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规范性文件
名称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新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000014349/2017-03047 发布日期 2017-05-31 发布机构
文号 文件分类 所属机构 阳新县人民政府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新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阳政办函〔2017〕50号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新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管理区,经济开发区,县政府各部门:
《阳新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七年五月十七日

阳新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旅游业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改革活县”发展战略,通过整合优质资源,融汇旅游要素,强化市场引领,推进产业融合,促进精准扶贫,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向全域化方向发展,全面满足市场需求和游客需求,同时按照多元化、复合型、全域化的要求全方位规划、多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以旅游业为切入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真正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县向全省旅游强县转变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
以创建国家全域型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仙岛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主抓手,积极培育旅游新型业态,大力开发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为主导,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为支撑,红色旅游、文化民俗宗教旅游为辅助的复合型旅游产品,着力打造华中地区优秀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全县建成5A景区1个、4A景区5个、3A景区3个,游客接待人次达到1000万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比重达到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的10%左右。
三、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坚持“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县委、县政府在规划布局、市场培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形成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协调推进的发展格局。
——注重保护,集约开发。坚持科学开发与永续利用相结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实现科学有序开发。
——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将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富民、惠民、乐民”的产业,形成“人人共享、人人共谋”的发展态势,正确处理好旅游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实现各部门齐抓共管,全民共同参与,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体验产品,全面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我县山水、历史、红色、民俗、宗教、建筑等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不断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整合资源,融合共享。发展全域旅游,必须要进行资源整合,避免同质竞争和重复建设,必须要合理利用资源,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现主客共享,提高经济效益。
四、工作任务
(一)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1.完善旅游规划体系。一是认真开展全县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组织民俗、文化、文物、旅游、宗教、党史、统计等方面的相关专家学者,对我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梳理全县旅游资源存量,理清旅游开发重点,为全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强规划编制。充分突出规划龙头地位,做好阳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全县重点旅游景区规划的编制,以规划总揽全局,指导建设。加强旅游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衔接,相关规划之间应相符合。
2.构建旅游产业新格局。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坚持“集中力量、分步实施、统筹协调”原则,推进全县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突出城区商贸、物流、休闲、娱乐、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县城旅游集散中心,突出排市、木港、枫林等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线,突出富河、长江流域旅游资源,打造富水旅游景观带、长江旅游经济带 ,突出仙岛湖、七峰山—父子山、网湖湿地、龙港革命旧址群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仙岛湖生态休闲度假区、七峰山—父子山山地运动度假区、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龙港、洋港文化旅游区。
3.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全力打造精品景区,重点推进仙岛湖、七峰山—父子山、龙港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莲花湖湿地公园、三溪口乡村园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富河现代农业示范区、枫林石佛泉溶洞、木港横岭山、南市乡村园博园、排市瀑布漂流、洋港月山石林花海、洋港百洞大峡谷、半壁山、环父子山和木港宋山——贺洞登山步道,打造一批旅游新品牌。逐步推进石田古驿生态旅游区、军垦五夫生态园、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等景区改造升级,全面提升我县旅游景区档次和品质。规划建设一批摄影基地、拓展基地、骑行车道、健身步道、汽车营地、露营地等,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活动内容,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以王英、富池、兴国、龙港、枫林等镇为重点,打造一批旅游特色小镇。以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省、市旅游名村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以龙港阳辛村、洋港洞下村、排市阚家塘、木港贺洞村、枫林石田村、三溪高桥村和姜福村、浮屠玉堍村、经济开发区银山村、陶港碧山村、富池港下村、韦源口竹溪洲村等为重点的乡村旅游精品景区。
4.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一是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八大行动,抢抓“美丽乡村”建设机遇,以农家乐为基础,以养生、休闲、采摘、生态渔村、山水人家等为主题,着力打造“农业观光+农业娱乐+民宿民居”发展模式,创意高等级农家乐,不断提升旅游内涵;二是按照“乡村面貌景观化、农事生活旅游化、乡风民俗产品化、农副产品商品化”的要求和“村中有景、前后有院、内外有闲”的标准建设一批不同主题特色的景观村、休闲居打造一个独具鄂东南特色的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三是鼓励和支持村民开办特色农家乐旅游项目,积极开发农事采摘、花卉观赏、垂钓、特色民宿、民俗文化展示、农家特色美食品尝等乡村旅游项目,力争在全县打造5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5.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一是加快县城市政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坚持以县城建设为龙头和引领,按照鄂东江南门户、黄石市副中心定位,推进城东新区建设,切实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积极实施老城区改造升级项目,启动道路改造工程,完成城区通信、供水、供热、污水、雨水管网建设任务,硬化背街小巷,绿化道路庭院,亮化楼宇街区,布设景观小品,改造提升县城出入门户,打造县城新形象。二是实施旅游厕所升级改造工程,实现景区、旅游交通干线、娱乐场所、广场公园、特色街区等旅游厕所全部达到优良标准,符合国家旅游局“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三是完善旅游标识指引系统,重点解决和完善全县通往各重点旅游区的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等公路主干线、游客服务中心、火车站、客运站等公共场所旅游交通标识,统一规范设计制作指引标识牌、景区形象宣传牌、旅游导览图、解说牌,为游客提供全面周到的指引服务;四是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全县旅游集散中心、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景区的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码头、旅游厕所、旅游标识引导系统建设,形成多级联动的旅游服务网络;五是加强智慧旅游体系建设,以智慧旅游建设为抓手,切实推进通信基站、通信线路、物联网以及旅游网站建设,进一步研发推广智慧导览、智慧营销、智慧信息服务等功能。以“智慧旅游”手段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水平,实现公共服务的全域覆盖,构创一个符合现代旅游和游客个性化旅游需要的智慧旅游目的地。
(二)促进旅游产业融合
1.促进旅游业与农业融合。以富河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农业,按照“生态抓基地、产品抓质量、旅游增效益”的要求,迅速形成一批影响力大、附加值高的生态观光农业基地。
2.促进旅游业与林业融合。一是以我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和七峰山创建国家森林公园为契机,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通过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休闲吸氧与生物探秘有机结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二是实施林相改造,规模化建设景观森林及林下绿地。
3.促进旅游业与工业的融合。强化工商旅融合,研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大力发展阳新布贴、农特产品、竹木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加工业;发展劲牌枫林酒厂等以传统工业技术展示、工业文化传承为主体的工业旅游,鼓励新冠食品、旺生食品等发展休闲食品。
4.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我县传统文化资源优势,重点挖掘山歌、红色歌谣、传说、舞龙、舞狮、婚嫁礼仪、庙会、阳新方言等民俗文化,加速开发一批受游客欢迎的文化旅游精品节目。加强阳新采茶戏的创作,打造阳新地方采茶戏品牌,不断丰富游客的文化娱乐活动。
5.促进旅游与精准扶贫的融合。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关联性强的优势,把旅游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以重点景区依托,切实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当地居民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餐饮、娱乐、农事采摘、交通运输、农特产品销售等项目,带动和辐射景区周边镇相关产业发展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力争经过3年的努力,发展旅游扶贫重点村9个以上,农家乐经营示范户100家以上,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00户、贫困人口5000人脱贫致富。
(三)完善旅游功能要素
1.发展特色美食。深入挖掘我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和美食佳肴,结合富川街的改造升级,培育一批“名店”和“老字号”餐饮品牌,建成阳新县城特色旅游街等餐饮街区,并定期举办“阳新烹饪大赛”等形式多样的餐饮竞赛活动。
2.提升住宿水平。合理发展星级酒店,规范发展经济型酒店,鼓励发展特色主题酒店、民宿。支持商务酒店、青年旅社、自驾车露营地、乡村旅游点等建设,实现旅游住宿接待多元化。到2020年,全县宾馆饭店、乡村旅游示范点床位数达2万张。
3.完善交通网络。一是做好全县旅游交通总体规划编制,策划、包装一批旅游交通项目,拓展旅游交通项目的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交通制约的瓶颈。二是完善外部交通网络,重点推进G316国道、S356省道(排市至富水段)、S357省道(木港至洋港段)和仙岛湖至通山隐水洞公路建设,改造升级G106、351国道,加快形成便捷高效的旅游交通体系。三是加快推进仙岛湖环湖公路、七峰山旅游公路、富河沿河景观道路、环父子山和木港宋山——贺洞登山步道绿道等特色旅游道路建设,早日启动龙港革命根据地旧址群进出口公路、七峰山南入口至武阳一级路的建设,切实增强景区可进入性。四是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开辟交通道路主干道沿线汽车游览道、仙岛湖、网湖、富河自行车游览道、富河水上观光旅游线等特色游览线路。五是加快开通城区和景区之间的旅游公交专线,在旅游景区投入使用一批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力争实现游客出行的无缝接驳。
4.提高旅行社经营水平。规范旅行社运营机制,培育3到5家3A级以上旅行社。成立阳新县导游服务中心,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在职参加导游资格证培训与考试,在假期、周末等时间兼职从事导游服务,提升我县导游服务总体水平。
5.培育旅游购物中心。依托城区主要街巷及全县景区,把光谷广场、万洋国际摩尔城、鄂东南国际商贸城、富川街、王英镇区打造成我县旅游购物休闲街区。按照“大旅游购物”的思路,开发形成和推广销售具阳新特色的仙岛湖银鱼、仙岛湖山野菜、蔡和岭辣椒、仙岛湖牌蚕丝被及蚕砂保健枕、太子豆腐、阳新湖蒿、富川牌山茶油、玉堍油面、洋港沙地折粉、新冠虫草花、杏鲍菇、金海白茶、金竹茶叶等旅游商品。加强旅游购物规范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和整顿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市场;加大旅游商品研发力度,重视旅游商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引进力度,努力引进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策划、市场营销、导游、景区、酒店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加强与湖北师范大学、省旅游学校、黄石第一技工学校、阳新职业教育中心等省内大专院校的联系,通过开设旅游专业课程,举办培训班、专业知识讲座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创业的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素质,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真正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下、玩得好。
(四)提高市场营销水平
1.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参加省内外重大旅游节会活动,扩大阳新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大力拓展户外广告宣传,在公路、码头、火车站、汽车客运站等旅客集散地设立大型旅游公益宣传广告。以“阳新旅游”微信平台为基础和核心,形成以新媒体为主导,层次丰富、针对性强、扩散力好的媒体宣传体系,提高我县旅游业的知名度
2.认真抓好宣传基础工作。积极做好我县旅游形象口号和形象标识征集及评选工作,树立阳新旅游的良好对外形象。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 即编印一本画册、编制一张导游图、开通一个微信(博)、建设一个网站、拍摄一部宣传片、创作一首歌”。在县城区规划设置阳新旅游公益广告宣传区,在车站、交通主干线及高速公路出入口和重要的公共场所免费发布阳新旅游公益形象广告,并纳入相关市政设施建设规划。
3.着力办好节庆活动。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方式,积极举办阳新旅游节、军垦三花节、军垦五夫生态园葡萄文化旅游节、仙岛湖音乐帐篷节、石田古驿油菜花音乐旅游节、七峰山樱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加强旅游行业整体联动,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旅游博览会、旅游节、交易会等大型旅游活动。
4.完善旅游营销网络。立足武汉城市圈等主要客源市场,积极开拓珠三角、长三角等新市场,加大客源地营销、网络营销、事件营销力度,推行全县旅游一卡通,打造七峰山——三溪口乡村园博园——仙岛湖--网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军垦五夫生态园——枫林石田古驿—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龙港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等“一日游、两日游”旅游精品线路,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国内各省市的营销大网络。
(五)推进旅游机制创新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阳新县旅游局。同时,建立旅游全域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推进工作,及时破解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纳入对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镇区的重点考核和检查督办内容。各旅游开发重点镇区要设立全域创建工作办公室,景区成立管理处,村级成立合作社或旅游协会,从而形成完整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体系。
2.创新旅游发展体制和机制。建立大旅游发展机制,整合全县各类旅游资源,以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遵循推进重点旅游资源的科学有序开发。完善旅游项目审批制度,旅游开发项目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杜绝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三星级以上酒店、大型度假村、游乐场、乡村旅游景点和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项目,需先经县旅游局审查同意后,再按有关程序报县发改局审批后方可实施。创新旅游投融资模式,以县新阳旅游投资公司为平台,以PPP模式为主导,吸引社会和民营资本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运营管理。改革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完善旅游景区经营机制,依法推进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
3.完善综合执法机制。由县旅游执法大队牵头,县旅游、物价、公安、交通运输、城管、工商、质监、食药等涉旅单位参与联合执法,形成沟通顺畅、监管有效的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服务和监管,不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4.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重点保障餐饮、住宿、厕所的卫生质量。引导企业创建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鼓励专业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县旅游行业协会、黄石旅游商会等社团组织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开展行业文明创建和诚信建设,推进旅游行风建设,逐步形成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74—6)
深入调查摸底,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创建工作任务;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平台、微博、电视等大众传媒,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全民参与。
(二)组织申报阶段:(20177月)
成立申报工作专班,严格按照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文件要求,组织完成申报工作,按时提交各项申报材料。
(三)全面创建阶段:(20178—20188月)
各部门及旅游行业单位,按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工作计划,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开展创建工作,确保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四)迎检验收阶段:(201812)
县直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迎接由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旅游示范区工作考核组对创建工作进行验收评定。
(五)巩固提升阶段:(20191-202012月)
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积极巩固创建成果,进一步强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后续工作,切实提高我县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将阳新打造成华中地区著名旅游名牌,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六、工作要求
(一)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策支持。及时出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专项奖励政策,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和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人、财、物、用地等积极向旅游业倾斜。各类涉农、文化、水利、交通等扶持资金要向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项目倾斜。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旅游宣传促销经费,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重点用于全县旅游宣传推广、旅游规划修编、旅游人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发展奖励、行业管理、旅游重点项目引导性投入等。
(二)明确责任目标,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分工各负其责、落实任务、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圆满完成创建任务。县旅游局、发改局要共同策划申报旅游重点项目,加大向上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旅游专项发展资金的力度;县交运局要强旅游交通建设,积极策划申报旅游交通项目,加大旅游交通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县国土局要优先保障旅游资源用地;县旅游局、招商局要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县财政局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县规划局要加强规划管理,做好各类规划的无缝衔接工作;县环保局要加强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和监测;县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商务局要利用现有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各镇区要积极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力度,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农业观光旅游。
(三)加强督促检查,突出整改落实。县委、县政府采取定期汇报,阶段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对在创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单位要通报表彰;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的单位,要提出批评,限期整改,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四)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各相关单位要组织精干力量,明确专人负责,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反映工作情况和动态,深入挖掘创建活动的亮点、经验、成果和典型。同时要通过省市县等主要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任务等,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共同营造全民参与,共创共建,共促旅游大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
1.阳新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阳新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计划及任务分解表


附1

阳新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明进华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副  组  长:徐美兰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杨永旺  县政府副县长(负责日常工作)
吴素贞  县政协副主席
成     员: 江书强  县委办副主任
向能来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屠琳莉 县委统战部副部长
程细英 县总工会副主席
柯秀枝 团县委书记
马志茹 县妇联主席
钟震宇  县发改局局长
李细禄  县经信局局长
李亚川 县国资局局长
石教炜  县农办主任
谢作富  县住建局局长
费  力  县财政局局长
柯  敏  县人社局局长
冯金安  县环保局局长
胡坤伟  县安监局局长
成青山  县扶贫办主任
方泽铜  县商务局局长
张建设  县旅游局局长
邢宏喜  县工商局局长
阮中华  县国税局局长
石庆平  县地税局局长
陈国平  县食药监局局长
许  力  县规划局局长
刘会忠  县城管执法局局长
尹清华  县教育局局长
叶祥东  县文联主席
刘  波 县广播电视台台长
柯光荣  县卫计局局长
卢长林  县文体新广局局长
曹祥松  县公安局政委
陈敬华  县民政局局长
尹孝然  县交运局局长
汪招安  县质监局局长
明  丹  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
肖绪明  县水利局局长
杨东风  县农业局局长
汪  海  县林业局局长
邓豫生  县气象局局长
王贤国  县物价局局长
张青松  县统计局局长
许  力  县规划局局长
刘会忠  县城管执法局局长
胡文省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伍齐书  县政府金融办主任
李相水  县委督查室主任
周平海  县政府督办室主任
李洪斌  县城投公司董事长
汪宝林 县房投公司董事长
刘道军 县交投公司董事长
程佑前  县供电公司总经理
汪  洋  中国电信阳新分公司总经理
胡丽华  中国移动阳新分公司总经理
李卫国  中国联通阳新分公司总经理
各镇(区)镇长(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旅游局,张建设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易名权、王贤广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