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名称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000014349/2011-00530 发布日期 2011-09-06 发布机构
文号 文件分类 所属机构 阳新县人民政府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725在阳新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县长  孔凡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奋进的历程  可喜的成就


200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克难攻坚,扎实工作,成功应对非典疫情、禽流感和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有效克服了宏观调控、能源紧缺等不利因素影响,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提前完成了“十五”计划,顺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综合实力大提升。2006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68.75亿元,比2002年增长52.2%,年均递增1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67亿元,是2002年的3.58倍,年均递增37.6%;财政收入3.8亿元,是2002年的2.29倍,年均递增2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亿元,年均递增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8亿元,是2002年的2.36倍,年均递增24%。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提供税收2.4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4%,工业的主导地位牢固确立。鸿骏铝业、华新水泥等16家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共完成投资28亿元;广州安达汽车配件、黄石工矿特钢等17家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总投资22.2亿元。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家,比2002年增加18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8家、过10亿元的2家,分别增加7家和2家;税收过500万元的13家、过千万元的5家,分别增加8家和4家。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发展苎麻6.5万亩、蔬菜8万亩、吴茱萸5.5万亩、意杨10万亩、规模以上鱼鸭混养基地9个、网箱养殖1万口、千头以上畜牧养殖小区10个。富川油脂整体搬迁和竹林塘板鸭加工项目建成投产,远东麻纺新区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22个示范村完成了规划编制,累计投入“六改五通”建设资金2876万元。旅游业快速发展,仙岛湖野人岛、桃花岛等一批新景点相继建成,龙港革命旧址群一批红色旅游开发维修项目已立项实施,七峰山旅游公路完成7.6公里,网湖被列为省级湿地保护区。信息服务业迅速壮大,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双双突破10万大关,宽带用户突破1万户。商贸流通日益繁荣,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亿元,年均递增10.2%。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乡面貌大改观。高标准编制了城区总体规划,完成土地实物储备3848亩,公开出让1330亩,实现土地总收入1.3亿元,开创了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兴国大道下段、城南广场和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兴国州古商城一期、湖滨花园一期项目相继竣工;阳新大道扩建、富河北岸旧城改造等工程顺利实施;兴国大道、陵园大道等主干道路灯、绿化带、人行道、下水道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背街小巷道路硬化36公里。武九铁路复线全线贯通,新火车站建成投入营运,新火车站广场及其连接线建成通车;106国道阳新段,界浮、阳富、黄富、沿横4条省道和龙洋、黄太等8条县乡道完成改建;70%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王英和富水水库整险加固全面完成,青山水库整险加固基本完成;海口泵站、富池闸站更新改造和民港泵站新建先后竣工;百万人民期盼多年的富河防洪灭螺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启动,2004和2005年度项目全面完成;一批小型水利工程顺利实施,解决了农村8.65万人的安全饮水。投资2.7亿元对城乡电网实行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活力大增强。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了县直机关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足额发放问题,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先后对41家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县域经济以民营为主的格局已经形成。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基本建立了“以钱养事”的公用事业新机制。编制人事、国有农场、粮食供销、社会保障、金融等改革同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和项目促进办公室,大力整治“三乱”,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积极开展信用创建活动,实现了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目标,有力促进了对外开放。四年全县共引进项目286个,引进资金41亿元;外贸出口2005年实现零的突破,2006年又跃上新台阶,出口额达到360万美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提高。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完成国家、省、市科技项目46个,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7项。对农村8.6万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新建校舍41.3万m2,危房改造8.9万m2,新发展民办学校38所,增加教师2000余人,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文体事业不断繁荣,成功举办了全市第六届街道老年人运动会和阳新社区首届艺术节等重大文体活动,档案信息数字化迈入全省先进行列。建成了妇幼急救中心大楼、人民医院医技大楼和疾控中心大楼,扩建改造了12家镇级医院,医疗卫生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参合人数58.4万人,参合率达到72.3%;免费救治晚血病人2041人次。广播电视实现了城乡联网,209个行政村、1162个自然湾通了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6万户。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形势有所好转。武装、物价、环保、邮政、烟草、气象、人防、残联、老龄、统计、青年、妇女儿童、民族宗教、质量技术监督、外事侨务和对台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取消了农业税。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了农民的利益。新增就业岗位1.8万个,实现就业再就业6.2万人,发放社会保障资金3.4亿元。70%以上的五保户实行了集中供养;有1.6万人享受了城低保,2.65万人享受了农村特困户救助,年发放救助资金2000余万元;优抚政策全面落实,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认真实施扶贫整村推进和扶贫搬迁,搬迁贫困户1700户7000人,减少贫困人口4万人。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8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0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834元、1851元,年均递增10.2%和8.3%。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稳定形势大好转。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文明创建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省市级文明单位,山川台社区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两案”办理质量逐年提高。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374起。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第六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县。积极开展“四五”、“五五”普法教育,公民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扫恶除霸”斗争,社会治安环境明显好转。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工作,煤矿整治力度较大,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有效促进了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既是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四年,又是我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四年;既是全县人民同心协力、团结拼搏的四年,又是广大民众得到更多实惠、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四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班子的扎实工作,得益于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和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得益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在这里,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阳新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四年来的成绩令人鼓舞,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困难。主要是:县域经济实力不强,新型工业化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资源环境约束突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就业压力大,部分下岗职工、城镇低收入居民和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政府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这些矛盾和困难,我们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今后五年:更高的起点  更大的跨越


今后五年,是我县打牢经济发展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加快阳新发展,造福阳新人民为主线,按照“发展抓项目,小康抓‘三农’,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快发展,进一步优化环境,进一步夯实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阳新建设成为生活小康、实力强大、开放繁荣、秀美宜居、安定和谐的新阳新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1年,地方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分别在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阳新,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先进县市行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8.8%和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万元GDP能耗降低20%;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民主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好转,人民文化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和谐人际关系日渐形成。工作重点是:

(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建设小康阳新

农民富则全民富,农村小康则全县小康。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原则,按照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要求,逐步破解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各种难题,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力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11年,基本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十大变化”目标(即:走水泥路、用洁净水、上得起学、治得起病、学得到艺、挣得到钱、看得到“戏”、上得了“网”、作得了主、睡得好觉)。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重点建设六大特色板块。稳定粮油生产,建设30万亩优质稻和30万亩油料基地,形成年产粮食35万吨、油料3.8万吨的优质粮油板块;以现有麻纺企业为龙头,培植“阳新苎麻”品牌,建设10万亩优质苎麻基地,形成优质苎麻板块;以“春潮”湖蒿和太子、大王豆腐等绿色品牌为依托,建设10万亩规模化蔬菜基地,形成无公害蔬菜板块;大力推广鱼鸭混养等高效模式,形成15万亩河蟹、2万口网箱和500万只蛋鸭的鱼鸭混养基地,打造特色水产板块;进一步提高“红枫牌”吴茱萸和“南实”牌油茶的知名度,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建设10万亩吴茱萸、20万亩油茶、20万亩意杨、5万亩香樟和5万亩优质水果基地,形成特色林果和药材板块;以富池养猪厂为龙头,建成万头养猪厂3—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小区100个,形成年产肉类5万吨、禽蛋2万吨的规模,打造畜牧板块。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育壮大远东麻纺、富川油脂、竹林塘板鸭加工等重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竹木、吴茱萸、水产品、畜禽产品和豆制品加工企业,逐步实现由卖初级产品向销售加工增值转变。鼓励支持各种形式的经济实体和中介组织参与农业产业化各个环节的运作和经营,充分发挥洋港农技站和湖蒿、高粱、吴茱萸等协会的作用,扶持发展一批购销实体、种养大户和农业经济组织,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商品化和集约化水平。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确保每年劳务输出16万人以上;整合各种培训资源,每年培训打工人员15%以上;积极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生态家园建设。着重抓好富河流域、海口湖和大冶湖防洪灭螺治理工程建设,从根本上消除血吸虫和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完成富水下游防洪灭螺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加快实施二期工程,富河堤防提高到30年一遇标准。完成89座中小型病险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全县145座水库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逐年分批更新改造排涝抗旱泵站,完成11个万亩灌区干支渠加固、清淤、防渗及其配套工程的维修改造,全面提高抗灾能力。大力实施血防整县推进项目,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免费救治晚血病人。积极争取和加快实施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强高产农田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镇村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力度,加大政府投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入积极性,完善社会投入机制,整合各种资金,以“六改五通”为重点,加快生态家园建设,力争到2011年,全面实现农村公路、广播电视 “村村通”和电话“组组通”、用电“户户通”;完成“一池三改”2.5万户,解决农村安全饮水31万人。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积极化解镇村债务,认真做好村务公开工作,确保农民依法享有村务管理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建设实力阳新

工业强则实力强。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工业的先行突破带动县域经济的整体突破。到2011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30亿元以上,工业税收5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税收过500万元的企业26家以上。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阳新工业园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建新区”的要求,以富池和兴国城北为重点,充分利用浮屠、白沙存量工业用地,高起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园区管理模式,完善园区配套政策,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形成园区洼地效应,吸引企业集聚发展。重点鼓励优势产业、特色行业和产品档次高、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入园发展,鼓励老城区企业在城市化过程中迁到园区易地改造,鼓励分散企业结合技术改造向园区集聚,积极引进企业入园投资兴业。按照“谁招商、谁收益”的原则,鼓励园区外乡镇到园区发展项目,提高园区的集约化程度,把阳新工业园建设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示范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到2011年,力争园区开发面积3平方公里,新进园区企业40家,区内企业实现销售产值50亿元。充分发挥沿江区位优势,切实抓好工业用地储备,科学规划,加快建设,整体推进沿江镇区的经济开发,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金铜冶炼基地,建材、化工基地和鄂东南物流中心,推动黄石经济一体化进程。

加快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立足优势产业,依托骨干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着力培育壮大以华新水泥、鸿骏铝业、广州安达、远东麻纺、富驰医药化工和晨天化工等企业为龙头的建材、冶金、轻纺、化工等四大产业集群。同时,以现有煤炭企业为基础,以金海煤业为依托,新上劣质煤开发项目,鼓励小水电发展,大力发展能源业。到2011年,力争建材业实现产值35亿元、冶金业实现产值65亿元、轻纺业实现产值12亿元、化工业实现产值15亿元、能源业实现产值10亿元。

推进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结构升级优先,以节能、降耗、减排、提质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到2011年,力争完成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30个,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3—5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1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0亿元。高度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体系,加大政策和信贷支持力度,扩大中小企业数量,形成大、中、小各类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大力实施企业成长工程,五年完成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为规模企业50家。注重培育高税产业,扶持高税企业发展,不断扩大地方财源。

(三)加快实施大开放大招商战略,努力建设开放阳新

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国有农场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完善“以钱养事、花钱买服务”的新型公益事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园林绿化、环卫、供水等城管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步伐,增强服务功能;着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牢固树立县域经济以民营为主的观念,鼓励和推动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建设,完善融资担保和技术服务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商贸企业的改制改组工作,增强企业活力。进一步深化财政“五项改革”,合理界定并调整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的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健全和完善县镇财政体制,加大对镇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镇区干部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镇村工作正常运转。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力争国有资产利用率和净收益有较大的突破。大力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电、水产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扫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通过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促进新一轮经济社会大发展。牢固树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进取意识、合作竞争共同发展的“双赢”意识和县兴我荣的大局意识,坚决破除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怕肥水外流的狭隘思想和部门利益至上的小团体思想。正确处理好监管和服务、执法与扶持的关系,加大“三乱”整治力度,规范涉企行政行为,积极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继续加快金融生态建设,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和其它商业银行改革,加强政银、银企合作,充分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高度重视企业业主政治、生活待遇的落实,积极营造尊商亲商的人文环境,使阳新真正成为内外商投资创业的热土。

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注重研究国家宏观政策、产业转移趋势和企业投资倾向,加强项目库建设,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坚决兑现和适时完善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制、项目流失追究制,逐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力争五年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0个、1000万元以上的服务贸易项目10个、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10个。落实出口优惠政策措施,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强出口品牌建设,不断扩大外贸出口规模,到2011年,外贸出口达到2000万美元。加快推进与武汉城市圈城市的交通联网、信息联通、旅游联手、生态联保,加强与武汉、黄石在产业、市场等方面对接,不断提高区域合作水平。

(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建设宜居阳新

加快城镇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城区以莲花湖为中心,以兴国大道向北延伸形成纵向发展轴,以阳新大道向东延伸形成横向发展轴,重点新建二环路、莲花湖环湖路和富河沿河路等三条大道,改扩建阳新大道;建设城区管道燃气、休闲娱乐广场、李家湾市场、二水厂续建和中心集贸市场改建等五大市民生活工程;实施垃圾处理、宝塔湖污水处理、城区公厕建设和城区绿化等四大环保工程;新建2—3家星级宾馆,筹建莲花湖跨湖大桥和行政新区,城区面积由现有的13平方公里扩大到18平方公里,基本形成环山抱湖、水绕绿拥的山水园林城市格局。加快中心镇、口子镇建设,引导产业、人口向城镇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5%。继续实施“洁绿亮美”工程,加强规划编制管理,加大脏、乱、差整治力度,改善城市面貌。突出抓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工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经营性用地全面实行招拍挂,力争新增土地收储1040公顷,实现土地净收益2亿元以上。积极推行城市无形资产商业化运作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运作,尽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

突出旅游开发,繁荣第三产业。以仙岛湖开发为核心,整合优势资源,全力实施以“两湖一山”(仙岛湖、网湖、七峰山)为中心的旅游综合开发战略,形成“游山玩水受教育”的旅游格局。重点加快旅游公路、星级宾馆和特色景点建设,大力开发现代农业观光、农家乐等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宣传推介、导游服务、宾馆(饭店)管理和景区内客运管理水平,着力提升四大景区的层次和品位。力争将仙岛湖打造成为武汉城市圈主要的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和国家4A级景区,七峰山建设成为以户外拓展、休闲度假为主的国家3A级生态旅游区,龙港革命旧址和湘鄂赣边区烈士陵园建设成为省级红色旅游经典区,网湖建设成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以加快城北和棋盘洲两大物流园建设为重点,着力培育3—5家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一体化经营的大型物流企业,推动水泥、汽车配件、医药化工、纺织等优势产业的专业化物流快速发展,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城区粮油、水产、建材、花卉苗木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逐步形成以城区为中心,辐射全县乃至周边地区的大市场格局。调整优化服务业结构,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娱乐健身和城市休闲等新兴服务业,扶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信息媒体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会计、审计、法律、科技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合理发展大型生活广场、星级宾馆酒店和特色店、便民店,构建和完善便利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服务体系。到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9.4%。

完善交通网络,发展电力通讯。力争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55亿元。公路重点建设杭瑞、大广两条高速公路阳新段及其连接线、阳枫省道枫富段、河金省道大氵韦段、黄陶、荻石等交通干线;完成排市、荆头山两座富河大桥和城北客运站建设工程。采取向上争取项目补助一点、县财政补贴一点和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基本完成老通乡公路的改造升级。力争五年完成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17公里,新增二级公路110公里,三级公路262公里,通村水泥路550公里。水运建设以长江沿线港口码头建设为主线,重点建设棋盘洲深水码头、兴国和富池港区码头;疏浚富河主航道,完成18个乡镇文明渡口改造。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升级,重点新建氵韦源口220千伏、王英和陶港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升压改造大王、木港、枫林、洋港等4座变电站,增强供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扩大电信装机容量,提高通信和电子化办公水平。

坚持环保优先,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土地、矿产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决打击滥采乱挖行为,全面落实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农田保护、建设占用耕地补充制度;加快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做好“两湖一山”的生态保护工作;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到2011年,力争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0%,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高于70%,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废气综合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8.5%和90%。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技术,着力推进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加快发展低投入、低排放、高效益的循环型企业,力争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4%。

(五)加快发展各项事业,努力建设和谐阳新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努力构建和谐阳新。

积极解决民生问题。坚持富民优先,扎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确保年均新增就业8000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年均增长15%。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健全救灾救济管理体系和应急机制,认真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扩大贫困群众的救助面,提高救助标准,切实解决好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加快扶贫整村推进和扶贫搬迁步伐,切实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基本解决15.6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切实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建立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农民参合率达到90%以上;完成妇幼保健医院整体搬迁,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升级,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到2011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以上,混合覆盖率达到98%。继续加强统计、审计、编制、物价、烟草、邮政、残联、老龄、人防、气象、青年、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依法依规处理信访案件,着力化解各类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广泛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继续加强以打、防、监、教、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入户盗窃、拦路抢劫、飞车抢夺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放心睡眠;严厉打击渔霸、菜霸、建筑工程霸,做到有霸必除、有黑必打;切实加强对监外执行人员、刑释改教人员和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突出抓好企业、学校、医院、公路铁路沿线等周边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平安阳新”。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监管,完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继续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大力推进农村食品药品“三网”建设,确保全县人民饮食用药安全有效。切实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深入开展军民“共建”、“双拥”活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开展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努力开创社会安定、环境安全、百姓安宁的和谐局面。

努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科教优先,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着力抓好素质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大力发展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新增两所高中、两所中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全部免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全面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着力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紧缺人才,强化人才支撑。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加快实用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集中力量解决工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挖掘和整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认真做好文物和历史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完成第二部县志编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培植代表阳新形象的文化品牌。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8%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至少下降5个百分点。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加强村级公墓建设,节约土地、节约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新形势,我们将牢记“两个务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的政府。一是建设学习型政府。全体公务员特别是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增强机遇意识,自觉学习,带头学习,善于用开放的意识正视存在的差距,用超前的理念研究争先的思路,用积极的方法落实发展的措施。创新各种学习培训方式,积极开展“每月一课”活动,有计划地邀请县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建设法治型政府。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促进政府行为的规范化、法定化。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制度,促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促进行政执法的责任化、人性化。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两案”。切实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联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同心同德,和衷共济谋发展。三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奖惩机制和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制度,强化绩效考评和效能监察,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扎实开展“机关比服务,乡村比发展,百姓比致富”活动,努力营造“百姓兴家业,能人办企业,干部干事业”的良好局面。四是建设创新型政府。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和监管机制。坚持在加快发展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以振兴阳新、造福人民为己任,始终保持敢于争先的锐气,自加压力的勇气,负重奋进的志气,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五是建设廉洁型政府。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珍惜民资民力,反对奢侈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群众生活上、用在发展上。大力推行“阳光行政”,全面规范财政资金分配、专项资金使用、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案件,保持干净干事的工作作风和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打牢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79亿元,增长14.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亿元,增长20.5%;财政收入4.56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2亿元,增长1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9亿元,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15亿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00元,增长8.8%;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4.3%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明显下降。

在新的一年里,县政府将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办好八件实事:①完成阳新大道扩建、二水厂扩建、李家湾集贸市场和兴国中心集贸市场主体工程建设。②完成排市大桥建设,争取荆头山大桥立项,改造硬化通村公路200公里。③全面完成富河下游干流防洪灭螺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年度项目,争取二期工程国家立项。④全面启动血防整县推进综合治理项目,完成“一池三改”1.5万户、土地整理灭螺2.6万亩、兴林抑螺7000亩,解决10.2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免费救治晚血病人,有螺地带实行禁牧。⑤完成扶贫搬迁500户2500人;完成600户农村特困户的危房、茅草房改造。⑥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500人;社会保险扩面9900人,切实解决国有破产、困难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⑦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⑧投资2000万元,完成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教学楼主体工程;投资2400万元,完成妇幼保健医院新院区三通一平和住院大楼主体工程;投资1500万元,完成县光荣院、福利院和孤儿院新区一期工程。

各位代表,成就载入史册,精彩献给未来。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团结拼搏,克难攻坚,开拓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早日把我县建设成为生活小康、实力强大、开放繁荣、秀美宜居、安定和谐的新阳新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