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县灾后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
---|---|---|---|---|---|
索引号 | 000014349/2016-01968 | 发布日期 | 2016-07-29 | 发布机构 | |
文号 | 文件分类 | 所属机构 | 阳新县人民政府 |
阳政办函〔2016〕88号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全县灾后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管理区,经济开发区,县政府各部门:
《全县灾后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全县灾后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实施方案
今年受强降雨影响,我县大部分镇区爆发了洪灾。灾后,由于溺死畜禽、浸泡过的垃圾、粪便和淤泥对群众的居住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垃圾的积存使“四害”密度大增,极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暴发流行。为防止灾后疫情出现,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县政府决定立即在全县开展一次以“整治环境、清除四害、预防疾病”为主题的灾后爱国卫生运动。现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委、省政府切实加强洪涝灾害卫生防疫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大灾后无大疫”为目标,以省级卫生城市创建为载体,以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卫生防疫为重点,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开展灾后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消除灾后产生的垃圾、淤泥,清理消杀灾区公共场所,消灭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地,阻断疾病传播途径,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二、工作任务
(一)广泛宣传健康教育知识。按照卫生部门针对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切实加强灾区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短信、宣传资料和图片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当前宣传的重点是饮水安全、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搞好环境卫生整治,预防疾病流行;发生腹泻、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开展家庭消杀等内容。要教育群众革除陋习,不乱扔垃圾,养成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讲卫生等好习惯,特别要告诫受灾群众不要食用淹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切实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卫生防护能力。
(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是灾后防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各镇(区)、各部门要组织发动群众大搞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卫生环境,重点是清垃圾、清污水、清污泥、清杂物、清废墟,填平低洼积水地,掩埋好禽畜尸体,做好灾区垃圾、粪便的卫生管理,做到不将粪便排入水体,疏通水沟,及时修复水毁基础卫生设施,尽快恢复正常运转;对灾区的河道、饮用水源地、集贸市场、食品加工经营场所、厕所、畜圈、家庭内外等要实行定期清理消杀,尤其要加强人畜粪便管理,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卫计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受灾严重的镇(区)、村组指导和协助当地开展环境消杀活动,灾区的消杀工作要坚持先清淤后消毒杀虫的原则进行卫生处理。在非灾区,要结合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和卫生镇(村)创建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全面清除暴露的垃圾、卫生死角、排除积水,彻底清除四害孳生地,重点治理乱倒垃圾、乱扔废弃物的不卫生行为,进一步改善环境卫生面貌。
(三)强化城乡饮用水安全管理。要认真抓好饮水卫生工作,做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特别是集中式供水水源,及时迁移卫生防护带内有可能受淹的有毒有害物质和粪缸、牲畜圈等。要组织好灾区群众安全卫生用水的供应,做好水毁供水设施的检修维护,尽快恢复供水。被洪水淹过的农村水井和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认真做好清理和消毒工作。疾控部门要配合当地加强对城乡饮用水的水质监测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供水安全。卫生监督部门要从水源保护、水质消毒、水质检测三个方面加强监管,确保饮用水安全。
(四)严密加强疫情监测。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把好疫情监测关,规范疫情报告,密切关注灾后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疫情动态,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及时组织力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做到预警及时、防控有效、处置有力。各级医疗机构要充分发挥传染病监测“前沿哨点”作用,认真筛查因灾致病的传染病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要进一步规范肠道门诊和发热门诊的管理,对薄弱环节尽快落实整改措施。
(五)大力开展环境消毒和除“四害”工作。洪灾过后,正是夏季蚊蝇孳生繁殖的高峰期,也给“四害”带来了孳生条件。各镇(区)、各部门要全面落实除“四害”工作措施,全面开展一次环境消毒和灭蚊、灭蝇、灭蟑、灭鼠活动,确保不发生虫媒传染病和经鼠传播的疾病。
三、职责分工
全县灾后爱国卫生环境整治和卫生防疫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镇(区)要对镇域范围内的卫生防疫工作负全责,县卫计局要全力以赴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县卫生监督部门要确保按时定期对饮用水卫生的监督监测,并及时通报情况,加大公共卫生监督力度。县疾控中心要合理安排并参与指导各镇(区)的防疫工作,要派驻防疫专业干部指导防疫工作。镇(区)卫生院要强化对区域内卫生防疫工作的检查、指导和培训,全面落实医务人员责任,划片包干,指导农村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确保不发生疫情,每日按时报告全镇(区)卫生防疫工作信息。
卫生医疗部门负责医疗救治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搞好疫情监测,实行“零”报告制度。
爱卫会、城管部门要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指导镇(区)搞好集镇、村庄卫生保洁和垃圾清理收运工作,督促城乡一体化运营公司及时转运垃圾,做好无害化处理。
国资局要加强城区供水卫生管理,指导各镇(区)加强饮用水净化消毒,保证受灾群众有干净卫生的饮用水饮用。供水单位要组织力量迅速对受损供水设施和管网进行抢修,尽快恢复正常供水能力。
教育部门要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大力改善学校环境卫生。
畜牧部门负责对全县农村圈舍和畜禽养殖企业消杀灭工作和动物尸体处置进行指导,特别是河道流域应发动农村二级组织重点排查,严格实施。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洪涝灾害期间食品、药品和卫生防疫用品的质量安全监管。
各村组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县疾控中心、镇卫生院、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积极采取措施,共同做好灾后环境整治和卫生防疫工作。同时,要配合医疗、疾控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增强群众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营造灾后卫生防疫的良好氛围。
镇(区)卫生院、村卫生室要及时督促各村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对除“四害”工作进行指导。做好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工作,一旦出现传染病个案或疫情,要与县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机构密切联系配合,扎实做好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及应急接种工作,防止疫病扩散。加强镇(区)安置点、各村消杀工作的技术指导。
四、工作要求
由于洪灾过后,给“四害”带来孳生环境,极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和食源性疾病流行,且有的疫病潜伏期较长,短时间内很难发现。因此,各镇(区)、各部门要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和消毒除害工作就同步进行到哪里,要长期坚持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打一场灾后卫生防疫攻坚战,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灾后爱国卫生工作,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镇(区)、各部门要把此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狠抓落实。
(二)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灾后爱国卫生工作是一项目的性强,涉及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时间长、任务重、责任大。各镇(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本部门承担的工作,同时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沟通信息,交流工作情况,建立起良好的工作通报制度。
(三)检查督办,严肃问责。县政府督办室和县爱卫办将成立联合督导检查工作组(附后),对灾后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督查结果将作为各责任单位工作绩效考核评分的依据,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及时给予通报表彰,对问题较多的单位和镇(区)将通报批评。特别是对灾后爱国卫生运动开展落后,病媒生物防治及卫生整治不到位导致群众健康受到影响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单位主要责任人和分管责任人的责任。
附:1.全县灾后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督导检查组
2.洪涝灾害地区消毒杀虫灭鼠技术要点
附1
全县灾后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督导检查组
为切实推进灾后爱国卫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有效预防灾后传染病、流行性疾病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由县政府督办室负责全面督办,下设4个督导检查工作组。
一、健康教育宣传督查组
组 长:石明
副组长:孙飞 邓玉竹
成 员:从成员单位抽调
二、城乡环境整治督查组
组 长:喻家宏
副组长:赵恢川 侯帮志
成 员:从成员单位抽调
三、饮用水和食品安全督查组
组 长:秦永安
副组长:李相永 汪卫平
成 员:从成员单位抽调
四、环境消毒和除“四害”督查组
组 长:王勇
副组长:陈伟 黄辉
成 员:从成员单位抽调
附2
洪涝灾害地区消毒杀虫灭鼠技术要点
为保护广大人民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媒介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按照《湖北省卫生计生委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方案(暂行)》(鄂卫生计生办发〔2016〕3号)要求,全县各地在洪涝灾害后应针对有内涝和渍水的区域和场所污染及蚊蝇鼠孳生地等情况,分类实施清洁、杀虫及预防性消毒,必要时进行灭鼠,科学开展灾后的消杀工作。
一、总体指导原则
在洪涝灾后,针对内涝和渍水区域/场所室内外环境,若有明显粪便、禽畜等动物尸体污染的环境应实施预防性消毒;若有暴露垃圾、粪便等孳生物,目测蚊蝇鼠等密度有升高的区域和场所应实施杀虫和灭鼠。同时,应明确内涝和渍水地区不是疫区,针对被水淹过无明显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一般不需要作消毒处理,仅采用自来水/洁净水清洗或湿抹后经自然干燥即可;被水浸泡过的衣物等用品可通过日光曝晒方式同样可以达到消毒目的。
二、消杀药品、器械的使用
(一)杀虫/灭鼠剂、消毒剂的使用
在洪涝灾害期间及灾后所使用的杀虫剂、消毒剂必须是有证合格产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针对病媒生物防制应选择对人畜安全、击倒速度快的卫生杀虫剂,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灭鼠剂。
(二)喷雾器械的使用
要根据病媒生物的栖息场所、杀虫药物剂型等特点合理选择使用喷雾器械。对室内外环境物体表面应选用常量(手动或机动)喷雾器进行滞溜喷雾杀虫或消毒;对室内外环境应选用超低容量(机动或电动)喷雾器和热烟雾机进行空间喷雾杀虫或消毒;如室内空气采用气溶胶喷雾消毒时,应选用雾粒直径<50微米的超低容量喷雾器。同时,乳剂、水剂的杀虫或消毒药物宜选择空间喷雾。
三、预防性消毒技术要点
(一)常用化学消毒剂
1、漂白粉(有效氯25%~32%),用于水体、物品、环境、动物尸体消毒。保存处应干燥、阴凉。
2、漂白精粉及漂白精片(有效氯80%~85%),用于饮水、水体、物品、环境、动物尸体消毒。保存处应干燥、阴凉。
3、84消毒液(有效氯4%~7%),用于物品、环境消毒。保存处应阴凉。
4、二氧化氯消毒剂(含有效氯2%左右),用于饮水、水体、物品、环境、动物尸体等消毒以及气溶胶喷雾法的空气消毒。保存处应通风、干燥、阴凉。
5、碘伏(有效碘浓度为0.5%~1.0%),用于手、皮肤、黏膜消毒。
6、过氧化氢消毒剂(一般为3%的含量),常用于伤口冲洗、口腔含漱以及气溶胶喷雾法的空气消毒。
(二)常见消毒方法
1、饮用水
对浅井水、坑塘水、河渠水,取水后应在缸、桶等容器内进行消毒处理,不能直接饮用。一般使用漂白粉精片消毒。加入量按每升水3mg~5mg有效氯计算,作用30分钟后,余氯应达到0.3~0.5mg/L。缸水、桶水消毒一般每50kg水加入1片漂白粉精片。若水质较浑浊,应首先加入明矾或碱式氯化铝使之净化(一般每桶水约25公斤加花生米大小明矾一颗,经搅拌出现矾花),等水变清后,再进行消毒。净化消毒后的水经煮沸(100℃,10-20分钟)以后才能饮用。井水定时漂白粉消毒法:按每升水3mg~5mg有效氯计算,将所需量漂白粉放入碗中,加少许的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分钟。将上清液倒入井中,用取水桶上下震荡数次,30分钟后即可使用,一般每天消毒2~3次。
井水持续漂白粉消毒法:在容器(如塑料瓶)上面或旁边钻4~6个小孔,孔径为0.2㎝~0.5㎝。根据水量和水质情况加入漂白粉精片(一般每瓶装250g~300g,约250~300片),用细绳将容器悬在井中,利用取水时的振荡,使瓶中的氯慢慢从小孔中放出,以保持水中有一定的余氯量。一次加药后可持续1周左右。采用本法消毒,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投加药物,测定水中余氯。
2、食(饮)具
餐饮业、食堂等共用食饮具及家庭有传染病人时,首选煮沸消毒,消毒15分钟;也可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时将食饮具浸没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中,作用15分钟,然后用自来水/洁净水冲洗,除去残留消毒液。
3、墙壁、地面
明显有粪便、污水污染的墙面、地面消毒剂使用浓度为1000~2000mg/L(未经粪便、污水污染,相对较洁净墙壁、地面消毒剂的使用浓度为250~500mg/L),喷雾或喷洒,作用2小时。用量:土质地面250~500mL/㎡、土质墙200mL/㎡、水泥地面300mL/㎡。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
4、厕所、粪便
简易厕所应建有围栏和顶盖,避免雨水漫溢粪便污染环境,厕所内可定时泼洒浓度为20%漂白粉乳液以除臭并消毒。当粪便接近便池容积2/3时,应及时加土回填覆盖,另建厕所。无法加土覆盖的,可使用漂白粉覆盖,表面厚度达2㎝。
5、生活污水
灾民临时安置点的生活污水应排入城市污水系统进行处理。不能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应通过排水沟或指定倾倒地点等方式尽量收集。收集的污水可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加氯量为10~50mg/L,作用30分钟后,余氯应保持5mg/L。
6、衣服被褥
被污染后的衣服被褥需用80℃热水浸泡15分钟,白色
织物可用2%漂白粉上清液浸泡3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
7、家具等一般用具
用250~5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
8、禽畜舍
用10%漂白粉上清液喷雾(200mL/㎡)或喷洒(1000mL/㎡),作用2小时。
9、手
日常生活中饭前便后可用肥皂流水洗手。无条件洗手时,可使用快速免洗手消毒剂涂擦双手;处理污染物后,可用肥皂加流水洗手,也可用有效氯100mg/L消毒液浸洗作用3分钟,或使用消毒湿巾擦拭双手。
10、动物尸体
对环境清理中清出的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应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处理后进行深埋处理。地点应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远离水源及居民点的地方,挖土坑深2米以上,在坑底撒漂白粉或生石灰,把动物尸体先用10%的漂白粉上清液喷洒(200ml/㎡),作用2小时后,装入塑料袋,投入坑内,再用干漂白粉按20~40g/㎡洒盖于尸体上,然后覆土掩埋压实。
(三)消毒效果评价
必要时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四、杀虫灭鼠技术要点
(一)常用卫生杀虫剂和灭鼠剂
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用于杀灭蚊蝇成虫;甲基嘧啶磷等用于处理蚊蝇孳生地;安备砂、Bti微生物杀虫剂等用于处理蚊蚴;溴敌隆等用于灭鼠。
(二)常用杀虫灭鼠方法
1、蚊蝇孳生地清理
(1)蚊类孳生地控制。可与灾后环境治理同步进行。对蚊类孳生地,要及时清除生活区周围的小型积水,将废弃容器倒置,盛水容器要加盖。对有大量蚊虫孳生且暂不能填平的水坑或池塘,可采用安备砂、Bti微生物杀虫剂等灭蚊蚴剂处理,作为环境治理的补充。灭蚊蚴剂施用根据孳生地水体量投放药剂用量,主要采用喷洒法或直接投放的方法。
(2)蝇类孳生地控制。要加强人畜粪便、禽畜等动物尸体的管理和无害化处理。对厕所可使用滞留喷洒处理其内距地面1米以下的墙面,蹲坑挡板,两周处理一次。如果厕所内、禽畜舍有大量成蝇时,可采用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卫生杀虫剂进行空间喷洒,使用方法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配制使用。
2、杀灭蚊蝇成虫
(1)空间喷洒。防汛工棚、灾民临时安置点、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公共场所等室内有大量蚊蝇活动时,可采用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卫生杀虫剂,选用超低容量喷雾器等进行空间喷洒,使用方法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配制使用。
(2)滞留喷洒。垃圾桶、垃圾堆、灾民临时安置点墙面、防汛工棚帐篷等蚊蝇停留的场所,可采用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卫生杀虫剂,选用常量喷雾器进行滞留喷洒,使用方法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配制使用。
(3)热烟雾机。适合灾区大面积外环境快速杀灭蚊蝇。使用时应选择热烟雾机专用卫生杀虫剂。
(4)物理控制。使用粘蝇纸、粘蝇彩带、诱蝇笼、蚊蝇诱灭器(诱杀蚊蝇灯)、电蚊拍、苍蝇拍等捕杀蚊蝇。
3、灭鼠
(1)器械灭鼠。使用鼠笼、鼠夹、粘鼠板等灭鼠器械。禁止在灾区采用拉电网或使用电子猫灭鼠,以防人畜触电伤亡。
(2)毒饵灭鼠。当鼠密度很高时,应选择使用溴敌隆等毒饵灭鼠。如有鼠传疾病发生须灭鼠时,应按照特定鼠源疾病的相关要求做好死鼠的收集和处理等。灭鼠时使用溴敌隆配制的成品毒饵,毒饵要有警戒色,投饵点应有醒目标记。根据鼠情决定毒饵投放量。室内沿墙根每10~15㎡投放两堆,每堆约5~10g;室外沿墙根或鼠道每5~10m投放一堆,每堆20g,晚放晨收,每天检查,按吃多少补多少,吃光加倍补充毒饵。外环境灭鼠时宜将毒饵投放在灭鼠毒饵站内。鼠洞灭鼠时应投放足够鼠药后用砖头、石块或水泥进行封堵。投饵工作应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承担。投毒后及时搜寻死鼠,管好禽畜,保藏好食品,照看好小孩。投饵结束应收集剩饵,并将其焚烧或在适当地点深埋。
(三)病媒生物监测及防制效果评价
严格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标准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并按照《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标准开展防制效果评价。
五、注意事项
(一)消杀人员应穿戴防护口罩、工作服/防护服、橡胶手套、胶靴、防护眼镜,注意防止消毒剂、杀虫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每次消杀工作结束后,应采取肥皂流水洗手。
(二)消毒杀虫灭鼠药剂要做到专人专库管理,施药前做好安全宣传,防止人畜中毒。
(三)室外喷洒消杀药剂时,要选择适宜的时间,避开高温和大风,喷药时使雾流方向与风向一致。
(四)发现有中毒现象,首先清除毒物,立即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衣服,清洗受污染部位,及时送医院救治。有误服溴敌隆毒饵时,应使用维生素K1进行解毒。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