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名称 【纲要篇】阳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一)
索引号 000014349/2021-107380 发布日期 2021-11-30 发布机构 阳新政府网
文号 文件分类 社会发展;经济建设 所属机构 阳新县人民政府

【纲要篇】阳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一)

阳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一)

(阳新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阳新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 2020年) 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阳新县委关于制定阳新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县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未来五年推动阳新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县、全面从严治县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更新发展理念,开创阳新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十二五”发展的巨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阳新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砥砺奋进全省县域经济20强奋斗目标,抢抓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东新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加快沿江开发,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带来的不利影响,振奋精神,攻坚克难,竞进提质,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改革开放以来阳新县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为全县“十三五”时期奋进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阳新县经济稳定增长,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推进,文化旅游业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保障水平不断进步,创业就业规模持续增大,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新型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十二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9.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11.3%; 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 6倍,年均增长20. 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2.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1倍,年均增长为2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4.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长22.2%; 外贸出口总额达2. 5亿美元,是“十一五”末的3. 1倍,年均增长75.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5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 8倍,年均增长12.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60元,是“十一五”末的1. 8倍,年均增长12. 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67元,是“十一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5.8%。

2、产业建设迈开新步伐

“十二五”期间,阳新县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一五”末的23.7:36. 4:39.9调整为“十二五”末的29:32:39。一是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通过开展农业良种保障能力、种植推广能动力、基本建设能力、三农培训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农业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加强,到“十二五”末,农业总产值达到81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33.71亿元,年均增长16%。二是把工业放在主导地位,着力发展壮大四大支柱产业,着力破解工业发展难题,不断优化工业布局,工业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到“十二五”末,实施投资过500万的重点项目累计150个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总数达135家,比2010年净增加72家;工业总产值土坯156.5亿元,比“十一五”翻了一番。三是现代旅游产业迅速推进,以仙岛湖为龙头,以龙港革命旧址群、七峰山、网湖、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为重点,不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建立了核心旅游进去——重点旅游进去——旅游名村——乡村旅游景点的综合性旅游支撑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县全年接待旅游者2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亿元。现代物流、房地产、金融、保险、商贸等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规模总量不断攀升,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到2015年末,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4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