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 ||||
---|---|---|---|---|---|
索引号 | 000014349/2019-01232 | 发布日期 | 2019-10-21 | 发布机构 | 黄石日报 |
文号 | 文件分类 | 所属机构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在阳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阳新教育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嘱托,推进乡镇学校布局调整、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加大财政支出、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办学保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近两年来,全县高考、中考成绩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2018年高考上一本人数净增106人,2019年净增122人,总数达到522人,其中3人被清华大学录取,129人被985和211学校录取。中考成绩也在逐年提升,通过三年努力,已接近市区和大冶水平,其中黄石二中录取分数线连续两年与市区和大冶持平,阳新一中录取分数线在扩招420人的情况下三年提高70分。丰硕的成果离不开阳新教育人的付出和奉献,阳新教育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教育强县战略,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受到良好教育,持续提高教育质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推进教育布局调整
实现教育优质均衡
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育人质量,阳新县将城乡学校布局调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017年开始,阳新县率先开展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均衡布点、方便入学,坚持标准、执行规范,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整合城区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资源、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资源、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资源,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同步规划建设标准化学校,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阳新教育城盛大启用,实验中学高中部整体合并到阳新一中,阳新三中整体迁入阳新一中老校区,阳新三中校址改办小学,挂实验三小牌子,新建一批幼儿园、小学,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一系列措施,有效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实现了城区学校“消肿、达标、均衡、优质”的目标。
2019年,在完成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基础上,阳新县强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并纳入2019年县政府“十件实事”。为确保本轮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顺利实施,县教育局成立了由局班子成员任责任领导、科室负责人为组长、中心校人员及局机关干部为成员的14个工作专班,根据县委、县政府“近两年内基本消除100人以下的学校,学校整体数量减半”的总体要求,本着“尊重历史、就近方便、去弱留强、去小留大”的原则,坚持“三个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基本思路,采取合班并校、并校联办和新建学校等形式,积极稳妥推进布局调整工作。
今年以来,全县已撤并学校(教学点)66所,撤并班级50个,转移学生412人,调整教师56名。军垦、陶港、兴国、荆头山等地已按规划完成了本地区布局调整工作,其它乡镇都按细化的布局调整工作“路线图”有条不紊地实施。
为了巩固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省厅和市局要求,该县在全面自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印发了《阳新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用7年时间(2019年-2025年)全面实现全县“城乡教育一体化、师资配置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教育模式现代化、制度管理完善化”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县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和县教育局为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找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组织核查组深入全县各乡镇学校,对各校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数据采集和现场取证。根据“资源配置7项指标、政府保障程度和教育质量24项指标、社会认可度”等标准,不断补齐现有义务教育发展短板,逐步缩小消除城乡校际间差距,力争2025年通过省级评估和国家督导认定。
不断加大财政支出 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是民生之本。
“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投入多少都不为多。”这是县委、县政府多次作出的庄严承诺。
近年来,阳新县逐年增加财政支出,加强硬件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发展提供优质基础保障。
推进农村学校“改薄”。阳新县全面实施“二十条底线”攻坚,加强永久保留的薄弱学校改造,2018年投入资金8245万元,共完成137个建设项目。新建教学楼、综合楼35栋,建筑面积39010平方米,新建学校食堂、学生宿舍、厕所、运动场等60个。
加大城区学校扩容。完成滑石小学、梨子园幼儿园工程项目,推进阳新三中、实验小学、实验三小、白杨中学等学校改造升级,实施阳新高中等学校教学楼、综合楼、周转宿舍工程建设。
加强设施设备供需。投入后勤设备改薄资金540万元,购置课桌椅、图书、书架和安保监控设备。其中,第一批260万元已采购学生食堂设备和寝室床柜。投资120多万元完成乡镇中心幼儿园消防改造,投入381万元对金太阳幼儿园、富川小学、富川中学、阳新一中等4所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完成了省厅规划的13所学校100万扶贫资金的建设任务。
加快信息化发展。筹资900万元分二批为全县中小学增配班班通530套。投入300多万元为实验小学教育城校区配备功能室、教学器材及班班通等。教育局中心机房搬迁升级后,可接入学校端口扩至300余所。统筹改薄工程建设,全县高质量建设计算机教室11间,配置计算机980台。完成全县教育云平台资源系统的安装、调试,运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鼓励城区学校开展智慧化校园系统试点建设。
2019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争取项目资金5881万元。其中改善高中办学条件专项资金950万元,校舍维修资金2225万元,教师周转宿舍项目奖补资金114万元,校园足球专项资金62万元,学前教育项目争取中央资金865万元,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1394万元,省级预算内资金271万元。出台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并拨付2019年春公办幼儿园生均250元公用经费。
不断推进项目建设,县政府将在城区规划新建三所小学纳入2019年县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目前,筹建工作有效推进,已完成校园平面规划,正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同时,由城东新区管委会负责移址新建双港小学;农村学校校舍老化问题得到逐步解决,2019年全县新建校舍44栋,建设面积49382平方米,目前在建17栋;信息化工程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完成最后11所未联网学校城域网的接入工作,实现所有公办学校校校通全覆盖。此外,还不断改造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欠缺问题,2019年全县规划新建学生宿舍23栋,面积23670平方米;厕所40栋,面积3975平方米。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增强教育核心保障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近年来,阳新县强基固本,不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核心保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举办“不忘初心、为人师表、牢记使命、立德树人”主题演讲比赛活动。组织并督促全县在职教师参加市教育局开展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全市中小学师德网络培训,学习全市优秀师德的先进典型事迹。通过开展“铸师德 强师能 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树立榜样,2019年教师节,阳新县隆重表彰了一大批“阳新县最美乡村教师”“阳新县师德标兵”“阳新县优秀教师”“阳新县优秀教育工作者”“阳新县青年骨干教师”“2019年阳新县教学特别贡献奖”“阳新县教学能手”“阳新县优秀班主任”,他们是全县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代表,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实现了全县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近年来,阳新县加强教师招考管理,扩充教师总量,充分利用省政府关于创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机遇,招考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教师,2018年全年全县新增编制教师279人,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72人,高中阶段3人,城区幼儿园10人,城区学校教师及工作人员首次启动单列招考90人,特校新增教师4人。外地调入中青年紧缺学科教师12人。2019年又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补充地方编教师120名。同时,通过富川英才计划为阳新一中、阳新高中各引进5名全日制研究生(“双一流”本科生)。
加强交流长效机制,实现城乡互联。2018年选派市城区学校100名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交流任教,市、县级“传帮带百校行”团队,分别到洋港、排市等地开展送教活动。2019年继续从城区选派名校长、骨干教师到乡镇支教,同时引导校长、教师由城区向农村,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由强校向薄弱学校合理流动。上半年,共选派特级教师、黄石名师、阳新名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20余场(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教师培养培训,促进素质提升。2018年邀请了16位专家对84个精准扶贫村220名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系统培训。选派72名小学班主任赴华中师范大学开展封闭式高级研修。举行全县暑期教育干部集训。开展“黄石名师”“黄石名师工作室”评选、考核工作。完成乡村教师关爱基金和奖励基金的申报工作,获得救助资金43.7万元。2019年又精心组织1万余人次参加国培计划。选派1555人参加省级209个项目培训。开展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全县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精准扶贫村学校(教学点)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等,选拔64名教师参加全市中小学教师“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竞赛,其中乡村教师占半。1人被省教育厅选派赴台参加湖北省小学教师校长教育能力提升培训。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全力提升教育质量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阳新县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效果显著。
持续推进德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推进法治进课堂,落实新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进一、二、七、八年级课堂。邀请县检察院检察官为全县100余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阳新一中“模拟法庭”、富川中学“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建成启用。十里湖学校申请创建“湖北省法治建设示范学校”。成功举办阳新县首届“学宪法 讲宪法”中小学生演讲比赛活动,组织参加省市级比赛,获省级奖1人,市级奖8人。联合县检察院持续开展“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开展学校章程建设试点工作,强化法治副校长进校送法职责,落实学校法律顾问制度。
推进德育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凸显教育魅力,文化是保证。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精准施策”,鼓励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发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阳新一中的科技创新特色,阳新高中的美育特色,富川中学的“乐·慧”文化,富川小学的“惠”文化,实验中学的儒学文化,排市中学的楹联文化等,都已成为一张张靓丽的校园名片,在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同时,彰显了文化育人的无穷魅力。
此外,还通过丰富的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协同创新机制。开展“美好新时代,同声唱经典”文艺系列活动,“经典诵读”“诗词大会”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中华魂”“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等。各基层学校根据自身条件,个性化地创办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获得社会高度认同。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开足上好体育课,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行每天早操、晨跑、大课间等体育活动,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组织参加第十五届省运会、黄石市“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锦标赛等活动,举办2018“县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第七届“东景城杯”篮球联赛等活动。阳新一中2018级开展了“迎接新年、青春励志、亲近自然、爱国爱乡”主题励志远足活动,实验中学、白杨中学、实验三小等学校争相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效提升了办学质量,办学成果颇为显著,一批学校获“全国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等荣誉。职教中心在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学生杨恩泽在第十五届省运动会代表黄石出战夺得52公斤级拳击冠军,校刊《竹林》获全国“校报校刊”特别奖。富川中学入选湖北省2018年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0所星级学校参加市级评选。7名学生被评为“黄石市美德少年”称号。阳新高中、阳新三中被评为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实验中学、富川中学、阳新高中被评为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实验小学荣获全市小学组第2名,列宁小学荣获全市小学组第6名,阳新一中男队荣获全市高中组第2名,女队荣获全市高中组第3名。( 柯昌全 陈世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