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名称 政府工作报告(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索引号 000014349/2016-02601 发布日期 2016-12-29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
文号 文件分类 所属机构 阳新县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报告(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2016年12月14日在阳新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县长  明进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回首过去的五年,我们走过的历程很不平凡。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紧紧围绕“争当全省脱贫致富排头兵,奋进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目标,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打好工业“环保牌”、农业“绿色牌”、旅游“生态牌”和城镇“园林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量壮大、质效提升、位次前移”的竞进态势,较好完成县十七届政府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自我加压树标杆、争进位,发展速效明显提升。与2011年相比,预计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98.5亿元,年均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6亿元,年均增长11.5%;财政总收入18.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8亿元,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增长1.5倍;外贸出口2.5亿美元,增长3.2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6元,年均增长12.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47元,年均增长10.9%。多项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同期省、市平均水平,先后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进位奖、外贸出口十强县市、国税收入二十强县市。现代农业加速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倍增长。富河农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军垦食用菌、葡萄种植基地被评为国家级综合标准示范区。农业总产值翻一番,农产品加工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提高3倍。先后被评为全省“三农”发展进位显著县和第五轮“三万”活动先进单位。工业经济逆势上扬。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家、总数达13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86亿元提升到160亿元。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56个,完成技改投资27.7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总数达20家。现代服务业日趋活跃。仙岛湖、石田古驿分别被评为国家4A级和3A级旅游景区。龙港湘鄂赣革命旧址群和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入列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父子山建成95公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成功举办两届园林博览会。累计接待游客687.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3亿元,分别增长1.5倍和2.5倍。荻田商贸物流产业园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26.8%和47.4%,共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57.1亿元。连续9年被评为全省金融信用县。7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

——凝心聚力兴园区、铸引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双百亿工程”,三大园区发展势头良好、支撑作用突出。新港物流工业园棋盘洲港区顺利开港,全省首家市县级保税物流中心建成封关运行,新港口岸即将通关运营,总投资50亿元的宝钢等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县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产能过百亿,2013年被评为全省竞进提质(进位)“十佳”开发区。滨江工业园成功获批省级工业园区,起步区内5平方公里的医药化工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医药化工产业集群被列为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园区产能、产值过百亿,国、地两税双过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远大医药、奥莱斯轮胎、富安娜等8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玉环汽摩配件和水暖阀门、美顺和电子等107个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四大百亿传统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现代物流、汽车零配件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共申报国家和省级投资补助项目343个,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11.1亿元,实施了一批产业发展和城乡基础设施项目。

——破除万难强基础、建新城,发展格局基本拉开。城东新区累计投入40余亿元,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73个,阳新大道等12条总长50余公里的骨干道路建成通车,莲花湖大桥、园博园等一批重点工程投入使用,占地15平方公里的生态新区基本形成。老城区兴国大道等主次干道升级改造、立交桥加固维修等重点工程全面竣工,背街小巷改造持续推进。深入开展“富川杯”创建等活动,富池镇荣获全省城镇建设管理“楚天杯”、跻身全国文明镇和全省百强乡镇,兴国镇入列全国重点镇,大王、太子和金海等镇区成为市“四化同步”示范试点镇。统筹财政专项资金2亿余元,带动社会投资5.8亿元,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浮屠镇、大王镇被评为省级示范镇,13个村被评为省级示范村。交通建设累计投入90余亿元,改造国省道186.9公里、县乡道265.2公里、通村公路919.6公里,杭瑞、大广高速以及武阳一级路、106国道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建成通车,黄阳快速路、兴富一级路等枢纽路网即将完工,武九客专阳新段加快推进。水利建设累计投入12亿元,重点实施了富水下游干流防洪治理、王英水库城乡一体化供水等重大工程,加固改造病险水库121座,整治当家塘堰4000余口,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8.6万人。农村电网改造投入7.3亿元,增容升压变电站20座,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955千米、台区1476个。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8个,新增耕地8817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完成土地复垦5390亩。

——上下联动抓创建、保生态,发展底盘日益夯实。扎实开展“五城同创”“绿满富川”“五边三化”等行动,新增造林28万亩,荣获全省“国土绿化模范县”和“退耕还林先进单位”。王英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枫林镇被评为省级生态镇和森林城镇,45个村被评为省级绿色示范村,72个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新建莲花湖、明月湾等4座开放式公园。莲花湖和七峰山分别获批省级湿地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依法关闭“五小”企业238家,整治重点污染源企业95家,整合关闭露天采石场135家,非法码头和非法加油站点全部拆除,整险加固尾矿库4座、闭库销号21座。淘汰煤矿、钢铁等过剩落后产能,实现全域无煤炭开采。新建王英、富池等污水处理厂3座。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3家。启动实施节能减排项目120个。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1.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60.1%、51.3%、37.1%和57.7%,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尽心尽力助脱贫、惠民生,发展成果福泽百姓。全县财政用于民生社会事业支出16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6%。深入推进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整村推进扶贫重点村101个、老区村45 个,58个村脱贫出列,8.1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加快推进。“两区两带”建设成效初显。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6万人,扶持成功创业1.1万人。净增“五险”参保 5.6万人、总数达37.8万人次,累计发放各项社保资金30.7亿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过98%。全面推进“按标施保”,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提高46%。80岁以上高龄津贴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新建和改(扩)建校舍30万平方米,创建标准化学校129所,总投资12亿元的教育城基本建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级验收。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妇幼保健院投入使用,卫生城加快建设,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302个。新农合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达78%。发放大病救助资金6000万元。县图书馆、文化馆、采茶戏传承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县文化馆晋升国家一级馆。蝉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功承办第七届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阳新段获“人气最佳”赛段。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7935套,实施棚户区改造15838套。全面推进平安阳新、法治阳新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连续10年实现命案全破,七类案件破案率位居全市前列。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打非治违”取得阶段性成效。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和人防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会、青年、妇女儿童、残联、科协、档案、民族宗教、统计、物价、粮食、供销、气象、邮政等事业都取得新成绩。

——依法行政促规范、提效能,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全面清理“吃空饷”和违反财经纪律等行为,共查实“吃空饷”人员364名,收缴资金472.8万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狠刹慵懒散乱,政风政纪明显好转。坚决落实“三短一简”,“三公”经费在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年均下降12%以上。全面推进公车改革。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354件,办复率、满意率分别达100%和96%。修订完善县政府工作规程,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积极推进富池等镇区扩权强镇试点改革。圆满完成“六五”普法。做实做强县城投、交投、房投等融资平台,筹集资金65亿元,有力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把政府投资项目审核关口,审减资金4.2亿元。成立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公共资源交易额达76.4亿元,节减财政资金4.9亿元。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277个审批事项压减至178个。积极推进“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1万户,增长2.2倍。“氵韦 源口螃蟹”成为黄石首枚中国地理标志商标,新增长丰米业等湖北省著名商标7件、三元油脂等湖北名牌9个。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在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中一步步走来,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阳新加快崛起的新篇章。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历届县委、县政府打下良好基础,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这里,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向在富川大地不懈奋斗的创新创业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艰难历程,我们奋勇前行的脚步中留下许多难忘的印记。翻天覆地的变化里,凝聚的是集体的智慧,饱含的是艰辛的付出,打下的是坚实的基础,赢得的是一致的点赞。改革没有完成时,发展永远在路上。唯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才能拥有不竭的精神动力,敢于迎接更大的挑战,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超越走向卓越,创造阳新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需要认真面对、努力克服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偏弱。经济总量、人均指标、结构指标等县域经济考核指标在全省同类县市区中排名靠后;重点税源下滑、新增税源乏力,全县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加大。二是后续增长动力不足。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近年明显减少,投资资金不到位情况时有发生;非金属矿山等传统产业拉动作用减弱,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强劲的新增长点。三是民生保障存在不少短板。存量贫困人口数量较多,精准脱贫任务较重;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仍需加快推进。四是平安建设较为滞后。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依然不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任重道远。五是政府自身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回避困难和矛盾、不作为慢作为和不会作为并存,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任务艰巨。同时,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压力较大,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等系列挑战客观存在。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予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未来五年,是我县“率先脱贫、全面小康”的决胜期,也是后发快跑、换道赶超的关键期。刚刚闭幕的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为我县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我们一定要抢抓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精准扶贫、幕阜山片区扶贫攻坚以及黄石-阳新一体化发展等百年不遇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精神区位持续提升、累积潜能加速释放、跨越赶超势头强劲等综合优势,直面经济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挑战,坚持“借梯上楼、顺势而为,接续奋斗、担当勇为,不负重托、竞进有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业绩,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奋力开拓富民强县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的统一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改革活县”三大战略,扎实推进“六带建设”[1],全力打造“两区一中心”[2],奋力实现“率先脱贫、全面小康”宏伟目标。

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坚持经济社会发展速效高于全省、好于全市,到2021年,确保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总量跻身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亿元,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6亿元,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1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7亿元,年均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50亿元,年均增长1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000元,年均增长1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300元,年均增长16%;外贸出口达到4亿美元,年均增长12%。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关键要牢牢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持发展要务,舞活沿江龙头,率先在湖北长江经济带县域中打造千亿级生态产业集群。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当作提升产业质效机遇,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3]重点任务,以转型升级为抓手,以科技、产业、业态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黄石产业强市的承载区。

以平台载体为支撑,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坚持“沿江突破、垂江拓展、纵深推进”思路,按照“土地集约、要素集聚、项目集中、产业集群”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三大工业园区扩容升级、提质增效。新港物流产业园紧紧围绕“建设亿吨大港、打造跨越引擎”目标,加快推进深水港口、一类口岸、保税物流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现代物流、临港产业两大百亿集群。县经济开发区以打造品牌鞋服生产、先进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配件供应三大百亿基地为目标,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强力挺进全省同类开发区二十强。滨江工业园以推动医药化工和循环经济产业园转型升级、港口物流和黄颡口铸造产业园提速增效为重心,坚持走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道路,着力打造医药化工、循环经济两大百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枫林、陶港、白沙等地工业集中区建设,形成竞相发展、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按照壮大总量、优化存量、培植增量原则,大力实施支柱产业壮大、传统产业升级、中小企业成长、新兴产业培育四大工程,做大做强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医药化工、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0家以上。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投入技改资金150亿元以上,完成投资过500万元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15%。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国家、省级名牌和商标,争创国家驰名商标2件,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5个、省著名商标10件。

以科技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平台优势和带动作用,以完善宝塔湖、葵赛湖、牧羊湖等特色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为保障,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为重点,打造国家级农业专业孵化器,推动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建成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50家、基地30个,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5个,建成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样板区、安全农产品生产区和农业功能拓展先行区。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创立农村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和淘宝村,新增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0家、家庭农场1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家、种植大户2000户,实现农产品线上交易5亿元以上。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力争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万亩。加快发展“三品一标”[4]农产品,获批“三品一标”品牌认证50个。完成农业生产总值120亿元,农产品加工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达到1.8∶1。成功创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加工先进县。

以旅游商贸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挖掘山水人文等旅游资源,修编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文化民俗旅游,推进全域化旅游发展,着力打造“中三角枢纽型”综合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快建成“三王”公路、龙港湘鄂赣革命旧址群出口公路、七峰山生态旅游区水电路网等重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仙岛湖泉溪洞、枫林石田古驿、洋港月山石林花海等旅游景点景区提档升级,加快建成白沙、陶港环父子山和木港宋山-贺洞登山步道等旅游项目,力争仙岛湖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国家4A级景区增至5家以上。探索推广生态旅游扶贫模式,以52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依托,推动乡村旅游大提速、大升级,创建省级旅游名镇3个、省级旅游名村10个、星级“农家乐”100家。深度开发阳新布贴、仙岛湖银鱼、山茶油、折子粉等旅游商品。积极举办高质量、高规格大型旅游节会。力争全县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以上。加快棋盘洲港区、黄颡口港区、富池口港区建设,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中心税收、外汇等政策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物流平台和企业集团,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扶持和规范房地产、法律服务、保险、会计、娱乐、咨询及居民社区服务业,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等民生工程,建成城乡农贸市场15处、商贸中心5个。积极培育“互联网+”等新型消费业态。扎实推进个转企和商贸服务业企业小进限工作,新增限上商贸企业和服务业企业300家。大力发展体育休闲、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招大引强工程,紧扣主导产业,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完善汽车零部件、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重大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重点产业项目招商目录,突出抓好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和延链、补链、强链的产业链招商。大力实施“阳商回归”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高标准打造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吸引在外投资者和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业。密切关注和把握国家、省市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势,扎实做好征地、环评和可研等项目前期,重点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新型产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谋划并实施一批打基础、管当前、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力争国家专项资金年均增长15%以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大力实施融防洪、灭螺、农业、水运、旅游等为一体的富河综合治理工程,努力将富河流域打造成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增长极。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健全完善重点项目清单和挂牌管理等推进机制。继续深化民主评议党风政风行风活动和人大评议工作,加大对窗口单位和职能科室的评议力度,着力解决“中梗阻”顽疾。建立完善清理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处置一批“僵尸企业”和无效项目,引导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向优质产能集中。力争新签约重点项目500个,新注册重点项目300个,新开工重点项目300个,新投产重点项目200个。

以强化服务为宗旨,大力抓好财税金融。巩固现有财源,培植新兴财源,加强税收、非税收入征管,加大欠税清缴力度,积极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努力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充分利用贫困县企业上市“绿色通道”重大政策机遇,建立完善奖励扶持机制,按照“加快培育一批、加快引进一批、加快上市一批”思路,通过“总部经济”“借壳上市”等模式,力争我县在新三板、主板上市企业达10家以上。整合各类优质资产、资源,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做大做强城投、交投、房投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新建一批政府投融资机构,成功发行城投债10亿元,启动“绿色债”发行工作。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推进市政、交通、水利、园区基础设施项目PPP试点工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扶贫产品,推广“助保贷”、“助农贷”等信贷模式,力争金融机构贷存比达60%以上。完善征信系统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信用阳新”建设水平,争创最佳金融信用县。加强金融监管,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坚持城乡共荣,突出新区开发,率先在黄石-阳新一体化发展中取得奠基性成效。积极融入黄石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组团发展体系,持续推进美丽阳新建设,全面提升我县城镇化水平,努力将阳新打造成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的黄石生态立市支撑区和市域副中心城市。

城镇建设大升级。坚持“聚人气、强功能”并举,编制完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及老城区改造等专项规划,尽快形成主副结合、多点呼应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新格局,确保城镇化率达40%以上。统筹推进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城东新区重点是加快完成卫生城、“三馆一中心”[6]、金融中心、大众乐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服务性功能配套,尽早建成商贸云集、繁荣昌盛的生态新区。老城区重点是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富川街等老旧街区升级步伐,建成74个城市棚户区工程,完善地下管廊、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推进背街小巷道路硬化、亮化、美化全覆盖。同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开展城市管理集中整治行动,建成数字城管系统,打造“智慧阳新”。力争县城建成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35万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支持大王镇、太子镇和金海开发区加快“四化同步”建设步伐,倾力打造生态富民幸福家园;引导各镇村结合“六带建设”,突显地方特色,倾力打造风格各异的产业强镇、商贸重镇、交通要镇、旅游大镇、生态美镇和历史名镇,精心建设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

生态环境大改善。深入实施“五水共治”战略,统筹推进治山、治气、治土等各项污染防治工作,确保环境保护主要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江河湖库塘堰防洪综合能力、城乡污水处理能力、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城乡供水能力以及社会节水意识全面提升。持续推进“绿满富川”和文明创建行动,新增植树造林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和省级生态县、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林业生态示范县、森林城市。启动实施王英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网湖湿地水体修复、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事关永续发展的生态环保项目,成功创建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网湖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七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整体划定县域主体功能区布局,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始终坚持生态环保第一优先权、第一审批权和第一否决权,严守生态红线,实施最严格的环评、能评和资源保护制度,坚决控制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类项目落户。强力推进重点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地质灾害点排查防治和尾矿库治理,切实加强对重点污染源和环境风险源的监控治理,突出抓好长江、富水排污口的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和各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持续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巩固提升非法码头、露天采石场等专项整治成果,实现市级以上绿色矿山全覆盖。

基础设施大提升。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奠基工程,进一步夯实跨越发展底盘。交通方面,全力支持武穴长江大桥、棋盘洲长江大桥、武南高速阳新段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黄阳快速路、沿江一级路等重点项目,进一步推进县乡公路和通村通组公路建设,努力建成“畅通、安全、高效、舒适”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水利方面,加快实施富水下游干流防洪治理、农村安全饮水、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等十大工程,全面完成王英水库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切实保障防洪抗旱减灾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电力方面,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步伐,新建和改造城东新区、经济开发区、陶港等5座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不断增强用电保障能力。同时,抓好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县镇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推动阳新城区、沿江城镇及白沙、浮屠等镇区天然气利用工作,力争气化率达80%。

(三)坚持民生至上,决胜脱贫攻坚,率先在全省“国贫县”中脱贫摘帽、全面小康。始终把增强民生福祉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奋发有为的“上游意识”,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以率先脱贫实际成效,走在全省“国贫县”前列。

让绝对贫困成为历史。按照“2017年如期脱贫、2020年同步小康”要求,坚持片区攻坚和精准扶贫同步推进、开发扶贫与社会保障双轮驱动。着力整合资源要素,切实强化资金调度,深入推进“四帮到户”“六保到村”“产业四带”“三包六定”[7]等精准扶贫措施。充分利用整村推进、互助资金、小额贴息、雨露计划等扶持政策,重点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医疗、社保、教育、金融、低保五保救助等方面进行帮扶。深入推进“两区两带”建设,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精准扶贫样板带。坚持扶产业就是扶根本,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不断提升造血能力,力争每个贫困村都有特色支柱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稳定收入来源,达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8]标准。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与活力。严格落实县镇村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继续实施机关企事业单位挂点驻村扶贫。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及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扶贫攻坚大格局。建立健全督查推进、绩效评估和验收退出机制,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3954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悉数完成、5.3万存量贫困人口脱贫销号、40个存量贫困村脱贫出列,在全省贫困县率先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

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扎实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扶持创业80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等制度,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认真落实城乡低保政策。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福利事业,不断提高救灾救济、医疗救助和“五保”供养水平。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打造3A级示范性养老机构4家以上。持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改造农村危房1.67万户。深入实施全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统筹推进农村学校全面“改薄”工程,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设立专项文化基金,鼓励精品创作,促进全民健身,倡导全民阅读,不断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加大文化遗产、文物景点和古村落保护力度,做好采茶戏、布贴、民歌“阳新三宝”传承开发,创建全国诗词楹联之乡,擦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整县血防综合治理,确保2018年实现传播阻断目标。切实加强科普教育,建成县科技馆和青少年科文中心。继续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编制、邮政、气象、双拥、老龄、科协、工会、青年、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让社会更加稳定和谐。顺应人民群众平安需求,坚持打击、防范、治理并举,不断深化平安阳新建设,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深入开展反恐斗争,有效打击黑恶势力、毒品、“两抢一盗”、拐卖妇女儿童、校园暴力、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九张网”[9]建设,完善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以及专群结合的打防管控一体机制,强化社区和农村网格化管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义工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治理体系,确保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县”,“一感两度两率”[10]等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切实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畅通依法有序表达诉求渠道,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保障和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强化司法机关依法履职,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启动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加快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镇区“法律服务”全覆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稳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重任千钧惟担当。面对异常艰巨复杂的改革发展任务,要如期完成“率先脱贫、全面小康”的历史使命,必须按照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目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升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诚信守法政府。牢固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意识,严格按照合法行政、高效便民、权责统一要求,全面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加强合法性审查,严格在法定权限内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行政执法机构,组建综合性执法队伍。

切实提高施政能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完善绩效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跟踪督办力度,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效。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履职尽责水平,切实解决能力不足而“不能为”、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担当不足而“不敢为”等“为官不为”问题。建立合理容错机制,把干部在推进改革发展中先行先试、敢闯敢拼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推行阳光政务,扩大政务公开。深化行政审批“放管服”制度[5]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继续按照“权责一致、事财匹配、依法下发、能放则放”原则,将更多权力下放到镇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整合公共资源,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好事,确保县级新增财力支出更多用于改善民生。

持续严肃政风政纪,建设清正廉洁政府。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不懈反对“四风”。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长效机制,从严控制行政成本,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不断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加快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重点抓好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领域的监督检查,严惩各类腐败行为,努力维护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美好明天属于勤劳智慧的阳新人民,幸福生活需要我们用双手来创造。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夺取“率先脱贫、全面小康”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附:名词解释

[1]“六带建设”: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六带建设”是以兴国、城东新区、经济开发区为主的产城融合发展带;以氵韦       源口、黄颡口、富池、半壁山为主的滨江新型工业崛起带;以军垦、荆头山为主的现代农业样板带;以陶港、浮屠、白沙为主的“四化同步”示范带;以三溪、王英为主的美丽乡村体验带;以龙港、洋港、排市、木港、枫林为主的生态旅游推进带。

[2]“两区一中心”: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对接黄石生态建设提速增效、工业企业退城入园、交通网络延伸拓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城市发展互动融合等重大举措,努力将阳新打造成黄石生态立市的支撑区、产业强市的承载区和黄石的副中心城市。

[3]“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4]“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5]“放管服”制度:“放”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法律法规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厘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管”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服”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将市场的是推向市场来决定,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6]“三馆一中心”:博物馆、科技馆、城市建设规划馆、市民服务中心。

[7]“四帮到户”“六保到村”“产业四带”“三包六定”:“四帮到户”就是帮建房、帮就医、帮上学、帮就业创业;“六保到村”就是保通路、保水利、保供电、保教育、保医疗、保网络,确保到2017年,所有贫困村通客车、户均配变电容量达到2千伏安、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产业四带”就是以工业企业带就业、以农业基地带农户、以旅游商贸带增收、以能人富人带群众;“三包六定”就是推行“县级领导包镇、县直单位包村、机关干部包户”,以及“定对象、定责任、定规划、定措施、定考核、定奖惩”。

[8]“一有、两不愁、四保障”:建档立卡的扶贫户通过扶贫开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有保障。

[9]“九张网”:社区防控网、街面防控网、内保单位防控网、应急处突环城封控网、视频监控网、特殊人群管理网、公共安全管控网、行业阵地管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

[10]“一感两度两率”:公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执法满意度,平安建设知晓率、参与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