受好医疗”,已成为许多群众的选择。
如火如荼的文创工作,让文明阳新处处可见。街边路旁,志愿者服务队红色小马甲忙碌的身影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城区禁鞭成功,节日氛围安静祥和……
针对县域内近七成农业人口,阳新出台美丽乡村建设5年规划等一系列文件,综合施策,改善环境:建立健全“三级书记”抓美丽乡村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守好一方青山绿水;首提“四看四比”,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每月考核,并出台包含19项考核内容的评分细则,“扫干净、码整齐、清通畅、保常态”成为当地工作日常。
因地制宜推进小城镇建设。统筹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三溪、南市乡博园相继开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王英镇、花果村等一批镇村入选国家卫生镇、省级美丽乡村。
夯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四好农村路”220公里,实现村村通客车。一批便民路通组达户,木港镇、荆头山农场入选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村千吨万人以上工程供水保证率达95%。光纤通达率和4G网络覆盖率均为100%;加紧实施计划总投资20.65亿元的六大水利补短板项目;富河防洪二期工程和富河、网湖分蓄洪区60余公里堤防土方工程基本完工,富河水患有望根治。
在抓物质文明的同时,该县坚持抓好精神文明,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文明村镇创建、“富川大舞台”“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系列精神文化活动,半数以上镇村被评为县级以上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才能记得住乡愁。
进入“十四五”,阳新这块人杰地灵的沃土上,正迸发出不竭的活力与希望,也催生着新的使命,呼唤新的担当。
百万富川儿女也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争一流的雄心壮志、敢为人先的万丈豪情,共同谱写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县的新篇章。(刘晨、向能来、程望成、饶正茂、易相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