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关于印发阳新县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 实施方案和阳新市民之家实施“一窗通办”改革推行 “3+3”集成服务模式工作方案的通知 | ||||
---|---|---|---|---|---|
索引号 | 000014349/2022-80807 | 发布日期 | 2022-10-17 | 发布机构 | 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
文号 | 文件分类 | 综合政务 | 所属机构 | 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
各镇人民政府,各管理区,经济开发区,县政府各部门:
《阳新县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实施方案》和《阳新市民之家实施“一窗通办”改革推行“3+3”集成服务模式工作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阳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0月14日
阳新县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2〕32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破解营商环境顽瘴痼疾集中攻坚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办发〔2021〕50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一窗通办”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黄政办发〔2022〕40号)精神,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门一窗”改革,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决策部署,以企业和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推动“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再提速、再提效,全面形成“前台综合收件、中台政策支撑、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着力打造惠企便民的规范化、均等化综合政务服务环境。
2022年6月底前,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同级政务(便民)服务大厅(站),县镇两级综合窗口占比达到70%以上,村(社区)全部采用综合窗口模式提供服务。
二、实施范围
县政务服务大厅,各镇(区)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站)。
三、实施原则
(一)应进必进。除因安全等特殊原因外,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必须全部进驻同级综合性政务(便民)服务大厅(站),实现企业群众办事“进一门”。
(二)分类整合。根据事项的关联性,分类整合和设置跨部门综合受理窗口,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解决窗口忙闲不均、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增强群众办事的便捷性。
(三)精准服务。对可能涉密或专业性较强的业务,确实不宜纳入综合窗口的,通过设立专业综合窗口提供服务。
(四)充分授权。对适用“收件即受理”方式的政务服务事项,有关部门要授权窗口工作人员当场受理、即来即办、一地办结。
四、实施步骤
(一)县政务服务大厅
1.整合重构部门窗口。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置通办窗口、专业窗口两类综合窗口,即:按社会事务、企业事务、不动产交易事务分类设置通办综合窗口;按公安、税务、公积金、婚姻登记事务分类设置专业综合窗口。各功能区分设若干综合受理窗口,即办件即时办结;承诺件前台受理,后台审批,一口出证。[牵头部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部门:各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完成时间:2022年8月31日前]
2.建立集成服务机制。建立“前呼后应”工作模式。“前台”综合窗口负责相关事项的受理审核、按责转办、统一出件等审批服务工作,“中台”为部门选派精兵强将在窗口现场解决各类“疑难杂症”,“后台”为各部门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整建制进驻的工作人员,按照业务归口划分到不同区域承担具体的业务办理,并为前台业务受理提供政策指导。[牵头部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部门:各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完成时间:2022年7月31日前]
3.完善联审代办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基本建设项目联合办理推进工作机制,深化“先建后验、六多合一”改革,制定综合受理实施细则及相关配套工作机制,实行全流程并联、联合审批,为项目单位提供综合受理、一口咨询、报批辅导、流程定制、跟踪服务等全过程、全方位免费“保姆式”服务。[牵头部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部门:各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完成时间:2022年7月31日前]
4.制定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受理标准。编制《“一窗通办”事项受理材料标准化手册》,明确需提交材料的名称、依据、格式、份数、签名、签章和流程时限、收费标准以及注意事项等,并提供规范表格、填写说明和示范文本,作为综合受理窗口受理审核申报材料的依据。“一件事”事项按照办事场景,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密切协作梳理服务指南和受理材料,制作标准化手册。[牵头部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部门:各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完成时间:2022年7月31日前]
5.优化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布局。政务服务大厅按照承诺件前台综合受理、中台政策支撑、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即办件前台即时办结的流程和区域设置为:咨询引导区、前台受理区、后台审批区、网上自助申报区、智助办理服务区、公共服务区等功能区和行政办公区。[牵头部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县财政局;责任部门:各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完成时间:2022年8月31日前]
6.加强政务服务队伍建设。专业综合窗口前台工作人员由部门派驻工作人员组成;通办综合窗口前台工作人员由同级政数部门统一配备,人员可从纳入通办综合窗口部门已派驻在政务大厅的前台聘用人员(政府雇员或购买服务人员)中择优转隶录用,按照“人随事转、钱随人走”的原则,将相应工作经费同步划转。通过加强业务、纪律和礼仪培训,打造一支规范化、标准化、全科化的政务服务队伍,提供窗口收件、综合管理、导办帮办等“一站式”集成服务。[牵头部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责任部门:各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完成时间:2022年7月31日前]
7.构建“智小二”自助服务平台。在省市政数部门统一领导之下,统筹谋划全县政务服务自助体系建设,推动高频事项、简易事项进驻综合性政务服务终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适度扩大建设24小时自助服区,实现便民利企高频事项24小时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办理;依托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形成“窗口办理、网上办理、移动端办理、自助终端办理”的多渠道融合的政务服务信息化体系。[牵头部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部门:各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二)镇、村便民服务大厅(站)
1.镇区便民服务中心根据人口数和办件量,按照“1+1+1”模式,统一设置2-6个综合窗口+公安窗口+税务窗口或税务自助终端进驻镇(区)便民服务大厅,10万人口以上镇设置综合窗口4个以上,5万人口左右镇区设置综合窗口4个,国营农场设置综合窗口2个以上,负责办理辖区所有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牵头部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部门:镇区政府、各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完成时间:2022年8月31日]
2.镇区便民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前台受理人员由县政府以统一购买服务形式为每个镇区选配2人,其他所需人员由各镇区从所辖站所内统一调配,县直职能部门要全力支持并抓好落实。[牵头部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责任部门:各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各镇区政府;完成时间:2022年7月31日]
3.县政府统一购买服务人员由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统一配备,实现人员招聘、业务培训、绩效管理、资源调配一体化,最大限度实行统一规范高效管理和服务。镇区综合窗口等其他人员按业务需求和办件量由县直相关职能部门从各所辖站所内派驻。按照市县政数部门要求,在镇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政务服务工作。[牵头部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镇区政府;责任部门:各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完成时间:持续推进]
4.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根据人口数和办件量,统一设置2-3个综合窗口,对外提供无差别委托代办服务,工作人员由村民(居民)委员会统筹协调解决,[牵头部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部门:镇区人民政府、村民(居民)委员会;完成时间:2022年8月31日前]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工作保障。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主抓,各政务服务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一窗通办”改革领导小组,及时分析研究改革工作中涉及的人、财、物、事等重点事宜,确保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按照改革要求和职责任务,清单化管理,项目化实施,做到人员调配到位、沟通协调畅通;财政部门要加强经费保障,对县政务服务大厅必要的装修改造、“政务服务客服”队伍建设、“智小二”政务服务终端购买和相关软件开发应用等方面予以经费保障。
(二)注重协调配合。县政务服务管理部门要在“一窗通办”改革中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组建工作专班,扎实做好大厅综合窗口设置布局调整和人员配备等工作,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和指导服务工作,积极协调解决改革推进中遇到的难题;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负责做好本部门人员的转隶、审批流程的优化,逐项编制事项受理材料标准化手册,对前台受理人员做好业务跟踪培训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等,推动我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三)强化监督考核。县政府政务督查室要建立“一窗通办”改革专项督查制度,量化考核指标,每月对各责任单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要对工作落实到位完成较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和激励;对未按要求落实,影响工作进度的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
(四)积极宣传引导。县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多途径、多角度,加大对全县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服务改革、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服务模式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介及时准确地发布改革信息和文件解读,扩大社会知晓度和参与度,加快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的强大合力。
阳新市民之家实施“一窗通办”改革推行“3+3”集成服务模式工作方案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一窗通办”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黄政办发〔2022〕40号)精神,确保阳新市民之家综合窗口改革工作有序顺利推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聚焦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难点,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一窗通办、受审分离”改革,按照“3+3”模式设置综合窗口,探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中台政策支撑、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行政审批集成服务新模式,加快行政审批服务由政府部门各自受理向“一窗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转变,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增强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实施主体
县级具有政务服务职能的部门是“一窗通办”改革的实施主体。
三、综合窗口设置模式
按照“3+3”模式分类设置通办窗口和专业窗口。
(一)通办窗口:按社会事务、企业事务和不动产交易事务分类设置综合窗口。社会事务、企业事务综合窗口前台受理人员由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统一配备,不动产交易事务综合窗口前台受理人员由不动产、税务、住建等相关部门联合进驻;中台政策支撑和后台审批人员由部门派驻,可以同时兼顾。
1.社会事务服务区:设置受理岗24个、预审岗2个、出证岗2个、潮汐岗2个、流转岗3个、区域主管岗1个,负责办理县人社、医保、民政、交运、司法、文旅、卫健、农业农村、退役军人、残联等10家常驻部门,以及县统战、档案、版权、财政、教育、科技、经信、统计、气象、烟草、消防等11家非常驻部门事项;负责“跨域通办”事项办理;负责上述21家部门牵头的“一事联办”主题事项的办理。
2.企业事务服务区:设置受理岗12个、咨询岗2个、出证岗2个、流转岗2个、潮汐岗2个(含企业开办、“一业一证”、“先建后验”和“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窗口)、区域主管岗1个,负责办理与企业注册登记相关的市场监管、公安、人社、税务、商务等5家部门事项;负责办理与建设项目审批相关的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人防)、发改、应急、生态环境、水利和湖泊、城管等8家部门事项和水电气开户业务;负责建设项目审批部门牵头的“一事联办”事项的办理。
3.不动产交易事务服务区:设置引导咨询岗4个、预审岗2个、受理岗15个(包括房产+不动产+税务综合受理岗8个)、出证岗2个、潮汐岗3个,负责办理市不动产、税务、住建、司法公证、水电气等7家部门与房产登记、交易、过户相关事项,实现“不动产登记+纳税+水电气”一站式办理。
(二)专业窗口:设公安、税务、公积金3个专业窗口,专窗内实施部门综合窗口,本部门事项实行“无差别办理”。各专业窗口根据需要设置若干个自助服务区。
县政务服务大厅(市民之家)内合理布局咨询服务区(总服务台)、智助服务区、网办掌办区、公共事务区和24小时自助服务区等。
咨询服务区(总服务台),设置引导咨询岗4个、服务岗4人,负责提供咨询导办、投诉接待、免费打复印和“办不成事”窗口服务;智助服务区,设置导办岗4人,汇集社会和企业事务通办窗口自助终端,负责指导企业和群众通过自助终端办理业务;网办掌办区,设导办岗4个,负责指导群众通过电脑和手机自主网上申办;公共事务区:进驻自来水、天然气、工商代理、公章刻制等公共事务和中介服务等事项,为市场主体提供开户、缴费和第三方中介服务等。设置婚姻登记服务专区,负责结婚和离婚登记等业务。
四、工作职责
(一)综合窗口职责
1.开展无差别受理服务,根据审查要点、收件清单及样本对群众和企业办事申请材料是否齐备、规范进行核查。
2.对快递寄送材料进行签收、分发、登记等处理。
3.线下将办件信息录入统一受理平台后,将办件资料移交后台分类审批部门并做好后续跟踪工作;线上通过统一受理平台及时将办件信息推送到部门业务审批系统,并做好后续跟踪工作。
4.负责业务部门办理结果文书或证书的统一出件工作。
(二)进驻窗口部门职责
1.为综合窗口工作人员提供业务支持及疑难杂症的咨询解答工作,按需配备一定数量“中台”人员为前台人员提供现场指导,并按照要求做好网上、电话等渠道的实时咨询解答服务。
2.制定事项受理标准化手册,向综合窗口提供收件清单和样本;及时、准确、动态调整申请材料,不得无法定依据设置各类前置条件。
3.对综合窗口业务人员开展具体业务培训,并稳妥做好与前台综合窗口的衔接,按照时限要求和程序完成办理流程,制作相关证照或结果文书,及时回送前台综合窗口出件。
4.充分向本部门窗口首席代表授权,即办件可直接受理、审核、发证(结果文书),承诺件直接行使审批权,上报件赋予初审意见权,联办件赋予协调处置权,对确需技术审查、专家评审或现场核查等环节的事项,协调相关人员按要求完成。
5.负责采用省统一受理平台办理审批(审查)业务,如确实无法对接,需将必要的受理、审批(审查)、办结等环节信息和基础数据信息录入统一受理平台,将审批证照(结果文书)或证照信息上传到统一受理平台,同时做好本部门电子证照归集和应用。
(三)县政务和大数据局职责
1.负责综合窗口动态调整,以及业务运行和各单位派驻人员的监督、管理、考核。
2.负责各进驻窗口部门对外公布的事项受理标准化手册和收件清单、样本等材料的审核把关工作;督促指导业务部门通过统一受理平台及时受理和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
3.负责将前台审批(审查)的业务移交业务部门并跟踪后续审批(审查)等相关工作。
4.建立日常争议解决机制及受理业务规范动态调整机制,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对受理业务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限时处理。
5.负责对信息化系统、终端设备、网络环境等升级改造,满足综合窗口运行需求。
五、工作流程
(一)办事申请。群众和企业通过湖北省政务服务网、鄂汇办APP、现场等方式进行事项办理申请。
(二)前台综合受理。综合窗口工作人员收件后,根据部门提供的《“一窗受理”事项受理标准化手册》对申请材料的规范性、完整性进行初审并完成信息录入,填写《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受理凭证》一式三联:一联交给申请人作为受理回执;一联随申请资料一并流转至中后台;一联由综合窗口留存归档。综合窗口对审批部门已充分授权的即办件当即办结,并收集资料用于归档;对需紧急处理的事项,收取资料后在10分钟以内流转至中后台;对承诺事项,收取资料后并在30分钟以内流转至后台。
所有纸质原件由各审批单位一天一归档。
(三)后台分类审批。中后台审批人员接收到流转岗人员分发的收件材料后应当面进行核实,进入审批环节,并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将审批结果反馈至出件窗口。涉及缴费的办件,通过短信或鄂汇办移动端推送信息,通知企业和群众登录政务服务网、鄂汇办移动端或实体大厅缴费。缴费完成后,后台办理区进行后续办理。
(四)统一窗口出件。前台受理人员在收件时需明确审批结果送达方式,并在《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受理凭证》注明,出件窗口工作人员接收审批结果后,迅速按照申请人的要求完成送达。
(五)专业窗口的业务流转。县公安局、县税务局、县公积金中心负责各专业窗口全流程业务管理,按照综合窗口业务办理模式明确“即办件”“承诺件”事项清单,完成本部门事项受理标准化手册。各专区内业务要实现“无差别办理”。
六、实施步骤
(一)科学设置综合受理窗口。结合阳新市民之家现有布局,对一、二楼进行合理必要改造,三楼根据规划进行设计装修,完成综窗和专窗设置;各类型窗口要配套完善设置制证室和统一发证窗口,严格落实“前台综合受理、中台政策支撑、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牵头部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县财政局;责任部门:县级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县城发公司;完成时限:2022年7月31日前,并持续推进)
(二)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所有依申请和公共服务事项需按“应进必进”原则完成进驻。各部门要严格对照湖北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的事项清单,结合综合窗口区域设置。按事项关联度,综合梳理跨部门相关事项,实现场景化流程优化再造,编制《“一窗受理”事项受理标准化手册》,建立标准化审批服务体系和示范文本,供综合窗口人员规范收件使用。(牵头部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县司法局;责任部门:县级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完成时限:2022年7月31日前)
(三)建立无缝对接运行机制。各入驻通办窗口的部门需与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签订《服务事项受理委托书》,就具体事项充分向综合窗口授权,结合综合窗口设置情况,对应匹配系统及窗口受理权限。各入驻通办窗口的部门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统一安排下,完成各相关业务和系统培训工作。(牵头部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部门:县级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完成时限:2022年7月31日前)
(四)完善软件系统支撑。完成叫号、查询、评价等系统的无缝衔接,实现每个事项叫号、受理、审批、评价全程留痕。同时,根据各个功能服务区办理事项范围及受理审批的不同权限配置工作账号,做好业务测试,确保账号配置符合窗口设置及业务办理要求。逐步打通专网与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确保办理业务事项通过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受理,运转顺畅。(牵头部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部门:县级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完成时限:2022年8月31日前)
(五)做好人员转隶、录用、分流和管理。专业综合窗口前台工作人员由部门派驻工作人员组成;社会事务、企业事务通办综合窗口前台咨询导办、业务受理、资料流转等事宜由县政数局统一对外购买服务,所需人员从纳入通办综合窗口部门已派驻在市民之家的前台聘用人员(政府雇员或购买服务人员)中择优转隶录用,并按照“人随事转、钱随人走”的原则,将相应人员和工作经费同步划转。县政数局要加强对市民之家进驻部门窗口及人员的日常管理、业务培训和工作考核,打造一支规范化、标准化、全科化的政务服务队伍。(牵头部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责任部门:县级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完成时限:2022年9月15日前)
(六)强化检查督办。成立阳新县“一窗通办”改革工作领导小组,12月底前实现“一窗通办”试运行,确保改革过渡期人员队伍稳定、业务运行规范、市场主体满意。要定期向县委、县政府报送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推动改革工作按照既定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取得成效。(牵头部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部门:县级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附件:阳新县“一窗通办”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阳新县“一窗通办”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一、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杨 波 县委副书记、县长
常务副组长:柯光荣 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
成 员:张恒星 县政府办副主任
邹剑锋 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
董才紫 县政府政务督查室主任
钟震宇 县委编办主任
孔祥鹏 县发改局局长
罗 昶 县公安局副局长
刘会海 县民政局局长
徐新农 县司法局局长
徐国良 县财政局局长
卢长林 县人社局局长
明正良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刘会武 县住建局局长
陈绪胜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石教炜 县商务局局长
胡文省 县文旅局局长
石 峰 县卫健局局长
汪 海 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陈若涛 县医保局局长
柯 良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
熊晓光 县城发公司总经理
吴兴才 市生态环境局阳新县分局局长
胡红兵 县税务局局长
刘富华 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
程学智 市住房公积金中心阳新办事处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三组”,负责全县“一窗通办”改革各项具体工作。
二、“一办三组”职责分工
(一)办公室
组长:邹剑锋
职责: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建立有效的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组织落实领导小组议定的工作事项及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综窗运行组
组长:邹剑锋
职责:按照“前台综合受理、中台政策支撑、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调整优化市民之家窗口功能布局;梳理“一窗通办”事项,编制综合窗口统一受理服务指南,组织对前台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综合窗口充分授权;完善软件系统支撑,实现每个事项叫号、受理、审批、评价等全程留痕。
(三)人员保障组
组长:张恒星
职责:从现有市民之家前台编外临聘人员(政府雇员或购买服务人员)中择优选拔一批综合窗口工作人员,成立“政务服务客服中心”,协调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完成对人力资源公司招标工作;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选定人员的转隶及人头经费转拨事宜,为“一窗通办”改革提供人员保障。
(四)协调督办组
组长:董才紫
职责:负责督导县直相关部门快速推进“一窗通办”改革工作;负责督导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工作,抓好正反典型,确保改革工作按既定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领导小组成员及“一办三组”组长因工作调整或职务发生变动的,由其接任者履行成员职责,不再另行发文调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