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名称 阳新县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索引号 000014349/2019-00030 发布日期 2019-01-08 发布机构 县财政局
文号 文件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税务 所属机构 阳新政府网

阳新县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阳新县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8年12月27日在阳新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阳新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关注和监督下,在部门单位、全县广大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聚力增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着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力推进财政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全年财政预算收支任务。

(一)公共财政预算2018年,全县全口径公共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239000万元,占年初预算233000万元的102.6%,比上年实绩213594万元增收25406万元,增长11.9%,其中:        

税务部门预计完成182000万元,占年初预算176000万元的103.4%,比上年实绩156556万元增长16.25%。

财政部门预计完成57000万元,占年初预算57000万元的100%,比上年实绩57398万元下降0.7%,主要是取消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后减收致。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66020万元,占年初预算163520万元的101.5%,占调整预算166020万元的100%,比上年同期150004万元增收16016万元,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106020万元,占年初预算104520万元的101.4%,比上年实绩91575.6万元增长15.7%,税占比达到63.8%,比上年增长3.7个百分点。

全县公共财政支出预计完成595364万元(不含上解上级支出25513万元),比上年同口实绩559756万元增长6.4%,占调整预算636300.4万元93.6%要是预计当年部分级转移支付资金按政策要求年实施结转年支出。其中八项支出规模占公共预算支出总规模达到75%。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06500万元,占调整预算106500万元的100%,上年结余资金19252万元,地政府债券资金40900万元,资金来源合计16665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66652万元,占调整预算166652万元的100%,其:调出资金平衡公共财政预算37600万元。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收支基本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871万元,占调整预算1243.2万元的150.5%,主要是乡镇的弃渣资源资产处置收入增加所致;支出完成187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基本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18年社保基金预算总收入完成286013万元,占年初预算252603万元的113%;全年支出完成252530万元,占年初预算240299万元的105%。

四本预算实际执行结果要等省财政厅决算批复后,再报请县人大常委会议审议。

各位代表,2018年我们从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中一步步走来,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阳新财政发展的新篇章。这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全县财税系统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2018年总的来看,预算执行情况较好,有力地保障了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的执行,较好地满足了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我们清醒看到,全县财政工作也存在诸多困难及不利因素。一是国家减费降税政策影响较大。国家多项结构性减税政策的落实,以及部分收费项目的取消或降低标准,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地方税收和非税收入的增长;二是刚性支出压力居高不下。个人政策性增支数额较大;地方配套兜底保障难;不可预见支出增多。三是“土地财政”难以持续。按近年来我县土地市场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作为地方政府可用财力重要补充的土地出让收入难以保证年初预算计划的完成。四是还本付息进入高峰期。地方政府债券还债压力巨大,五年内(到2022年)应偿还本金高达31亿元,利息达到8亿元。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我们积极适应财政经济形势,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增强财政改革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抢抓政策性发展机遇,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了全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2018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大力服务发展大局,全面支持实体经济。一是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落实县域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配套激励机制,5家企业发放产业发展扶持资金5263.6万元,9家企业发放发展奖励资金3252.8万元;同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大力完善政银合作机制。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奖励邮储、汉银、农商行三家银行303.3万元;设立风险补偿基金12900万元,采取“助保贷、助农贷、扶贫贷”等方式,已为16家企业和7145户提供贷款59280万元;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注册资本25000万元,其中国有资本23800万元,每年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规模最大可达到12.5亿元;创业担保贷款累计22866.5万元,财政贴息累计2235万元。三是大力拓宽政保合作范围。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其中水稻保险41万亩,能繁母猪保险21850头,争取农业保费补贴资金922万元;油菜保险也全面启动。四是大力支持融资平台建设。通过多方面的协作和支持,政府累计注入融资平台资金及资产规模达到120亿元。2018年受相关政策影响,我县五家投融资平台公司全年实际融资41.47亿元,占年初融资目标任务57亿元的72.8%;申报审核通过PPP项目4个,总投资26.5亿元。

2、大力改善社会民生,推动和谐阳新建设。2018年,财政部门抢抓机遇,争政策,争资金,民生支出不断加大,财政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大力支持教育公平发展。全年教育支出预计达到115225万元,重点改善学校薄弱基础设施、办学条件,支持健全教育经费及扶困助学机制,加大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扶持;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全年33174人次享受到国家对学生的救助政策。二是大力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完善社保筹资机制,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全年共筹集养老保险资金206946万元,确保了我县企事业单位和农村近16万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足额发放;筹集资金23306.7万元,加大了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力度;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配套补贴资金8676.2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支出5980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出14033.18万元;落实就业专项补贴4254万元。三是大力发展强农惠农产业。2018年全县争取国家、省级财政支农惠农项目资金24891万元,整合各部门专项资金70957万元直接用于全县精准扶贫重点村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7034万元,产粮油大县和电商平台项目资金5433万元;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0个,资3985万元;落实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308万元,其中美丽乡村扶贫建设资金1000万元;投入农村公益性服务资金(以钱养事)2965.9万元。四是大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018年,我县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72629万元,债券余额规模达到570570.5万元(含市转贷资金);争取保障性住房资金5835万元,其中棚户区改造4531万元,公共租赁住房建设1196万元,公共租赁补贴108万元;企业项目资金921.2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7900万元;交通专项资金33453万元,城乡公交客运和出租车油价补贴2545万元;累计争取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1090万元,对159起交通事故173名受害人进行了及时救助,垫付救助基金687.7万元,其中:仅枫林特大交通事故垫付救助基金300万元,为保障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3、大力加强财政监管,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安全。一是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活动。抽查全县10家单位,对“各类项目建设指挥部、机关单位食堂等隐蔽场所公款吃喝问题”、“公车私养”和“违规公务接待问题”进行了四个专项检查,共发现问题18个,涉及金额为724.1万元。二是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规划局、国土局、园林局、特产局和阳新高中五家单位进行了会计监督检查,查出问题9个,涉及金额1040.44万元开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专项审计监测。按照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要求,依照摸清底数、控制增量、化解存量、完善机制步骤,对审计认定的全县隐性债务制定分年度化解措施和计划,全面纳入全省债务监测平台,为我县打赢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攻坚战得到了保障。四是开展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检查。全面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建立财政资金风险预警制度和动态监控制度;规范财政专户资金支付流程,将财政专户资金收付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和信息系统管理;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实行资金安全常态化管理。

4、大力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一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批复和下达预算,硬化预算约束;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开展财政支出政策效果评价工作,对精准扶贫资金进行重点评价;推进预算公开,方便公众查阅和监督。二是推进财政资金整合统筹使用。2018年,全县整合财政专项资金130164万元,用于九大工程建设,其中:精准扶贫70957万元,乡村振兴8156 万元、环保攻坚5700万元、厕所革命1320万元、精准灭荒2053万元、高标准农田11301万元、高科技农业示范园7954万元、城乡垃圾一体化4680万元、乡镇污水处理18043万元。三是推进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改革。全年政府采购预算147100万元,实际完成135100万元,节省12000万元,节约率8%;完成本级财政资金评审项目509项,送审金额410345万元,审减不合理资金44859万元,审减率10.9%。四是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建立村级运转基本财力保障机制。2018年进一步对全县17个镇区的369个村、社区完善了“三资”台帐;继续实行村级运转基本财力保障制度,年初安排预算6613万元,其中:村干部工资3919万元、村工作经费2694万元,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村干部工资的发放和村组织的正常运转。

二、2019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19年,全县财政工作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财政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着力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公共财政预算

1、收入计划。2019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算26.7亿元,比上年实绩增加2.8亿元,增长11.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算18.28亿元,比上年实绩16.6亿元增加1.68亿元,增长10.1%,其中:税收收入12.08亿元,同比增长15.6%。

2、财力来源2019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可用财来源646178.8万元,其: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2800万元,上财力固定转移支付98728.8万元,上项目性转移支付273650万元,调91000万元(土地出让收入调入4亿元、土地指标拍卖收入调入4亿、土地出让收入计提教育水利两金收入1.1亿)。

3、支出安排。2019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计划646162.9万元。其中:县本级支出343812.9万元,同比上年预算增加37836.5万元,主要是性支出、县委县政府研究部分新增支出、政策性配套相应部分重点支出。省预计下达项目转移支付安排支出27365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8700万元。因2018年决算未完成,导致结转下年支出无法确定。

4、收支平衡。按现行财政体制算帐,2019年县本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182800万元,加上级转移支付收入372378.8万元,加调入资金91000万元,全年可用资金来源646178.8万元;支出安排646162.9万元。收支相抵,基本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收入来源2019年,政府基金预算收入计划22.1亿元,其征收单位分:国土实征收入8亿、城投公司8亿、交3亿、新3亿、自来水公司1000万元。按资金性质分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55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1.45亿元、污水处理费收入1000万元。

2、支出安排。2019支出安排22.1亿元,其城乡社区支出16.23亿元;转移性支出5.1亿包括平衡公共财政预算收支调出4亿元、按规定计提的教育资金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转入公共财政预算列支1.1亿元);债务付息支出7700万元,主要是安排2019政府土地专项债券的还息支出

3、收支平衡。2019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2.1亿元,基金支出安排22.1亿元,收支相抵,基本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收入安排。2019年国有资本预算收入安排1201万元,其中:利润收入52万元,股利股息收入153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996万元。

2、支出安排。2019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201万元,其中:资本性支出30万元,费用性支出8万元,其他支出1130万元,调入公共预算资金33万元,用于弥补县粮食局机关自筹人员工资经费不足。

3、收支平衡2019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1201万元,支出安排1201万元,收支相抵,基本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收入预算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332488.55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31274.8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5662.8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92350.99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542.87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2724.87万元,工伤保险1374.08万元,失业保险831万元,生育保险727.03万元。

2、支出安排。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支出314086.96万元。

3、收支结余。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当年收支结余18401.59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14708.35万元。

2019年,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趋稳健,地方财政发展现状也稳中向好,但由于各类刚性支出需求增大,加之还债高峰期的到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推进,地方财政困难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为此,2019年支出预算仍然从紧安排,着重保障民生需求、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三大方面,部门的支出从紧从严。同时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支持财政工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节约、精打细算、统筹兼顾、保障重点,力争实现2019年全县财政收支平衡。

三、2019年财政部门的主要工作

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2019年,尽管财政困难增大,焦点矛盾集中,但我们更应看到发展的机遇和前景:“五城”同建、五条高速、两座大桥、两条铁路和一个亿吨大港等基础硬件建设蓬勃发展,新港、滨江园区项目建设雨后春笋,宝钢二期、新港重科、华新水泥绿色建材生态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地生根,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有人大、政协、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全县财税干部职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斗志,2019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目标任务一定能圆满完成。

1、着力加强地方财源建设,助力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和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的要求,积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集聚、放大作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涵养税源,做大经济总量,增强财政实力。一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要有新突破。要建立考核奖惩机制,调动部门单位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积极性,确保县政府下达的各主管部门项目资金增幅达到15%的目标;要加大项目申报的数量,提升项目申报的质量,积极构建我县后续财源和替代财源;建立招商引资工作长效机制,要在政策、环境和服务上进一步优化,积极引进基础建设、制造业、加工业和商贸物流等产业,要做到引得来、留得下、能发展、有成效;要注重培植和扶持税源大户,努力打造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二是政策研究和资金争取要有新成效。财政部门要继续抢抓机遇,加大政策研究,竭尽全力向上争取资金、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倾斜力度,大力争取国家对贫困县的财政政策扶持,做好全县摘掉贫困帽“最后一公里”的冲刺。三是投融资管理和项目建设要有新思路。要整合各类优质资产、资源,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增强城投、交投、房投、农投和矿投自我造血功能,推进融资平台平稳转型;创新政府融资思路,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行为,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有新举措。要设立产业扶持和激励政策专项财政资金,支持优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领域,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基金支持,加大对担保公司的财政注资力度,完善政银合作与风险分担机制,引导担保机构聚焦主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有效发挥产业融资服务功能;要创新金融扶贫产品,积极打造政银合作平台,扩大“助保贷”、“助农贷”等信贷规模,要确保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信贷余额增长10%以上,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2、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助力实现更有效率的发展。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调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并明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健全财政体制、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一是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大力整合财政存量资金、专项资金和政府债券等资金,推进政府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坚持过紧日子;抓好“放管服”、财政管理体制等关键改革,进一步发挥好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要强化财政管理,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高效使用;要继续巩固“营改增”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零收费”改革成果。二是加大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力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推进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绩效评估体系,使政府花钱绩效化、精细化,让人民满意。预算编制环节要突出绩效导向,将绩效关口前移;预算执行环节要加强绩效监控,坚持“谁支出、谁负责”;决算环节要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加快实现政策和项目绩效自评全覆盖;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绩效管理要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延伸到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确保不留死角,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硬化绩效管理约束,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实现政策目标。三是加大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力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管理,合理向上争取地方政府债券省转贷额度,规范使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确保债务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要充分估计财政困难和风险隐患,坚持依法举债,严守底线不动摇;积极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四是加大财政监督力度。贯彻落实财政法规,提高财政监督效能,继续保持严肃财经纪律高压态势,要坚持日常监督和专项督查相结合,围绕重大财税政策执行、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财政资金落实及使用情况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强化追责问责,推动政策落实;要完善财政专管员制度,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3、着力保障社会民生,助力实现更加公平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坚持促发展与惠民生相结合,完善制度政策,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使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立足全局,统筹安排,更加注重公平,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大力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全力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大力支持文教体育事业发展。支持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教育资源下沉,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大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效能,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推进生态环保建设,支持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4、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一是用好财政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肩负重要职责。全县财政部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任务要求上来,进一步提高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主动研究财政政策,加大争取上级补助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力度,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二是用好税收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支持脱贫攻坚税收政策的通知》要求,现行支持脱贫攻坚税收政策涉及48项,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和其他税种。既有鼓励扶贫捐赠、支持金融扶贫、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扶持贫困群众就业创业等针对性强的税收政策,又有促进“三农”发展、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普适性的税收政策。要加强督促检查,坚决打通税收助力脱贫攻坚的“中梗阻”“最后一公里”,不折不扣落实好支持脱贫攻坚税收政策,确保人民群众和企业切实享受到税收政策红利。三是用好统筹资金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省政府和财政厅文件要求,认真制定统筹方案,明确项目单位资金统筹整合范围和明细,做好资金项目对接,最大限度地确保县政府确定的重点扶贫项目和十大巩固提升工程的顺利实施继续整合财政资金5亿元以上,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阳新顺利脱贫“摘帽”。

5、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助力实现更有保障的发展。财政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面从严治党保驾护航,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把广大财政党员干部凝聚起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确保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在财政部门落地生根。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坚持“一岗双责”,与财政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全面落实履职尽责,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逐步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廉洁自律教育,强化法治思维,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自觉接受监督,把“四个意识”转化为听党指挥、为党尽责的实际行动。二是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部控制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创新财政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从源头上防范财政业务、管理和廉政风险的重要举措。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完善财政内部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钱,严格目标考核;加强选人用人工作监督,不断提高内控制度执行力,发挥内控制度“过滤网”“保险阀”作用;坚持全过程监督,做到源头把关、全程防控、失责必究。三是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贯彻落实预算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会计法和政府采购法等财经法律法规,依法行使行政决策权和财政管理权,规范财政权力运行,始终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提高干部勤政为民的本领,着力打造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忠诚干净、勇于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不断谱写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事业新篇章。

各位代表,2019年财政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完成2019年财政预算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虚心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一心,坚定信心,再鼓干劲,克难攻坚,为实现我县“率先脱贫、全面小康”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公共财政预算。又称一般公共预算,是指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②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

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④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指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

⑤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其他组织依法利用国家权力、政府信誉、国有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等取得的各项收入。

政府债券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含经省级政府批准自办债券发行的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主要以财政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一般债券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本付息;专项债券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

⑦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称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近年来有关农业补贴的一个新词。随着2016年国家全面推行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将以往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并且将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将直接发放给农民的补贴与耕地地力保护挂钩。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由地方根据补贴资金总量和确定的补贴依据综合测算确定。

⑨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绩效管理理念、绩效管理方法融入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是一种以绩效目标的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运行监控为保障,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关键,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的预算管理模式。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通过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预(概)算和竣工决(结)算进行评价与审查,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其他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核查及追踪问效,是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