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过去,10年换了7任村支书;现在,领头雁实干有担当--程法村蝶变记 | ||||
---|---|---|---|---|---|
索引号 | 000014349/2019-00134 | 发布日期 | 2019-09-11 | 发布机构 | 黄石日报 |
文号 | 文件分类 | 所属机构 | 阳新政府网 |
10日,车来车往的黄阳路边,陶港镇程法村老屋余瓜果基地大棚内,瓜农们正小心地将“睡美人”西瓜摘入篮中。
这些西瓜,早就被客户预订了,直供市场;加上地处黄阳快速路旁边,从黄石来的客人络绎不绝,采摘经济走势越发向好,根本不愁销。
程法村的瓜果基地是该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一年多来,这个村在新的村“两委”班子引领下,凝神静气求发展,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10年换了7任支书
陶港镇程法村是一个只有263户,1352人,常驻400余人的小村庄。
过去,程法村虽小,可“名气”却很大,是阳新出了名的软弱涣散村,县镇干部谈起程法村无不摇头。
作为一个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这个村不仅基础薄弱,村内部矛盾也很突出,信访压力巨大,近10年内换了7任支书。2017年底,上任支书又因事被免职。
为彻底改变该村现状,陶港镇党委决定物色一个可以带领程法村走上正轨的领路人。
邱永才是该镇副科级干部,在陶港工作20多年,基层经验丰富,是比较理想的人选。2018年1月,邱永才临危受命,走马上任。
刚到村里,邱永才内心忐忑。他说,自己虽然在陶港镇工作了20多年,但从未到这个村当过驻村干部,心里不免有些打鼓。
话虽这么说,可事儿来了,就一定要肩负重托,把村子搞活。
在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他望着党员们一双双期待改变的双眼,下定决心将村子彻底改变,不枉党委和群众的信任与期待。
打铁还需自身硬
为啥过去连续7任村“一把手”被下课?他琢磨着,问题一定出在村干部自己身上,要做一个合格的打铁匠,自身硬不起来怎么行?
摆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好干群关系。
为了扭转干部工作作风,他以身作则,经常带领不齐整的班子加班加点工作,不仅要弥补一直以来滞后的村务,更要让全村党员群众看到新一届村“两委”要改变的决心。
为了补充力量,经推荐,村“两委”联系上在沿海城市做生意的本村党员冯旭光,“召唤”他返乡为群众做实事。虽然处于事业上升期,深明大义的冯旭光毅然回到村里。
“班子”配齐了,工作渐渐步入正轨,村“两委”决定踏踏实实大干一场。
一方面,村“两委”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并广泛发动群众动手参与村庄建设;另一方面,邱永才事无巨细,带领着村“两委”干部扛着铲子、锄头亲自上阵参与建设。群众热情高涨,各项工程建设进展极为顺利。
村子一年大变样
2018年,程法村有了大变样:未修完的桥修好了,解决了烂尾工程;新申报两条公路,完善了村内道路体系,惠及全村每家每户。
流转土地150亩,发展了100亩花卉产业基地和50亩瓜果扶贫产业基地。程法村利用30万扶贫资金,引入老板合伙发展产业基地,给27户贫困户84人带来人均600元增收,为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增加工资收入。
扶贫基地建设之初,恰逢大旱,邱永才与村“两委”干部每人拿出1万元在基地挖了一口深井,保证了基地供水。
老党员袁达项说,现在村干部每天都有人值班,随时都能找到人,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村委经常大门紧锁,无处办事。
原先党员会议,参会人不齐,谈论也是“各吹各的号,各拉各的调”,现在的党员会大家热情高涨,一起为村里各项事情发表建议。
村民冯秀娟说,这届村干部是她见过最没架子的一届了,对群众特别热情,时常上门宣传政策。10年前外出创业,已有千万家产的程良学听闻家乡的变化,也决定回乡出力。
2018年底,村民全票支持邱永才继续带着群众脱贫奔小康。目前,该村正积极规划村庄建设,做好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稻虾养殖,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田城 严丽 陈琪)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