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名称 阳新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引号 000014349yx_tjj/2023-00005 发布日期 2023-01-11 发布机构 县统计局
文号 文件分类 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 所属机构 县统计局

阳新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阳新县坚持稳中求进、进中争先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县经济运行呈现“高开稳走、稳中调优”的特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不含两镇)280.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6%。含两镇地区生产总值335.75亿元,增长13.3%,分别高于全省、全市0.4个、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46亿元,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122.82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141.47亿元,增长12.1%。全县GDP总量占黄石的比重达到18.0%,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含两镇)由上年的22.3:33.1:44.6调整为21.3:36.6:42.1,二产比重上升,一产、三产比重下降,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2.0、5.9和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

二、农林牧渔业

全县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23.05亿元,增长12.2%。从结构看,农业产值53.48亿元,同比增长11.1%。林业产值4.53亿元,增长3.1%。牧业产值20.46亿元,增长41.3%。渔业产值38.74亿元,增长1.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83亿元,增长34.7%;行业占比由上年同期的40.7:4.8:18.0:32.4:4.1调整为43.5:3.7:16.6:31.5:4.7。

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70.67万亩,增长7.1%,总产量29.09 万吨,增长10.6%;蔬菜播种面积25.2万亩,增长3.2%,总产51.0万吨,增长8.6%;油料作物37.48万亩,增长0.4%,总产6.19万吨,增长8.3%;茶叶产量1050吨,增长5.5%;园林水果产量9.48万吨,增长2.5%;生猪出栏56.79万头,增长62.8%;牛出栏0.88万头,增长53.3%;羊出栏2.44万只,增长9.3%;家禽出笼586.88万只,增长17.6%;水产品产量14.15万吨,比上年增长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2.69亿元,增长31.2%。工业企业用电量114655万千瓦时,增长13.2%。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4.7%,高新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1%。分行业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增长49.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增长39.8%,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产值增长240.2%,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增长15.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增长27.2%,医药制造业产值下降7.5%,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下降12.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产值下降41.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下降13.2%。

主要产品产量增速情况:石灰石(146.7%)、石墨及碳素制品(-72.2%)、印制电路板(35.9%)、水泥(72.3%)、服装(34.8%)、鞋(1.8%)、橡胶轮胎外胎(17.5%)、钢材(9.7%)、化学药品原药(-3.0%)。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26亿元,增长50.2%。实现利润总额21.93亿元,增长49.5%。实现税金总额5.44亿元,增长108.5%。

48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26.10亿元,增长17.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4.87万平方米,增长20.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03万平方米,增长28.6%。建筑业增加值16.18亿元,增长1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1%,两年平均增长2.9%,增速高于黄石增速4.7个百分点。从投资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8.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5.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5%;从投资结构看,5000万元以上项目占完成总量的84.8%,增长31.7%,500-5000万元项目占1.8%,增长3.5%;房地产项目占13.4%,增长25.4%。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5.7%,高于全县增速45.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县投资比重为38.4%,比上年同期高10个百分点。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实施,工业投资结构加速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以优科绿色精密制造产业园、宝钢二期、枪弹山绿色矿山为代表的工业技改项目对全县拉动作用较强,全县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32.5%,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36.3%。

全县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在库项目19个,本年完成投资84.68亿元,占全县完成投资总量33.1%,剩余投资合计355.72亿元,占全县剩余投资额的比重超50%。

五、国内外贸易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8.69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0.04亿元,增长20.4%。限上批零住餐业零售额增速“三升一降”,批发业下降44.7%,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增长15.8%、79.1%和7.3%。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7.78亿元,下降16.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31亿元,增长15.8%。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0.40亿元、0.65亿元,分别增长47.2%和7.1%。

外贸出口15.33亿元,增长102.8%;进口0.67亿元,增长194.9%。实际到位内资210.88亿元,增长12.8%,实际利用外资3787万美元。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

全县普通公路总里程达4631.9公里(不含新港园区),其中11条国省道总长428.8公里,30条县道总长575.2公里,158条乡道总长863.7公里,村道总长2754.3公里。全县共有道路运输业1193家,危险品货运业户3家,危货车辆77辆,车辆总吨位95.05万吨。开通农村客运班线195条,总营运里程6313.9公里,农村客运车辆351辆,座位数7311座。拥有公交企业1家,新能源公交车辆180台,公交运营线路12条,公交线路总长约141公里,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7.2标台,从业人员280余名,停靠站点294个,实行公车公营模式。拥有出租车公司三家,出租汽车400台,其中得福公司208台,安捷、安发公司各96台。

仙岛湖景区被外交部向全球特别推介。天空之城入选“最佳口碑景区”。仙溪花廊提档升级,被《新闻联播》报道。全年接待游客33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1亿元,恢复到2019年水平。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9.58亿元,同比增长3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67亿元,增长38.6%。地方税收收入14.26亿元,增长47.7%,税占比为69.0%,比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9.06亿元,下降12.6%。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401.40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0.1亿元,增长11.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02.28亿元,比年初增长4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267.41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9.1亿元,增长17.1%;存贷比调整为66.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4个百分点。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7.36亿元,占GDP比重为8.15%。备案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家,省科技厅星创天地备案2家;市科技局星创天地备案8家。17家企业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35家。成功入选第三批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名单。

年末全县拥有幼儿园157所,在园幼儿33973人;小学220所,在校生103699人;初中45所,在校生49862人;高中6所,在校生16417人;中职1所,在校生3700人。县级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经费14.57亿元。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22万册,持证读者19688个。博物馆、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文化站开展免费开放活动接待参观学习30万余人次。

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后备人才选拔暨湖北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斩获全省团体总分第三名,收获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1枚。湖北省传统武术锦标赛斩获5金5银7铜。黄石市武术套路比赛收获9金5银。黄石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太极拳项目活动1个单项冠军,两个单项季军,羽毛球项目获得团体总分第2,三人篮球项目获得男子第3、女子第2;青少年乒乓球比赛派出体校代表队荣获金牌2枚、铜牌1枚。优选备战体育后备人才近40名。向省体院输送5名优秀运动员,向市体校输送33名运动员。

全县共有医院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8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家;全县共有卫生计生人员总数 590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47人,注册护士2227人;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443张,其中医院床位3889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15 张,卫生院床位1539张。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21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1天,有效监测天数为362天,优良率为88.7%。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时第90百分位值平均浓度为148微克/立方米。

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死亡事故18起,死亡23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持平,死亡人数上升15%;其中道路运输以外行业发生事故4起,死亡4人。道路运输发生事故14起,死亡18人。烟花爆竹、冶金机械、信息传输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水上交通、渔业船舶、农业机械等行业领域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森林火灾2起(其它火情4次),比上年大幅减少,无伤亡情况发生。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劳动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90.19万人。户籍户数29.63万户,户籍人口111.7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46人。全年出生11106人,死亡4764人。

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39元,同比增长12.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31元,同比增长12.2%。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710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68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2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5%,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023人,完成大学生实习实训875人。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863家,参保人数152316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258家,参保24856人。工伤保险参保564家,参保41295人。失业保险参保2140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缴费28万人,累计参保49.88万人。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统计快报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公安局;实际到位内资、进出口总额等数据来自商务局;公路总里程、营运里程等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旅游人数、文化体育等数据来自文旅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行;科技成果等数据来自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局;卫生机构、床位等数据来自卫健局;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局;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数据来自人社局;粮食、畜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阳新调查总队;其它数据来自统计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