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名称 我省发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索引号 000014349/2016-02234 发布日期 2016-10-11 发布机构 黄石日报 陈珉
文号 文件分类 所属机构 阳新县人民政府

我省发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日前,省教育厅发布《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中,选择一定范围开展学业水平考试试点,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全面建立和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整体与高校招生录取改革全面对接。也就是说,目前正在读初二的学生,将成为首批“尝鲜者”。近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对《办法》中市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考什么——
  13个必考科目
  
  【政策】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根据不同测试方式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
  【解读】根据要求,具有高中学籍的在校生,均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也就是说,所有高中生必须参加13个科目考试。
  其中,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9门为考试科目,由省统一考试要求、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以闭卷纸笔方式进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音乐和美术)、体育与健康4门为考查科目,由省制定统一要求,市州统一实施。理、化、生3科实验操作及外语科目听力和口语考试,也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2021年起的高中毕业生,需完成13个必考科目,而考生高考总成绩,则由3门统考科目和三门选考科目组成。具体来说,新高考中,语、数、外3门统考科目继续保留,但取消文综、理综,也不分文理。计入高招录取总成绩的3个选考科目,由考生在政、史、地、理、化、生6门中自主选择。
  该负责人表示,虽然13门考试科目不都参加高考,但各科成绩仍将作为高招录取重要依据。其中,各科考试成绩是高职院校提前招生的主要依据;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成绩,计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招生录取总成绩。
  
  怎么考——
  每年组织两次考试
  
  【政策】修订后的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课程内容由公共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部分内容组成,公共必修内容为必修必考,选修Ⅰ内容为选修选考,选修Ⅱ内容为选而不考或选而备考。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科目只考公共必修内容,选考科目的考试内容为公共必修内容和选修Ⅰ内容。学业水平考试全省统考科目每年组织两次考试,分别安排在6月和12月。
  【解读】根据规定,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应在高二上学期就确定3个选考科目,从高二上学期期末开始,参加首次全省统考科目考试。语、数、外考试时长9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政、史、地、理、化、生考试时长6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我省将计入高考总分的3个选考科目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同科目采取“二考合一”方式同步进行,考卷由“必考题”和“附加题”两部分构成。根据考生选择,如果作为考试或考查科目,只须做“必考题”;如果作为选考科目,须同时完成“必考题”和“附加题”。“选考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位次由高到低分为A、B、C、D、E五个等级;其他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选考科目成绩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时,将在五等的基础上细化等级并转化为等级分后计入。
  
  如何选——
  根据兴趣和特长
  
  【政策】坚持自主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
  【解读】《办法》的实施,是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解决学生过早、过度偏科,知识面不全等问题,这也对学校、老师、学生都提出更高要求。
  根据国家课程方案设计和高中教学规律,高中学生到高一下学期期末已完成公共必修内容的学习,对个人学科兴趣和特长已经有了必要的分析和判断,这时确定高考选考科目比较合适。
  《办法》提到,学生应在首次参加全省统考科目报名时,就确定好3门选考科目,选定后不得更改。等以后条件具备时,我省或将允许考生从6个科目中选择4门参加考试,但必须在参加高校招生录取填报志愿前,从已考的4门科目中确定3门选考科目,确定后不得更改。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提前思考,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和人生。当然,老师、家长的辅导和帮助也不可少,要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优势在哪,兴趣在哪,还要结合高校各专业招生基本要求等作出正确选择。
  
  怎么对接——
  走班制将成常态
  
  【政策】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高中学校要严格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科学制定高中三年的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管理研究,建立和完善走班教学制度;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解读】随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的出台,我市高中教育教学也将面临挑战与变革。特别是高中教学,要一改过去“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以适应学生个体发展而教学的改革。
  为此,市教育部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做好对接工作:在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中,选择一定范围开展学业水平考试试点,不断摸索、积累经验;逐步推行“走班教学”,探索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情况下的管理组织体系(我市目前已有部分高中在尝试音、体、美学科走班教学);生涯规则指导进校园,如在高中尝试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或是开设职业生涯的校本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学会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学业和人生;加大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力度,引导教师向导师型教师转变,同时,对现有的以文理分科模式为基础的师资队伍结构作出相应调整,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学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