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阳新县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设施农业(种植)更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5-03-05 08:54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一、项目背景

阳新县作为全国冬春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以及长江中下游设施蔬菜生产县,蔬菜产业是当地农业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与农民增收的关键支撑。然而,当前设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严重阻碍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设施老旧率高:全县范围内,老旧设施占比居高不下,老旧及竹架大棚占比超50%。特别是在湖蒿种植集中区域,60% 的湖蒿基地仍在使用竹架大棚。这些老旧设施结构简单,抗灾能力极其薄弱,在过去的2024年春,一场冻雨导致全县超816亩大棚坍塌,直接经济损失达986万元,蔬菜产量大幅下降,市场供应受到严重影响。

2、产能受限:受老旧设施的制约,蔬菜单产水平较低,平均每亩产量较现代化设施种植低30%。同时,供应周期短,难以满足市场全年均衡的需求。例如冬季蔬菜供应因设施保温性能差,时常出现短缺现象,价格波动较大。

3、技术滞后:智能化设备在全县设施农业中的覆盖率不足 5%,大部分生产环节仍依赖人工经验操作。

通过实施设施更新改造,不仅能显著提升设施抗灾能力,还能延长蔬菜供应周期,为蔬菜品牌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项目紧密契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农业设施升级政策导向,对于提升县域蔬菜产业链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二、项目实施基础

(一)县域基本条件

1、自然条件:阳新县地处幕阜山脉北麓,长江中游南岸,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年平均气温 17.2℃,年平均日照时数1786.8小时,平均年降水量1417.3毫米,地下水丰富,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黄棕壤,土层深厚,肥力较高,适宜茄果类、叶菜类、豆类、瓜类等多种蔬菜种植。但夏季高温多雨,易发生洪涝灾害;冬季低温,对设施保温要求较高。

2、经济社会状况:阳新县2024地区生产总值和增速:全口径,含太子、大王536.54亿元,增速7.3%,农业产值77亿元,增速3.72%,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具备一定的财政支持能力。阳新县是《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确定的冬春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地处鄂东南,与江西接壤,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县域面积2780平方公里,全县户籍人口111.79万人,常住人口90.16万人。近年来,阳新先后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第三批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最佳金融信用县、造林绿化模范县等称号我县蔬菜主要销往武汉、黄石、南昌、长沙等周边县市,市场销售状况良好,但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在品种和供应时间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设施种植业基本情况

1、种植业生产情况:全县常用耕地面积85.25万亩,种植作物种类主要有蔬菜、水稻、油菜、小麦等,其中蔬菜耕地面积 12万亩,占比14.08%。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或三熟为主,蔬菜种植面积产量逐年增长,但仍有提升空间。

2、设施种植业(以蔬菜为主)生产情况:主栽品类有湖蒿、黄瓜、西红柿等,设施类型主要为竹架大棚、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设施面积23423万亩,老旧设施占比53%智能化管控及生产作业设备匮乏,设施蔬菜年播种面积5亩,产量12.56万吨,销售情况良好。规模以上设施种植基地16个,农业经营主体121家。当前设施种植业生产存在设施老旧、技术落后、产能不足等问题。

3、用地情况:设施用地面积2.6万亩,流转率100%,土地性质主要为农用地,分布较为集中,具备设施更新改造条件。

4、老旧设施现状:老旧设施类型主要为竹架大棚和早期的塑料大棚,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或受风雨雪等灾害影响,占地面积1.24万亩,建筑面积1.15万亩,播种面积4亩,主要分布在湖蒿种植集中区域和部分蔬菜主产区,年蔬菜产量5万吨。

5、存在的主要问题:制约设施性能发挥和产能提升的主要障碍包括设施老旧、抗灾能力弱、智能化水平低、保鲜加工设施不足等。

三、前期工作完成情况

(一)城乡规划符合情况

阳新县设施农业蔬菜生产设施布局合理,严格契合土地资源规划,同时与设施农业规划紧密衔接,确保在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上实现高效协同。

(二)设施用地审批备案完成情况

阳新县自然资源部门依据国家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相关政策,积极支持设施种植业的老旧设施改造工作,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促进集中连片改造,自然资源部门协同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指导和服务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土地流转过程中,部分农户对政策存疑,工作小组通过召开村民大会、上门讲解等方式,详细解读政策,消除农户顾虑,确保土地流转工作顺利进行。我县开展的设施用地更新改造工作完全合法合规,且涉及改造的土地均已顺利完成土地流转。

(三)节能环保安全等其他领域前期工作符合情况

阳新县节能与环保部门严格依照相关标准,对集中连片开展更新改造的设施种植项目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批。经审核,该项目各项指标均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切实保障了项目建设在安全环保的轨道上稳步推进。目前,我县所开展的设施更新改造工作,已充分满足节能环保规定,无需政府相关部门另行出具情况说明。

(四)涉及主体改造意愿情况

为吸引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设施改造项目,阳新县举办多场政策宣讲会,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向合作社、家庭农场及龙头企业详细介绍项目实施内容、预期效益与扶持政策。经过积极动员,6家新型经营主体表现出浓厚兴趣并签署改造承诺书。这些经营主体各具优势,部分合作社种植经验丰富、销售渠道稳定;家庭农场精细化管理优势明显;龙头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市场开拓能力强。

(五)项目决策程序与公开公示情况

项目经过县级集体决策,决策过程公开透明项目进行了公开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异议,确保项目决策科学民主。

    四、项目建设内容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

在设施农业更新改造领域,阳新县积极布局,全力推进塑料大棚(含连栋塑料大棚)更新改造项目。该项目科学规划,按照3个片区细致划分,涉及6个主体,以主体投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采用先建后补的方式,力求改造后的设施能够有效抵御风雪等各类自然灾害,为农业生产筑牢坚实基础,助力阳新县设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项目实施原则上由县政府统一招投标,有条件的单位,如具备完善采购管理制度、专业采购团队,且财务状况良好的主体、县属国有企业,可以自行招投标,或由当地村集体、镇政府采取政府采购形式自行采购。拟自行开展政府采购的主体、村集体或镇政府,需向财政等相关部门提交申请,详细说明自身具备的采购管理能力,经审核通过后,进行备案登记,取得自行采购资格。

(二)更新改造任务

本项目主要任务为塑料大棚更新改造,涵盖单体塑料大棚与连栋塑料大棚。其中,单体塑料大棚规模达1125亩,连栋塑料大棚为125亩。项目共分为3个片区开展,涉及6家项目主体。改造内容主要为包括单体和单体塑料大棚更新改造。

(三)更新改造内容

1)建设情况

阳新县农业设施更新改造项目的支持主体涵盖6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这些主体在农业领域各有专长,经营时间多在5-15年,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与市场资源。多数主体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产品销售网络,部分与大型商超、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具备较强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从人员构成看,各主体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劳动力,能够保障农业生产与设施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

塑料大棚多建10年前棚体结构多为简易竹结构或镀锌钢管结构,因长期受风雨侵蚀,部分竹结构大棚出现骨架腐朽、断裂现象,镀锌钢管大棚也存在生锈、变形问题,导致棚体稳定性差,抗风雪能力弱。棚膜老化严重,透光率下降30% - 40%,影响作物光合作用,且保温性能不佳,难以满足反季节种植需求。内部设施简陋,仅有简单的手动灌溉设备,劳动强度大、灌溉效率低。

2)建设清单

项目资金需求总量4059万元,其中:需求中央资金1202万元,主体自筹2857万元,(附件2:塑料大棚更新改造情况表)。本次改造聚焦塑料大棚(含连栋塑料大棚),更新改造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竹架及老旧单体塑料大棚更新改造1125亩:结合当地土地条件、作物生产需求和实际生产情况,科学指导项目主体开展大棚更新改造。单体棚钢构化升级的具体参数如下:跨度保持在6至8米之间,肩高为2.5至3米,统一采用热镀锌椭圆管(25*15),确保抗风压能力≥0.5kN/m²。这种热镀锌钢材不仅结构稳固,而且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大棚内部配套先进的水肥一体化系统与温控系统,满足作物生长的精细化管理需求。二是连栋塑料大棚更新改造125亩:采用装配式轻钢结构,搭建过程简便快捷,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安装。同时,配置温湿度自动调控系统,能将温度精确控制在设定值的±2℃范围内,湿度控制在±5%范围内。此外,配备的水肥一体化系统,支持通过智能终端远程操控,实现肥料与水的精准配比及输送,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30%以上,极大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连栋塑料大棚改造后,配备滴灌系统,能依据蔬菜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特点,精准供水,保障灌溉均匀度达到90%以上。


项目主体名称

翻建规模

建设内容

资金需求总量

(万元)

中央资金

(万元)

备注



连栋塑料大棚更新改造

125

更新改造塑料连栋大棚125

1569

470




单栋塑料大棚更新改造

1125

统一采用热镀锌椭圆管(25*15),更新改造1125

2490

732




合计

1250


4059

1202



3)效益测算

在完成塑料大棚的更新改造工程后,大棚结构得到优化加固,有效提升了抵御风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了因灾减产风险。同时,改造带来了显著的产能增长,蔬菜年产量在原有基础上提升15%。不仅如此,改造后的大棚环境更适宜高产值、高效益蔬菜品种的种植。长远来看,随着市场对高品质蔬菜需求的增加,以及大棚稳定生产能力的凸显,其经济效益还存在持续上升的潜力,同时也增强了农业生产应对自然风险的韧性。

(四)工作推进计划与时间节点

1、第一阶段:项目筹备阶段(2025年3月1日- 2025年630日)

2025年3月1日-331日:组建项目专项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制定详细的项目筹备计划;开展项目涉及蔬菜主体摸底及现场查勘工作,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2025年41日-430日:完成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初稿编制,组织发改、农业等领域专家对初稿进行评审,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方案,形成最终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2025年51日-630日:依据设计方案,准备项目招标相关文件,包括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等;发布招标公告,开展招标工作,确定项目施工单位。

2、第二阶段:项目建设阶段(2025年71日- 2026331日)

2025年71日-731日:施工单位进场,搭建施工临时设施,开展施工场地的 “三通一平” 工作;施工单位与主体对接,确定设施交付时间和更新改造计划

2025年81日-831日:按照设计方案,拆除老旧设施,清理场地;进行塑料大棚翻建、改造等基础施工,确保基础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025年91日-2026年228日:开展设施主体结构的翻建、改造等工作,如塑料大棚的骨架安装棚体搭建等;同步进行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电力系统的铺设和安装,确保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满足设施农业生产需求。

202631日-331日:完成智能化管控设备和生产作业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对建设完成的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整理施工资料,为项目验收做好准备。

3、第三阶段:项目验收阶段(202641日-2026630日)

202641日-430日:施工单位提交项目竣工报告和验收申请,由项目专项工作小组组织发改、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组成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初步验收,检查项目建设内容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质量是否达标,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等。

202651日-531日:针对初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完善;整改完成后,再次提交验收申请,验收小组进行复查,确保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202661日-630日:完成项目最终验收,出具验收报告;办理项目竣工结算和资产移交手续,将设施设备正式交付使用;建立项目后期运营管理机制,明确运营管理责任主体,确保设施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025年可实施的更新改造建筑面积(亩)和资金需求(万元)

2025年设施更新改造总面积(亩)

2025年更新改造总投资需求(万元)

2025年更新改造中央投资需求(万元)(中央30%)

日光温室

塑料大棚

翻建升级

原址改造

单栋塑料大棚

连栋塑料大棚

建筑面积

资金需求

建筑面积

资金需求

建筑面积

资金需求

建筑面积

资金需求

896

2480

500

1765

4657

4694

299

1306

6352

10245

3073.5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阳新县农业农村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阳新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全面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监督检查、验收等工作,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形成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要将蔬菜产业链纳入镇村年度履职尽责年度考核,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科学评估发展成效。

(二)政策技术支撑

县财政局加强对扶持资金的拨付、使用效益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县监察委和审计局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确保扶持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三)资金监管保障

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定期开展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和审计,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制定项目建设绩效考核办法,将项目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对考核不合格的进行问责。

(四)问题协调保障

建立问题协调机制,设立专门的项目问题反馈渠道,及时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舆情风险。对于一般性问题,由项目专项工作小组及时协调解决;对于重大问题,提交设施农业更新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产值增长:通过设施更新改造,引入先进种植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蔬菜单产水平预计提升15%。以当前设施蔬菜年产量12.56万吨、平均单价3000元/吨计算,项目完成后年产量15万吨以上,产值4.5亿元(15万吨×3000元/吨)。

2、成本降低:新设施和设备的应用,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例如,智能化灌溉系统可节水30%,按每年灌溉用水100万立方米、每立方米水成本3元计算,每年可节省水费 90万元(100 万立方米×3元/立方米×30%)。新型保温材料和节能设备的使用,可使设施能耗降低20%,每年可节省电费50万元(假设每年电费250万元)。综合来看,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约140万元。

(二)生态效益

1、资源节约:水肥一体化覆盖率达80%,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按照传统灌溉施肥方式,每亩蔬菜每年需用水100立方米、化肥50公斤。采用水肥一体化后,灌溉用水减少30%,化肥使用量减少15%。项目实施后,5万亩设施蔬菜每年可节水150万立方米(5万亩×100立方米/亩×30%),减少化肥使用3750吨(5万亩×50公斤/亩×15%)。

2、环境改善:化肥使用量的减少,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减少了氮、磷等污染物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同时,设施内良好的环境调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进一步保护了生态环境。据估算,农药使用量可降低20%左右,减少了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和环境的危害。此外,通过节能减排,项目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000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三)社会效益

1、就业带动:项目建设阶段,施工、设备安装等工作预计可提供500个短期就业岗位,持续时间约6个月。项目运营阶段,设施管理、种植、采摘等环节可长期稳定带动2000人以上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左右,有效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

2、产业提升:力争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企业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升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设施农业领域,促进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技术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示范活动,预计培训农民1000人次以上。通过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八、附件

1.土地、规划意见

2.地方财政性建设资金承诺函

3.改造主体自筹资金承诺书

4.改造主体使用自有资金银行存款证明等

5.用地备案信息表

6.符合节能环保等方面要求材料或说明

7.涉及所有改造主体同意书

8.项目公开公示材料

9.集体决策佐证材料

九、附图

在县域地图中标出主要改造升级项目的分布情况,提供典型更新改造模式的工艺方案图纸。

1.更新改造设施图斑。

2.主要更新改造模式的工艺方案图纸(场区总平面图、温室大棚平、立、剖面图、装备布置图、典型工艺做法图等)。

十、注意事项

    实施方案按照真实、科学、完整、详细的原则进行编制,对更新改造总体要求、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提供真实的证明材料。除附件和附图外,实施方案文字应坚持简洁精炼,控制总篇幅。对于纳入本省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范围的设备设施,不得纳入本项目。

指标

播种面积(亩)

占地面积(亩)

建筑面积(亩)

蔬菜产量(吨)

老旧设施建筑面积(亩)

设施总面积

58550

23423

22000

125560

12410

中小拱棚

13000

6500

6100

22750

6100

塑料大棚(单体)

40240

15048

14165

90540

6000

连栋塑料大棚

4000

1350

1260

9000

310

日光温室

1190

475

430

2975

0

大型连栋温室
(玻璃、PC板)

120

50

45

300

0

露地蔬菜

216473

108000

103900

441678

0

1. 设施蔬菜范围不包括露地栽培中应用水肥一体化设施或地膜覆盖等类型。

2. 播种面积指作物多茬种植面积总和,含复种面积和轮作中种植蔬菜的面积。

3. 占地面积指当年实际占用土地面积。其中,设施蔬菜占地面积指设施内外部总面积,含设施间地面、道路、沟渠、排灌、监控等面积,不含加工、储运等采后处理面积。

4. 设施建筑面积指设施外轮廓(围护结构)所包围的地面面积。

5. 占地面积>建筑面积。

6. 老旧设施界定原则,日光温室、钢架单体塑料大棚投入使用10年以上,连栋塑料大棚(薄膜温室)投入使用15年以上,大型连栋温室投入使用20年以上。使用时间未达要求,但主要围护结构出现破损、重要支撑结构锈蚀变形等因素,已不能满足正常周年生产需求或存在安全隐患,经县农业农村部门评估需进行改造或翻建。

7. 中小拱棚,脊高<2.2米;塑料大棚(单体),脊高≥2.2米;连栋塑料大棚(薄膜温室),超过2连跨,覆盖材料采用塑料薄膜的设施;大型连栋温室,超过2连跨,覆盖材料采用玻璃或PC板等硬质透光材料的设施。

8.设施蔬菜对应的播种面积、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产量等指标仅统计有蔬菜生产的设施的数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