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名称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000014349/2011-00529 发布日期 2011-09-06 发布机构
文号 文件分类 所属机构 阳新县人民政府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元月6日在阳新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  长  刘圣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及2005年工作回顾


“十五”以来,全县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受住了宏观调控、能源紧缺的严峻考验,克服了非典、水旱灾害等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十五”期末与“九五”期末相比,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6%;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8%;三次产业比重由“九五”期末的20.8:42.7:36.5调整为15.8:47.6:3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平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5.5%和7.9%。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63个县(市)中名列第23位,跃上全省中等偏上水平。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是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年,全县人民团结拼搏,狠抓三件大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71.4亿元,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3亿元,增长31.2%;财政收入3亿元,增长3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增长14.6%;农民人平纯收入2275元,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49元,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亿元,增长12%。

农业结构调整有了新起色,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面落实“两免三补”和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政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农业总产值增长8.9%。新建吴茱萸和优质苎麻种苗基地各200亩,新发展吴茱萸1.6万亩、优质苎麻3000亩、意杨8万亩;种植湖蒿8000亩;网箱养鱼达到4000口,鱼珠混养1.6万亩,鱼蟹混养13万亩;畜牧养殖小区达到16个,养殖大户达到180户。劳动力转移工作稳步推进,外出务工人员在15万人以上。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和产业扶贫,解决了3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家,生产启动面达100%。华新、远东、鑫成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产销两旺,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60亿元,增长13.8%;工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64%,均创历史新高,工业效益不断提高,支柱地位明显增强。远东二期、晨天化工二期等7个重点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共完成投资2.3亿元。华新二期、长阳蒙特锰业、远东新区扩建等总投资9.4亿元的15个重点项目相继开工,进展顺利。

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成立项目建设促进办公室,完善加强企业投诉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强化各项制度建设,大力整治“三乱”,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有力促进了对外开放。全县引资签约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9个、协议资金32.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办理自营出口权企业7家,直接出口163万美元,外贸出口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财政五项改革全面推进,信用阳新创建初见成效。县直93家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规范的部门预算,解决了县直机关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足额发放问题;120家单位实行了国库集中收付,扩大了保发展、保稳定支出;政府采购规模和采购项目进一步扩大,杜绝了暗箱采购行为;17家执收执法单位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乱收乱罚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清查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6.1亿元,93家单位资产顺利交接,完成产权交易705万元,净增值238万元。通过上划、剥离、核销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4.2亿元,清收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964万元,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1.1亿元。积极构建银企互动平台,45家规模以上企业办理了贷款卡,共对2176户“个体黄金客户”、55家“信用企业”、13个“信用乡镇”、115个“信用村组”的5.6万户累计发放贷款4.4亿元。创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的目标预计今年4月份可以实现。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投入380万元,完成了城区总体规划及六个组团控制性详规编制。全面整治城区主干道乱搭乱建和交通秩序,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全面推行土地收储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成功拍卖3宗土地206.5亩,实现总收入近3000万元,筹得城市建设资金1700万元,开创了我县城市经营工作新局面。投入城区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重点完成了兴国大道下段路面和下水道工程、二水厂管道铺设工程;新火车站与阳新大道连接工程春节前可建成砂石路面。新建商品房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武九复线全线贯通,新火车站建成投入营运。黄富、阳富两条省道改建工程全面竣工,沿横省道三毛段完成路基工程,陶白、三三、木洋三条县乡公路34公里改建工程和395公里通村公路改造全面完成;七峰山旅游公路已完成砂石路面。富水下游防洪灭螺治理一期工程2004年度项目建设全面完工,2005年度项目顺利开工建设;青山水库整险加固工程正式启动;22座三类病险水库整险加固和33处机泵站维修改造全面完成;新建小型水利工程247处;完成“一池三改”1200户、血防改厕4300户。

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增就业岗位6070个,新增参保人员1.4万余人,累计发放社保资金7557万元。大力发展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社会福利事业,1.5万人列入城低保对象,1.3万人列入农村特困户救助对象,“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76%。投入1000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3.6万名农村贫困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民办教育发展势头强劲,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免费救治晚血病人68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环境明显好转。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工作,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全面贯彻落实《信访条例》,依法处理好各类信访案件,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明显减少。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加大,符合政策生育率96.3%,出生人口性别比降至100:116。进一步加强科技开发和推广工作,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稳步提高。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共接待游客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00多万元,仙岛湖门票收入在全市各景区中名列前茅。广播电视和文体事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全市第六届街道老年人运动会和阳新首届文化艺术节。信息服务业不断发展,移动和固定电话用户双双突破10万大关。人事、编制、环保、计划、物价、审计、监察、统计、气象、档案、农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工会、青年、征兵、双拥、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强化基础工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调整优化政府部门设置,加强了对安全生产、城市规划和机构人员编制等事关全局问题的监管,提高了对旅游、商务和科普等快速发展事业的重视程度。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进展顺利,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全面完成。打基础、管长远工作力度加大,建立完善了近百项管理规定和制度,有效促进了工作落实。特别是相对规范了各种项目资金的发放和使用,基本实现了项目直达和资金直达,保证了专款专用。制订实施了政府议事规则和工作规程,提高了办事效率。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两案”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四五”普法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政府承诺的八件实事进展顺利,除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因跨年度实施要到今年4月底完工外,其余7件实事全面完成既定目标。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县委集体领导,县人大、县政协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不懈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政府向为阳新发展无私奉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县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央、省、市驻阳新各单位、武警官兵、外来投资者、国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五”历程,分析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工业结构不优,整体实力不强,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农业基础脆弱,农副产品商品化率偏低,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艰巨;债务多、基础差,财政收支平衡矛盾突出;改革向纵深推进难度较大,经济开放程度偏低;旅游开发缓慢,第三产业发展不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城乡特困群众的生活问题难以有效解决;投资和发展环境仍需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乘势而上的五年,是加快实现振兴崛起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建材、冶金、纺织、商贸物流等产业,全面振兴阳新经济。经过5年的努力,力争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苎麻生产加工基地,建材生产基地,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面向黄石、九江、武汉等周边城市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旅游休闲地。努力打造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滨湖园林城市,为建设宽裕、文明、和谐的新阳新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以上的发展定位,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和提升服务业,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市化进程,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等十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工业主导地位牢固确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农业效益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接近全省先进县市水平。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9:39左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公益事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农民人平纯收入年均增长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

——基本形成中等城市发展框架,中心城区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分别达到20万人、18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5%。

——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经济开放程度明显增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基本解决15.6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科技教育快速发展,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的宏伟目标是切合实际、充满希望的目标,是鼓舞人心、催人奋发的目标,把宏伟目标变成壮丽现实,肯定有难度,但我们坚信,经过全县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努力争取,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三、2006年工作安排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工业富县”战略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和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和促进和谐阳新建设目标,突出抓好“三件大事”,加大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确保实现 “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81.7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36亿元,增长20%;财政收入3.3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农民人平纯收入2412元,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70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亿元,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14亿元,增长1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增长12%;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三大方面的工作。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大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经济建设中心,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

1、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贯彻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力争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调整优化结构,加快特色基地建设。继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大力推广高效种养模式,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加快发展蔬菜生产,重点在城郊、军垦、黄颡口等8个镇区建设5万亩蔬菜基地。大力发展养殖业,重点在兴国、陶港等7个镇发展鱼鸭混养和稻鸭共育基地,新增蛋鸭60万只,配套建设孵化场和饲料厂;畜牧养殖小区达到25个,养殖大户达到240户;鱼蟹混养14万亩,新增网箱养鱼1万口。继续抓好优质种苗生产,新发展吴茱萸、优质苎麻各1万亩、意杨5万亩、油茶5000亩。

实施龙头带动,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远东新区扩建、富川油脂搬迁扩建、长丰米业改造等项目建设,提高加工企业带动力;扶持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中介组织带动力;加强优势农产品与国内外市场对接,加快建设兴国、龙港等农产品集贸市场和各镇区特色农产品地产市场,提高市场带动力;全力打造一批精品名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品牌带动力;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发展各类庄园,提高庄园经济带动力。

逐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落实各项支农补贴政策,抢抓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农村“四通”(通路、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四改”(改水、改厨、改圈、改厕)、“一建”(建沼气池)为重点,加快生态家园工程建设。继续加强病险水库整险加固和机泵站维护改造工程建设,深化小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支持民办水利,加强高产农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巩固“普九”成果,扩大对农村贫困生补助的范围,逐步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强化血吸虫源头治理,做好血吸虫病救治工作;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系,强化资金监管,提高服务质量,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按照资金、项目两到户的要求,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加强产业扶贫、移民搬迁、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力争解决1.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快培养新型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种养水平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扩大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促进结构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实力。大力扶持发展中小企业,规范引导中小企业向规模企业发展,提高规模以上企业比重。突出运用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成果,继续强化大企业和支柱产业建设,重点抓好两大标志性企业和五大工业支柱。建成华新二期、启动鸿骏二期建设,促进华新(阳新)公司和鸿骏公司上规模上档次,建成知名企业,形成品牌效应。加快长阳蒙特锰业、兴国锰渣加工、新武钼矿等项目建设,逐步实现采、选、炼、加工一条龙发展的有色金属产业。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节约化开采,争取劣质煤发电项目早日上马,加快发展小水电事业,把煤炭能源业建成我县新的支柱产业。以华新为龙头,加快熔剂灰岩、轻质碳酸钙等项目建设,带动沿江建材企业发展,壮大建材业规模。以鸿骏为龙头,大力发展铝制品精深加工,增强铝业抗风险能力。新上晨天化工三期、华发五羟基乙酸钠等项目,指导和帮助富驰化工牛磺酸等建成项目早日达产达效,着力引进一批新化工企业,提升化工产业竞争力。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注重研究国家宏观政策、产业转移趋势和企业投资倾向,建立和完善动态项目库。严把项目引进源头关,既保证引资总量,又保证引资质量。坚持工业招商的主体地位,以引进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资源加工项目、产业链延伸项目为主。采取驻点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和亲情招商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延伸上突破;充分发挥骨干企业主体作用,利用优良资产,在引进大公司、大集团嫁接改造上突破。通过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促进我县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工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落实各种出口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申请自营出口权,积极争取各种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帮助企业开展出口产品认证和开拓市场,不断扩大出口规模,力争实现自营出口200万美元,增长22%。

加快园区建设,不断增强集聚效应。按照“三通五化”的要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和完善园区发展规划。继续加快富池工业园、兴国工业园和沿江工业经济带、沿路工业经济带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增强园区项目承载力,吸引各类投资者入园创业。着力健全事权集中、管理统一的园区领导机制和结构精干、办事高效的园区管理机制,实现园区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全面提高园区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好土地、水、能源、重要原材料的节约和利用。支持企业进行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产业,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切实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保护。严格用地管理,切实保护基本农田。认真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保证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需要。

3、坚持以旅游业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方向,不断优化服务业结构,扩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突破性发展旅游业。以仙岛湖为核心,绿色旅游和红色旅游并重,整合旅游资源,构建大旅游发展体系。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增强景区舒适性、安全性和可进入性。仙岛湖景区继续加大荒岛绿化步伐,加快景点和星级宾馆及配套设施建设;七峰山景区尽快完成旅游公路和武大历史学院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好网湖和龙港革命旧址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工作。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面向武汉城市圈,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促销,力争新增游客10万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武九复线、长江水道和国省道路网,抢抓大广、杭瑞、咸武高速公路,棋盘洲码头和富河河道改造等工程建设机遇,围绕把阳新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目标,启动城北和棋盘洲两大物流园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抓好“数字阳新”建设,进一步提高互联网和数字电视普及率,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引进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发展房地产业。积极培育发展会计、律师、审计、技术服务、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业,规范行业执业行为,引导中介服务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全面改造商贸、餐饮等行业,不断提升我县服务业整体水平。调整商业网点布局,加快培育商业中心区、特色商业街和各种批发零售市场,鼓励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和服务方式,增强现代商业集聚、辐射能力。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繁荣城乡市场。

(二)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坚持软环境和硬环境一起抓,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1、转变政府职能,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按照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规范执法和审批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进一步优化审批和执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招投标中心、政府采购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等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实行企业登记、社会服务、投资办理、项目促进、综合招投标五个“一条龙”服务,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审批效率。正确处理好监管和服务、执法与扶持的关系,全面推行企业宁静日制度和执法检查报告制度,确保企业无干扰地组织生产和项目无干扰地进行建设;全面推行软环境建设保证金制度、业主评议制度和项目代办制度,加大对“三乱”的打击力度,积极协调工农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环境的根本性改善。同时,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发展的政策体系,确保政策的连续性、透明性和可操作性。

进一步优化信用环境,增加信贷投入。广泛开展诚信教育,着力营造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机关诚信建设,以诚信办事、诚信服务取信于民。深入开展信用镇、信用企业、信用村组、信用社区等创建活动,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和处置力度,严防新的逃、废债行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商业银行发展,加快构建银企协作互动平台,做好项目与资金对接,不断扩大信贷规模。

2、深化各项改革,营造更具活力的体制环境。体制是影响区域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要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不断突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培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优势。

深化财政改革,积极构建公共财政。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使之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不断扩大实施面,逐步将部门预算延伸到县直二、三级行政事业单位,适时推进乡镇预算试点。对没有实行规范部门预算的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收付。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不断规范支出管理。建立新型非税收入征收机制和管理模式,不断规范“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保障体系。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一管理和市场化经营步伐,完成国有企业资产清理登记,加强企业留守处监管,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大力推行国有企业、部门企业资产委托经营模式,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激励机制,力争资产受益有较大的突破。

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坚持“政府转让资产、职工转变身份、企业转换机制”的改革方向和“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安置、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不动摇,扎实推进新一轮国有工业企业和粮食、供销等商贸企业的改制和改组工作。牢固树立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观念,集中民智、激活民力、用足民资,形成全民共谋民营经济的浓厚氛围。建立完善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机制,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促进民营经济扩大总量规模,提高增长质量,加快民营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巩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逐步建立“以钱养事”的公用事业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建立“以钱养事、花钱买服务”的新型农村公益事业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以各种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加快推进园林绿化、环卫、供水和公路建设养护等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步伐,抓好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转换,增强服务功能。

3、加快城市建设管理和经营步伐,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今年是城市建设管理年,要按照融入武汉城市圈、壮大城区、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要求,围绕打造滨湖山水园林城市目标,牢固树立“一个理念”,强化“一个龙头”,启动新区建设,加快旧城改造,逐步完善“四大系统”,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承载辐射能力。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盘活城市资源。加快组建城投公司,运用市场手段,对城市的各类资产和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坚持把土地资源资本化作为经营城市的核心,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完成收储土地1.3万亩。对经营性用地全面实行公开招拍挂,盘活城市土地资源,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启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使用、维护的市场化运营,公开出让部分城市基础设施经营权。

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以规划指导建设。认真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阳新县城市总体规划》的专家评审和上报审批,完善城区道路、供水、污水、绿地、公交等专项规划,完成行政中心区、东部新区、莲花湖风景区、马蹄湖公园、兴国工业园和旧城区富河沿岸改造等六处详规的编制。严格规划管理,建立规范化、程序化、公开化的规划实施监督运行机制。

加快道路框架、绿化生态、城市景观和卫生保洁“四大系统”建设,增强城区功能。道路框架系统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完善城区道路建设。完成兴国大道人行道整修和下水道盖板更新,启动莲花湖大桥(堤)建设;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完成12条小街小巷道路建设。二是畅通城区对外通道。全力支持三条高速公路建设,启动梁兴公路改造、2条县乡公路改造、河金省道阳新段改造、兴国港口、棋盘洲码头和城北客运站等六大工程建设。完成沿横省道三毛段改造工程。三是进一步完善城区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李家湾集贸市场建设,启动城区天然气管道建设工程。绿化生态系统重点做好兴国大道临街绿化、新火车站广场绿化、城南客运站广场绿化工程建设。城市景观系统重点实施富河北岸环境整治工程,加快老城区改造,完成城区重要街道亮化、美化工程、3条小街小巷亮化工程。完成古商城二期开发工程,启动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建设。卫生保洁系统重点实施城区“脏、乱、差”专项整治,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完成垃圾处理场土地征用、工程设计等前期工作。

加强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全县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高标准、高起点搞好新一轮小城镇和中心村的总体规划修编,明确各自发展定位,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强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产业和劳动力吸纳功能,加快户籍制度和配套改革,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

(三)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努力构建和谐阳新。

全面推动社会事业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加强科技创新机制建设,加快先进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完善人才开发、使用机制,奖励有突出贡献人才,大力引进高层次、紧缺型人才,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文化体育产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办医院。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逐步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和军民共建活动,认真做好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进一步做好统计、档案、地方志、气象、烟草、邮政、老龄、残联和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提高“两案”办理质量。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以加强政务网站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政务、公共事务、厂务、村务公开,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推进法制阳新进程。坚持公正司法,抓好行政执法监督,搞好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强化机构编制管理。

关注民生,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新增扩面8000人,完成社会保险费征缴6000万元。不断规范社保资金发放管理,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和安全运行。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妥善解决劳资纠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认真做好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城乡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继续贯彻落实《信访条例》,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方式,及时处理信访问题,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坚决打击非法开采行为,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及时侦破大案要案,着力打造“平安阳新”。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务实、创新、廉洁、高效为目标,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全面提高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积极营造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的氛围,刻苦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学习各种新知识,学习外地的成功实践和经验,学习先进的创新思维和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各级干部在新形势下驾驭经济社会工作的能力。

坚持务实创新,形成层层抓落实、各项工作求突破的良好风气。贯彻勤政为民、实干兴业的指导思想,知实情、说实话、干实事、重实效。继续做好打基础、管长远工作,进一步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建立一抓到底、督查到位、考核到人的工作运行机制,督促、激励各级干部迎难而上抓工作,创造条件干实事,使抓落实真正成为一种制度和规范、一种风气和习惯。积极引导、推动各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打破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的束缚,大力倡导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支持各级干部用新思路、新办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开拓创新、力争上游成为各级干部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加强廉政建设,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摆正干群关系,强化公仆意识,坚持严于律己,自觉拒腐防变。坚持从领导干部做起,时刻注重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阳新的发展大局放在首位,正派做人、廉洁奉公。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及时纠正“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保证政府各项工作更加顺畅地推向前进。

在新的一年里,县政府将继续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集中力量办好八件实事:①投资5000万元,完成阳新大道拓宽土方工程、新火车站广场及其与阳新大道的道路连接工程。②投资2000万元,力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70%以上;投资350万元,对700例晚血病人进行免费救治。③投资200万元,整村移民搬迁500户2500人;投资110万元,解决2万农村疫区人口安全饮水问题。④投资500万元,以建设县社会福利院为重点,巩固“福星工程”成果,力争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启动县文化中心建设。⑤投资4000万元,完成富水下游干流防洪灭螺治理一期2005年度工程,启动2006年度工程;投资2730万元,完成青山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和民港排涝泵站新建工程。⑥完成排市大桥主体工程,改造硬化通村公路100公里。⑦投资50万元,加快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累计培训5000人次;新增就业人员60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⑧加快二水厂建设步伐,基本解决城区居民用水紧张问题。

各位代表,2006年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一年,我们既感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更感到前途光明、信心百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认清形势,把握全局,放眼长远,狠抓当前,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创造阳新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