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这一排排漂亮的小洋楼,设计新颖、宽敞明亮,洋楼前还有一栋小学教学楼。不了解情况的,估计以为这是一座度假山庄。其实,这是位于白沙镇山口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80岁的建档贫困户程贤本如今就住在这样的小洋楼里。“过去我家住的是用石棉瓦隔开来的房屋,连土坯房都没有,一到下雨天就到处漏水,现在住到楼房里,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变化真的太大了。”程贤本一想到如今巨大的变化,就时不时地感慨,“共产党好!”
日前,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屋前的一块空地种菜。他停下手中的活儿告诉记者,他和妻子都是低保户,有个儿子,但头脑不清醒,时常发病。“以前生活那个苦啊,真不是滋味,自己年纪大了又改变不了。”程贤本说,自从搬进这小洋楼后,生活得到了改善,每个月还有养老金和低保金,生活不成问题了。“看到屋前有空地,就种种菜,闲着也是闲着。”
虽然程贤本有些耳背,交谈起来有些不便,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目前幸福生活的表达,记者从他的言语中得到最多的就是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不但让我们有了新屋住,现在还给我们安装了有线电视。”程贤本说,“共产党正在让我们老有所乐,安居乐业。”
“安置点总共住了10户贫困户。”村委会主任舒克银向记者介绍,山口村为解决像程贤本这样因居住地生存环境差、人地矛盾突出、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扶贫成本大等问题而致贫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谋划扶贫搬迁项目选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科学统筹脱贫和生态保护,合理选址安置。通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把搬迁地点选在了交通便利、人口较为集中的村部对面。搬迁安置点按照标准化建设,通有线电视、宽带等,配套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小学等,群众可在家门口享受便捷的服务。
据了解,为实现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脱贫目标,白沙镇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科学引导搬迁贫困户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我们把全镇的安置点都基本安置在各个村离企业近的地方,方便企业带动村民就业,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白沙镇党委书记陈迪顺告诉记者。
相信不久的将来,程贤本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