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海润沥青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高级沥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环评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湖北海润沥青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高级沥青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版)》编制工作,即将报送黄石市环境保护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现向公众二次公示如下内容:
1、公众索取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⑴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和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
公众可以在相关信息公开后,以电子邮件、信函方式向环评单位及建设单位咨询。
⑵公众索取信息的期限
2015-7-2~2015-7-12。
2、联系方式
⑴项目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名称:湖北海润沥青有限公司
联系人:曾总
联系方式:13828539999
⑵ 项目评价机构
环评机构名称:武汉工程大学
地址:武汉市中北路岳家嘴普提金商务大厦B座1835
联系人:吴工 联系电话:027-86617655
传真:027-86617655 电子邮箱:305710786@qq.com
3、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征询对象:主要是项目所在地相关乡镇及周边相关者,欢迎社会各界对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发表意见和建议。
4、主要事项:本次公众参与的目的在于征求有关本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方面的事项,请公众就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客观、公正地发表意见,公众在发表意见的同时尽可能提供详细的联系方式。
国环评证乙字第2627号
湖北海润沥青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高级沥青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武汉工程大学
二O一五年七月
前言
沥青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沥青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本项目产品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
湖北海润沥青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山东邦联公司已正常生产的工艺技术,以催化裂化装置生产的油浆为主要原料经过深度热氧化生产高级重交沥青。本项目选址于湖北阳新工业园区内,年产60万吨高级沥青,项目的实施有成熟的工艺由原料的优势有阳新县富池镇经济开发区的大力支持和优惠政策,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受湖北海润沥青有限公司委托武汉工程大学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 总则
1.1评价工作重点
⑴对项目厂址附近的空气、水、声环境质量进行现状评价,分析项目选址的合理性;
⑵突出工程分析,重点摸清本工程的污染源,对工程环保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对策;
⑶根据项目的生产工艺、使用的原辅材料及周边的环境特征,将大气环境评价及环境风险评价作为本报告的评价重点,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⑷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同时要保证资料数据的时效性、代表性、准确性;
⑸注重报告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便通过评价为工程设计、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环境保护目标
表1.2-1 拟建项目评价范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编 号 | 环境要素 | 保护目标 | 与项目相对位置 | 环境 功能 | 规模 |
| 方位 | 最近距离 (m) |
| 1 | 环境空气及风险 | 郝矶村 | S | 390 | GB3095-2012 环境空气2类区;保障生命健康及安全 | 135户/480人 |
| 沙村新建初级中学 | N | 2300 | 850人 |
| 沙村 | N | 2200 | 28户/95人 |
| 朱董塆 | N | 1800 | 25户/86人 |
| 盛家塆 | ES | 1850 | 27户/95人 |
| 马家垄 | WS | 2100 | 24户/108人 |
| 2 | 地表水 | 长江 | E | 200 | GB3838-2002地表水Ⅲ类区 | 大江 |
| 3 | 噪声 | 郝矶村 | S | 390 | GB3096-2008环境噪声2类区 | 135户/480人 |
1.3评价工作等级
表1.3-1 评价等级确定结果一览表
| 环境因子 | 环境特征 | 评价 等级 | 划分理由 |
| 环境空气 |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二级标准 | 三级 | Pmax<10% |
| 水环境 | 项目废水通过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长江 | 三级 | 项目建成后废水排放量较少,约24495.3m3/a,水质简单,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长江为Ⅲ类水体 |
| 地下水环境 | 工业建设用地,不属于生活供水水源地等地下水源保护区 | / | 不开采区域地下水、不涉及敏感区,外排废水量少,水质简单 |
| 声环境 | 环境功能区以3类标准为主 | 三级 | 项目位于声环境功能区划为3类地区 |
| 生态环境 | 规划用地,目前场地已平整 | / | 项目用地为工业用地 |
| 环境风险 | 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点较少 | 二级 | 非重大危险源,项目不在环境敏感地区 |
1.4评价范围
表1.4-1 评价范围一览表
| 环境因子 | 评 价 范 围 |
| 环境空气 | 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向外延伸2.5km所包围的区域范围 |
| 地表水环境 | 横穿项目的水港以及水港与长江的连接口上游100米至下游1500米 |
| 声 环 境 | 厂界外200m范围敏感点 |
| 风险评价 | 以项目区为中心、半径为3km范围 |
1.5评价因子确定
表1.5-1 现状评价因子及影响预测评价因子一览表
| 环境要素 | 现状评价因子 | 预测评价因子 |
| 水环境 | PH、DO、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NH3-N、TP | pH、CODCr、SS、NH3-N,石油类 |
| 环境空气 | PM10、SO2、NO2、NMHC | 烟尘、SO2、苯并[α]芘、NMHC、硫化氢 |
| 声环境 | 区域环境噪声,Leq | 边界噪声、敏感点噪声,Leq |
| 固体废物 | / | 生活垃圾、废油污 |
1.6评价标准
1.6.1环境质量标准
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表1.6-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单位:μg/m
3)
| 项 目 | 取值时间 | 浓度限值 | 选用标准 |
| SO2 | 年平均 | 60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
| 日平均 | 150 |
| 1小时平均 | 500 |
| NO2 | 年平均 | 40 |
| 日平均 | 80 |
| 1小时平均 | 200 |
| PM10 | 年平均 | 70 |
| 日平均 | 150 |
| 苯并[α]芘 | 日平均 | 0.0025 |
| 非甲烷总烃 | 小时平均 | 2.0※ | 目前还没有NMHC的标准。采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2mg/m3。 |
注:※--数据来源: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具体第244页。
⑵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区域段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具体见表1.6-2。
表1.6-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单位:mg/L)(摘录)
| 项目 | 水温 | pH(无量纲) | DO | 高锰酸盐指数 | CODCr | BOD5 | NH3-N | TP |
| Ⅲ类标准 | -- | 6~9 | ≥5 | ≤6 | ≤20 | ≤4 | ≤1.0 | ≤0.2 |
⑶地下水环境
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主要指标见表1.6-3。
表1.6-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单位:mg/L)(摘录)
| 序号 | 项目 | Ⅲ类标准 | Ⅳ类标准 |
| 1 | pH(无量纲) | 6.5~8.5 | 5.5~6.5,8.5~9 |
| 2 | 总硬度(以CaCO3,计) | ≤450 | ≤550 |
| 3 | 六价铬(Cr6+) | ≤0.05 | ≤0.1 |
| 4 | 铜(Cu) | ≤1.0 | ≤1.5 |
| 5 | 镍(Ni) | ≤0.05 | ≤0.1 |
| 6 | 锌(Zn) | ≤1.0 | ≤5.0 |
| 7 | 高锰酸盐指数 | ≤3.0 | ≤10 |
| 8 | 氨氮(NH3-N) | ≤0.2 | ≤0.5 |
| 9 | 汞(Hg) | ≤0.001 | ≤0.001 |
| 10 | 砷(As) | ≤0.05 | ≤0.05 |
| 11 | 镉(Cd) | ≤0.01 | ≤0.01 |
| 12 | 铅(Pb) | ≤0.05 | ≤0.1 |
⑷声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厂界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及4a类,敏感点执行2类,指标见表1.6-4。
表1.6-4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单位:dB(A) 〕
| 类别 | 昼间 | 夜间 |
| 2类 | 60 | 50 |
| 3类 | 65 | 55 |
| 4a | 70 | 55 |
1.6.2污染物排放标准
拟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标准如下:
⑴废气排放标准
表1.6-5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污染源 | 污染因子 | 最高浓度限值 (mg/m3) |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 | 标准来源 |
| 储罐排气筒 | NMHC | 120 | 10(15米) | 4.0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
| 苯并[a]芘 | 0.3×10-3 | 0.05×10-3(15米) | 0.008*10-3 |
| 硫化氢 | / | 0.33(15米) | 0.06 | 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
| 加热炉烟囱 | 正常运营 | NOx | 240 | 5.95(35米) | 0.12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
| SO2 | 550 | 20(35米) | 0.4 |
| 苯并[a]芘 | 0.3×10-3 | 0.395×10-3(35米) | 0.008*10-3 |
| 沥青烟 | 140 | 2.8(35米) | 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无组织排放存在 |
| 点火期间 | NOx | 240 | 5.95(35米) | 0.12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
| SO2 | 1200 | / | / |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
| 烟尘 | 350 | / | / |
| 锅炉房 | 颗粒物 | 20 | / | / |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燃气锅炉 |
| NOx | 200 | / | / |
| SO2 | 50 | / | / |
| 食堂 | 厨房油烟 | 2.0 mg/m3 | 最低去除率60% |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 |
⑵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拟建项目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最终进入长江,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见表1.6-6。
表1.6-6 污水排放标准 (单位:mg/L )
| 污染物 | GB8978-1996一级标准 |
| pH(无量纲) | 6-9 |
| CODcr | 100 |
| SS | 70 |
| 石油类 | 10 |
| NH3-N | 15 |
⑶噪声排放标准
项目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详见表1.6-7。
表1.6-7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 (A)
项目运营期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详见表1.6-8。
表1.6-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
2 区域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交通
阳新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脉北麓,湖北省东南部,处东经114°43'至115°30'、北纬29°30'至30°09',最高海拔862.7米,最低海拔8.7米,东西横距76.5公里,南北纵距71.5公里。县境东北与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东南紧邻江西省瑞昌市,西南接通山县和江西省武宁县,西北连咸宁市、大冶市。富池镇交通便利,位于阳新县东部,长江中游南岸,东邻江西九江,北毗蕲州,与武穴市一衣带水,南汇富河,西距武九铁路38千米,京九铁路30千米。
2.1.2气象气候
阳新县属
北亚热带气候区,年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气温41.4℃(1966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14.9℃(1969年2月1日),
无霜期263天。年均
日照时数1897.1时,日照率44%。年均降雨量1428mm。由西南向东北呈递减趋势,年均降雨日147个,夏季最多,4―7月平均降雨量739.9㎜,雨量多,强度大,常造成洪涝灾害。
2.1.3地形、地貌、地质
阳新县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处幕阜山向长江
冲积平原过渡地带,西北、西南、东南部多低山,且向东、中部倾斜,构成不完整山间盆地。东部临江,有狭长小平原,中小湖泊较多,被誉为“百湖之县”。富水自西向东南横贯县境,自湄潭以下,两岸湖泊星罗棋布,岗地坡度平缓,分布在山丘河流湖泊之间。
2.1.4水文
阳新县总集水面积6771.4平方公里,其中客水3983.4平方公里。境内独自流入
长江水系6条,以
富水为主,其次韦源湖、海口湖、菖湖、袁广湖、上
巢湖。按5公里以上河流统计,全县大小河港365条,河道总长度985.5公里。有大小湖泊250处,总面积349.32平方公里。万亩以上湖泊有网湖、朱婆湖、宝塔湖、十里湖、牧羊湖、北煞湖、葵赛湖、赛桥湖、海口湖等。有大中小型水库145座,总库容24.7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有富水水库、
王英水库2座,中型水库有
蔡贤水库、青山水库、罗北口水库3座。
2.1.5土壤植被
阳新县土壤类型较多,主要有黄棕壤和水稻土。坡地以黄棕壤为主,水田以水稻为主,有机质较高,质地较好。泥质岩黄棕壤性土发育于页岩、砂岩等泥质岩类风化坡、残积母质,土壤质地微砂壤-中壤,呈中性-微碱性,土层薄,砾石多,缺乏氮、磷、钾养分;水稻土为浅石灰岩性泥田和灰青泥田。浅石灰岩性泥田发育于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风化的坡积物,土壤质地轻壤-粘土,呈中性-微碱性,土壤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而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低。灰青泥田发育于石灰岩区岩石风化的坡积物和冲积物,土壤质地轻壤-粘土,呈中性-微碱性,有机质含量高,矿化率低,全磷含量丰富,钾缺乏。
阳新县林业用地面积124千公顷,占国土面积44.8%,森林覆盖率为43%,全县林木活立木蓄积量197.5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190.6万立方米。全县年木材采伐量6500立方米,楠竹采伐量200万根。年产油茶籽2500吨,油桐籽200吨,茶叶250吨,棕片130吨,竹笋130吨。年产各类水果7200吨,其中柑桔6450吨,板粟500吨。项目区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以常绿阔叶、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为主。主要树种有:川柏、侧柏、马尾松、杉木、刺槐、紫穗槐等,树冠高在5-20m不等,经果林主要品种有板栗、胡桑、柑橘、木瓜、茶叶、山竹,主要草种有狗牙根、紫花苜蓿、羊茅、牛尾草、三叶草等。本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约为31%左右。
2.2社会环境概况
阳新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脉北麓,湖北省东南部。东北与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东南紧邻江西省瑞昌市,西南接通山县和江西省武宁县,西北连咸宁市、大冶市,面积2783km
2。
2.2.1行政区划
阳新县现辖16个镇、1个开发区、4个农场,即
富池镇、
黄颡口镇、
韦源口镇、
太子镇、
大王镇、
陶港镇、
白沙镇、
浮屠镇、
三溪镇、
王英镇、
龙港镇、
洋港镇、
排市镇、
木港镇、
枫林镇、
兴国镇,金海煤炭开发区,
军垦农场(率洲管理区)、综合农场(管理区)、
半壁山农场(管理区)、荆头山农场(管理区),全县共有310个村民委员会,2659个
村民小组。
2.2.2经济发展现状
2014年,阳新县突出招商引资,强化项目建设,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1018万元,占年初预算104.2%,同比增长19.8%,首次突破十五亿大关。
3环境质量现住调查与评价
3.1环境空气质量现住调查与评价
各监测点SO
2、NO
2及NMHC的小时浓度监测值在各监测点均达标;各监测点SO
2、NO
2、PM
10的日均浓度监测值均达标,其中3#点处PM
10日均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为最大值0.593 ,说明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长江在评价区域监测指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符合功能区划要求。
3.3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厂界四周各监测点位昼、夜间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要求;因此本项目拟建厂址处声环境质量较好。
3.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监测点位各项目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
4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4.1基本情况
湖北海润沥青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高级沥青项目为新建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一套60 万t/a 的高级沥青装置。本项目总投资4800 万元,装置设计年开工时数为7200 小时,装置生产操作采用“四班三倒”制度。
4.2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装置框架、设备基础、配电室、中央操作室、化验分析室、办公室等的建设,另外还有罐区的安装。
4.3产品种类及规模
本项目产皮主要为重交沥青,另外还有副产品石蜡产生。
表4.3-1 产品方案一览表
| 序号 | 品 名 | 生产规模(万t) |
| 1 | 重交沥青 | 52.5 |
| 2 | 石蜡 | 7.5 |
4.4公用工程
4.4.1给水
项目用水由经济开发区DN200供水管。厂区接入DN50供水管,供水压力0.30MPa、最大可满足10.60 m
3/h用水量。
4.4.2排水系统
采用雨、污分流,污水分质分流制。
循环排污水、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废水、清洗废水、初期雨水收集后,经过油水分离器处理后进入项目污水处理站的生化处理工序处理后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再经项目污水处理站的生化处理工序处理后排放;另外,锅炉软水制备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废水经酸碱中和后直接排放。
4.4.3供电系统
本装置内各用电负荷均采用三相四线制,中性线接地。本装置设备容量为100kW,常用设备容量为65kW,均为二、三类负荷。
4.4.4供热
本项目所需蒸汽为低压蒸汽,主要用于装置正常生产和检修。由公司一座4t/h的蒸汽锅炉及公用工程蒸汽管网供应,所需低压蒸汽规格及用量如下:
温度:190℃
压力:0.8 MPa(G)
用量:0.3t/h
4.4.5贮运设施及机械化运输
1、成品贮存及包装
本项目的贮存物料为产品重交沥青:产品和副产品输送到储运罐区进行贮存。
2、产品运输
本装置产生产品和副产品通过管路送往罐区储存,经发货台交付客户。项目原料及产品均通过管线在码头及项目罐区之间输送,不配备运输车辆。
4.5工程分析
4.5.1工艺路线
本项目采用氧化法(深度热氧化)生产重交道路沥青。氧化法是将软化点低,针对度及温度敏感性大的减压渣油或溶剂脱油沥青或它们的调和物,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入空气,使空气中氧气与残油进行一系列的氧化、缩合、重合脱氢等反应,使其组成发生变化,软化点升高,针入度及温度敏感度减小,通过对氧化过程中反应温度,通风量、氧化时间的控制,以控制氧化深度从而生产出不同牌号的沥青。
4.5.2工艺流程
油浆自原料罐区经油浆泵加压送至装置,与反应器底部泵出口的沥青换热后,进入加热炉加热至300℃左右进入反应器反应,反应后的轻相自反应器顶部进入分馏塔进行分馏,在反应器底部得到浓缩的高等级沥青用泵抽出后与新鲜油浆换热。进入分馏塔的轻相在塔内经过分馏,塔顶得到石腊及瓦斯气,瓦斯气经过脱液后进入加热炉做为加热炉燃料,石腊经冷凝后分两部分,一部分做为回流,一部分送出装置。轻石蜡自分馏塔中部抽出经换热后送出装置,塔底抽出重石蜡经换热后送出装置。
此工艺技术的重点是解决好加热炉炉管结焦,为了防止加热炉炉管结焦,本工艺在加热炉炉管出对流室进入辐射室前注入一定量的蒸汽以期加大流速防止结焦。反应器采用并联两台互为备用。
4.5.3产污分析
根据项目工艺流程分析,本项目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
①废气:锅炉废气(瓦斯气及生物质的燃烧废气)、加热炉废气、本项目装置在生产及储存装运过程中,管道、阀门、法兰等处的跑、冒、滴、漏,会散放少量的废气;罐区储罐的大小呼吸也会散放少量的废气。
②废水:主要为锅炉软化站产生的酸碱废水、员工生活污水、厂区内初期雨水、地面及设备冲洗废水、化验废水及循环水系统排污水。
③固废:主要为隔油器分离出的油污、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员工生活垃圾、锅炉灰渣、袋式除尘器截留粉尘、湿式双碱脱硫除尘系统废渣。
5项目污染源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沥青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经气液分离后排入加热炉及锅炉中焚烧。项目各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如下:
⑴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分析
①加热炉废气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分析
加热炉正常运营时燃料为沥青生产时产生的尾气,该尾气中主要为有机废气、苯并芘等污染物,经加热炉焚烧后由35m排气筒排放,各污染物的排放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相关排放限值要求。
加热炉点火时燃料为柴油,经预测,点火时柴油燃烧的废气经35m高排气筒排放,各污染物的排放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及《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的相关排放限值,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很小。
②锅炉废气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分析
锅炉燃料为项目自产的瓦斯气及生物质,其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中烟尘及二氧化硫的产生量较大,需采取脱硫除尘措施,本环评建议采用布袋除尘+湿式双碱脱硫除尘工艺进行除尘脱硫,处理后的废气再经35m好的排气筒排放,可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燃气锅炉的排放标准限值,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③储罐废气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储罐采用拱顶罐,沥青最高储存温度在150℃左右,其挥发性极低。储罐废气产生量较小,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将无组织废气变为有组织废气,在储罐排气口处安装15m高的排气筒排放废气,对环境影响较小。
④无组织排放废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为工艺管线阀门泄漏及装车散发废气。无组织排放的各污染物的量分别为:非甲烷总烃8.55t/a,硫化氢449.91kg/a,苯并芘0.09kg/a。经估算模式预测,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在评价范围内无超标点,对环境影响很小。
⑤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
经采用“环境保护部评估中心实验室”制作、发布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标准计算程序(ver1.1)》计算,得出本项目无组织排放废气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距面源中心)”为无超标点,故不设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项目生产区卫生防护距离定为200m。本项目周边最近居民点距离厂界390米,因此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可以得到保证。
⑵水环境防治措施及影响分析
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锅炉软水制备再生废水、地面及设备清洗废水、化验中心废水、初期雨水、生产过程中分离出的液体、循环系统排污水。
项目锅炉软水制备再生废水由收集池收集,经酸碱中和后为清下水,可直接外排。化验中心废水、地面及设备清洗废水、生产过程中分离出的液体、初期雨水汇集进入废水收集池(事故池),有效容积1300m
3,经隔油等预处理后再排入项目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厨房含油污水经隔油隔栅预处理后排入项目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循环系统排污水直接排入项目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污水处理站出水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出水排入长江,对长江影响较小。
⑶声环境防治措施及影响分析
项目厂区占地面积较大,区内设备少且分散,各设备综合噪声对厂界贡献值在42~51dB(A),厂界叠加本底值后可满足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为进一步减小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加强对各厂区内高噪声区、设备的减振、降噪等措施;同时丰富四周厂界绿化带,特别加强南侧厂界绿化带密度,确保建设项目完成后厂界噪声能达标排放,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本项目建设后,建设厂房噪声源强主要集中在主生产区各设备运行噪声,拟采取主要降噪措施有:
①噪声区域与办工、生活区域分离,将噪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②选择低噪声设备,在高噪声设备基座与地其之间设橡胶隔振垫;
③可在沥青泵、油泵、空气放空处等高噪声设备安装高效消声器;其它设备采用减振、隔声、消声等有效措施;
④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及降噪设施,确保正常运行;
⑤合理布置各区设备,在厂房和厂界之间空地建立以乔灌为主的绿化带,不仅美化厂区周围环境,同时树木、草坪还可吸收、降低噪声3~5dB(A),降低厂房内噪声对厂界外环境的影响。
⑷固废防治措施及影响分析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有油水分离废油、污水处理站污泥、软化水站产生的废树脂、生活垃圾、锅炉炉渣、袋式除尘器截留的粉尘、湿式双碱脱硫除尘系统废石膏等。其中油水分离废油、污水处理站污泥、软化水站产生的废树脂为危险固废,全部委托有资质单位运输、处置,不外排;办公、生活垃圾统一堆放在指定堆放点,每天由环卫部门清理运走,并定时在垃圾堆放点消毒、杀灭害虫;锅炉炉渣、袋式除尘器截留的粉尘售给外单位,可以用来铺路,制砖或者配制水泥等;湿式双碱脱硫除尘系统废石膏建议建设方交给砖窑或者水泥厂作为水泥添加剂循环利用,不得随意丢弃。经严格按照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原则,项目各类固废均得到了合理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6环境风险评价
⑴环境风险后果分析
项目不存在重大危险源。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主要考虑危险化学品泄漏以及事故次生污染进行分析。经分析,项目经采取事故风险防范的措施,事故发生概率极小,万一发生事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不会对外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⑵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针对项目运营过程潜在的环境风险,建设单位应制定一套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通过严格、健全的风险防范措施使项目的风险事故概率降至最低,而一旦发生事故,则通过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努力将事故影响降至最低。
7产业政策、规划符合性
该工程为改性沥青生产项目。经查阅《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本),该建设项目属于允许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项目选址于阳新县富池镇工业园区内。符合《阳新县富池镇总体规划(2012-2030)》、《阳新县工业园区的规划》,选址合理。
8清洁生产
本项目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和优化的工艺条件,整个装置的物耗、能耗低,三废少,其清洁生产总体水平属于国内同行业较好水平。因此,本工程较好地符合清洁生产设计要求。
9评价总结论
本评价认为,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在采取项目可研报告和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求的情况下,项目对环境的污染可降低到当地环境能够容许的程度。公众对项目的建设均表示支持。项目建设实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从环境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
10建议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及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要求,为改善该区域环境质量,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①严格控制各污染物达标排放,保持环保设施良好运行,并培训职工环保意识,落实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认真执行环境监测计划,将污染影响减至最小。
②公司生产过程中应按国家规定实施严格管理,确保安全性,避免事故发生时对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
③不断改进物流工艺技术,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
④对物流设备、环保设备、沥青输送管道等定期修检,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完善各项风险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避免风险事故发生。
⑤要求建设单位不断完美清洁生产管理机构,制定持续清洁生产体系;设环境管理、清洁生产管理规程,并明确岗位职责;对生产设备有维护保养计划与记录;设原材料管理规程,有危险品管理场所,明确岗位职责;环境管理、产品质量严格按照ISO14001和ISO9000运行,细化生产资料统计和原材料耗用统计。
⑥工程投入运行后的三个月内,应当及时向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完善环境管理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