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黄石2018年《中考考纲》出炉 对接新高考 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 ||||
---|---|---|---|---|---|
索引号 | 000014349/2018-00763 | 发布日期 | 2018-03-23 | 发布机构 | 东楚晚报 |
文号 | 文件分类 | 所属机构 | 阳新县人民政府 |
今年黄石中考命题仍以求稳为主,但都进一步对接新高考,体现了学科的核心素养。记者仔细阅读考纲发现,九大学科考纲对比去年都略有调整,如:语文命题中多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数学将体现初、高中衔接,还有压轴题的考查内容作变更;英语笔试部分由七大题减为六大题组成,题型也有新变化,其中,单项选择题由去年的15题降为10题,去掉单词拼写题,写作题新增短文改错题等。本报进行整理并划出重点,以便中考考生和家长下一步更好地、科学地备考。
语文
重视语文素养 突出人文内涵
一、重视语文素养,突出综合性。合理调配能级层次,对学生初中阶段应具备的语文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查,明确要求考查学生的5种能力: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鉴赏和表达应用能力。内容包括“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3个方面,其中“阅读”部分包括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积累与运用”涉及到“名著积累”和“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命题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考查学生运用语文学科知识和方法探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重视价值导向,突出人文性。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要承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所以,语文命题注重人文内涵,体现积极价值导向的传统,同时着力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命题中应多呈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深化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继承中有所拓展。
三、重视教学实效,突出衔接性。命题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注重初高中的衔接,比如说明文阅读,应较多地在对说明对象的把握、信息的提取方面设题,说明文文体知识的考查应有弱化趋势,重点是读懂文章。命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对语文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始终关注基于“文本解读”基础上的教、学、考之间的融合,倒逼教师从猜题、押题、刷题中解放出来,将目光转向对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
数学
立足课堂教学 重视教学实效
一、立足教材,夯实数学基础。以教材为蓝本,大部分试题来源于教材的例、习题的改编、重组,注重对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的培养,注重对数学“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考查。试题在体现基础性与公平性的同时将体现初、高中衔接,引导初中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二、以人为本,关注全体学生。数学命题要以人为本,试题结构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方便学生入手,保护学生答题的信心。试题背景尽可能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性问题的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尊重不同的解答方法和表述方式。
三、科学命题,重视教学实效。试题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变,对压轴题的考查内容将作变更,对3个知识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考查分值作了微调。进一步凸显能力考查,避免猜题押题,倒逼教师从“考什么讲什么,不考不讲”的狭隘思维中解放出来。通过试题的正确导向,促进师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试卷的预期难度与去年持平,较易、中档、较难试题占比约为5:3:2。与2017年相比,考试时间、试卷分值不变。
英语
突出读写能力 体现核心素养
一、进一步对接新高考,体现核心素养。
2018年的命题将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人教版教科书为重要参考,将在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读写,对接新高考,体现核心素养,侧重对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命题坚持稳定为主,着力内容创新,即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稳中求发展。
二、重视基础考查,突出读写能力。
1、试卷结构:试卷分听力和笔试两大部分,考查5个能力板块,即听力技能、口语技能、阅读技能、写作技能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试题类型及分值:今年题型有:听力题(25分)、单项选择(10分)、完形填空(10分)、阅读理解(40分)、情景交际(5分)、短文填空(10分)和写作(20分,其中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各10分)。
听力部分由五个大题组成,与去年保持不变。
笔试部分由2017年的七大题减为六大题组成,题型也有新变化,其中,单项选择题由去年的15题降为10题,去掉单词拼写题,写作题新增短文改错题。这是进一步对接新高考的需要,突出考察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词汇量: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今年我市初中生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词汇已经划定,为课标所规定的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物理
注重实验探究 贴近学生生活
一、面向全体考生,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础性。
大部分试题将取材于课本,注重对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体现学业水平考试的公平性,引导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
二、注重实验探究,贴近学生生活,关注身边的科技发展,体现对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
试卷将继续加大对实验探究过程的考查比重,大部分试题的背景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热点科技,让学生在经历观察生活、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初中教师在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的同时,更要重视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的培养。
三、科学命题,突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难度分布的梯度性。
内容上,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3个一级主题占比大约为1:2:2。试卷的预期难度与去年持平,较易、中等难度、较难试题占比约为4:5:1。其中,部分中等难度、较难试题将体现初高中衔接,突显对重点内容、科学方法、处理信息与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的考查。对应用数学运算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与2017年一样要求有所降低,涉及:函数与图像,简单方程与比例,字母运算。
与2017年相比,考试时间、试卷的结构与形式基本不变。
化学
对接高中课改 创设真实情景
一、总体保持稳定。2018年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在试卷结构、作答时长、分值设置上均没有变化。选择题数量减少至12个,分值仍然为24分,非选择题数量和分值均没有变化。预设难度为0.65保持不变。知识内容条目数减少,去掉了部分纯记忆性内容,体现学科减负要求。
二、对接高中课改。试题将大部分取材课本,体现回归教材,引导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使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同时,试题选材和设计将体现高中学段的课程改革要求,关注两个学段的衔接。
三、着重关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试卷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5个方面将有所体现。
四、创设真实情景。试题将依托身边的化学物质,将基础知识和技能放在真实而有意义的情景中去考查,通过情景化的试题素材的设置,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以致用,体现化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注重实验探究。加强化学实验、科学探究的考查,就是要引导化学教学朝着让学生化学学习真实发生的方向发展。试题将仍然以实验探究为核心,对科学探究能力进行考查。
生物
考查基础知识 培养基本能力
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科考试(八年级)的指导思想是,遵循“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聚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以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基础知识,考查初中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学习生物学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的生物学观点。注重初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衔接。
命题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人教2011版)为依据,指向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以重要概念和基础知识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在学科核心素养、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试题的表述明确、清晰、直接,确保题目的公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要能够区分出不同素养水平的学生。考试内容的知识性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3个层次,技能性要求分为模仿和独立操作2个层次。
地理、生物学合卷考试,考试时限为60分钟。生物学卷面满分为20分,约有13道试题。其中,选择题10题,非选择题约3题左右,题型包括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识图作答题、简答题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分值之比为1:1。
试题预期难度,容易题约占70%,稍难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全卷难度值约为0.65。
思想品德
内容有增有减关注时政热点
一、紧扣核心素养,凸显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思想品德命题强调考查考生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和个人成长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和价值导向。
二、构建教材知识体系,扎实有效推进复习。全面掌握考试大纲的说明,对其所列考点要尽力掌握,同时,要重视课本,全面复习课本知识,在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对每一课的考点按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对接初中新教材和高中教材,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对考点进行了删减、增加的调整,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对考点变化要心中有数,并进行有效性的复习。
三、关注时政热点,积累并感悟时政背景。为了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负担,继续取消单纯的时事政治试题,不单纯考查时事政治知识。但是由于思品学科的特点,知识的考查要联系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关注时政,掌握在社会生活实际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的技巧和能力。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内容,以此为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的重要题型,要引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对时政资料的感悟和积累。
历史
体现学科特色注重能力考查
一、体现基础教育课改方向。历史学科命题将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主要依据,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注重考查历史学习中史实的确认、理解、规律揭示、解释、概念辨析和价值认同等基本环节,有利于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将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学科特色,充分发挥和展现人文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德育功能、文化价值和积极导向作用。实现“育德”和“增智”彼此交融和共同促进,塑造知行合一、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建设者。
三、结合初中教学认知能力实际。试题将具有适当的坡度,低、中、高三档难度比例约为6:2:2。
地理
夯实学科基础强化图表阅读
一、注重地理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优选考试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维品质,实现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的育人价值。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命题。
二、夯实学科基础。加强对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学和高中地理教学的合理衔接。通过试题引导日常教学方向,从而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三、强化图表阅读。学习地理的基本意识就是对地理事物所处位置的认识和判断,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因此,学会阅读图表、明确应答问题、调用相关知识和进行思维加工等就显得尤为重要。读图、析图的过程,可以概括为5个层次:(1)“有什么”,即地图主要展示了哪些地理事物;(2)“在哪里”,即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对位置应怎样描述;(3)“为什么”,即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事物分布,会影响哪些地理问题;(4)“有何关联”,即图中各类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分布,有无内在的因果关联;(5)“怎样演变”,即在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下,图中地理事物的演变趋势会如何。(孙成香 逮兰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