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规范性文件
名称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新县城区学校2017年至2018年布局调整规划的通知
索引号 000014349/2017-03054 发布日期 2017-07-06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
文号 文件分类 所属机构 阳新县人民政府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新县城区学校2017年至2018年布局调整规划的通知

阳政办函〔2017〕70号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新县城区学校2017年至2018年布局调整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管理区,经济开发区,县政府各部门:
《阳新县城区学校2017年至2018年布局调整规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7年7月4日
阳新县城区学校2017至2018年布局调整规划

本规划所指阳新城区,包括兴国老城区、经济开发区和城东新区,学校分别由兴国镇、经济开发区、城东新区(综合农场)管理和县教育局直属。当前,我县城区中小学校学位严重不足,大校大班普遍,功能教室短缺,安全隐患严重,整体质量不优,发展严重滞后。仅中心城区义务教育要消肿13000人。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政策的变化,城区学龄人口将快速增长,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预计到2020年,城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分别要增加学生8000人、5000人、4000人,急需调整学校布局,增加教育资源总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根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教督〔2017〕6号)的要求和中小学建设标准,以及城区建设规划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均衡布点、方便入学,坚持标准、执行规范,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整合城区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资源、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资源、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资源,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同步规划建设标准化学校,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实现城区学校“消肿、达标、均衡、优质”的目标。特制定《阳新县城区学校2017至2018年布局调整规划》。
一、学前教育:围绕扩大幼教资源,整体提高保教质量进行调整
1、实施小区配建幼儿园。新建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达15 万平米或居住户1500 户及以上的,均应配套建设幼儿园。不足1500户的,统筹配建。幼儿园服务半径一般为300米。
2、增加公办幼教资源。组建教育城幼儿园,命名为阳新县富川幼儿园,2018年春开园;组建阳新县梨子园幼儿园(县职教中心傍),2018年春开园;阳新高中幼儿园更名为阳新县桃花泉幼儿园,明确法人地位,待县教育局机关搬迁后,将其办公大楼改扩建后办园。
3、组建富川幼教集团。由县实验幼儿园牵头,组建阳新县富川幼教集团,包括阳新县实验幼儿园、阳新县富川幼儿园和阳新县梨子园幼儿园。
4、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5、规范办园科学保教。科学设定民办幼儿园和小学附属园的规模与班额,推进规范办园,提高保教质量。
二、小学教育:围绕增加学位供给,推进大校大班消肿进行调整
1、对实验小学、实验二小、兴国镇中心小学等大校进行消肿;2017年,各校拟分别消肿1500人、1000人、500人,2018年,各校分别消肿1000人、500人、1000人。
2、以实验三小为班底,组建教育城小学,命名为阳新县富川小学。2018年春,整体搬迁至教育城。
3、阳新三中校址改办小学,挂实验三小牌子。2017年秋开始招生。
4、办好实验小学十里湖校区;对阳新一中富河校区进行改建,2018年秋,开办实验小学富河校区。
5、在宏维华仁北郡小区(马蹄湖边)新建一所小学;2018年秋,开办实验二小马蹄湖校区。
6、完成滑石小学新建工程。2018年秋,招生开学。
7、启动双港小学和彭山小学移址新建工作。
8、扩建五一学校、宝塔学校、官桥小学、用录小学、石震小学、十里湖小学等学校。
9、支持阳新县光谷实验小学、阳新县湖滨实验学校等民办小学规范办学,健康发展。
三、初中教育:围绕扩大初中容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行调整
1、实验中学高中部整体合并到阳新一中,创办优质初中。
2、以筹建的教育城初中和阳新四中为班底,组建教育城初中,命名为阳新县富川中学。2017年秋,借教育城高中部校舍办学,2018年秋,搬迁至教育城初中部办学。
3、阳新三中整体搬迁至原实验三小与教育城初中筹建处办学。划定办学区域,改善办学条件,优化队伍结构,创办优质初中。2017年秋,新生在教育城初中筹建处(原一中补习部)上学,老生在原校址上学,三个月后,搬迁至原实验三小校区新建的教学楼办学。
4、改善白杨中学办学条件,创办优质初中。
5、支持阳新县外国语学校、阳新县蓝天学校等民办学校规范办学,健康发展。
四、高中教育:围绕扩大优质资源,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进行调整
1、阳新一中近期实行“一校两区”(城东校区和老校区),着力营造良好的内部竞争机制,创建省级示范高中。
2、阳新高中,增加第一批次录取人数,抬高招生分数线,实行小班化教学,促进内涵发展,形成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质,倾力打造优质高中。
3、阳新二中暂停招生,原校区移交浮屠镇开办小学。其现有教师合理安排到相应学校任教。
4、支持英才高中、兴国高中规范发展、内涵发展、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和普及高中需要。
五、校外教育:围绕盘活教育资源,加快实践基地建设进行调整
1、成立阳新县校外教育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和组织指导全县中小学校外教育和研学旅行工作。
2、建设一批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在原木港职业中学校址,建设融消防体验、科普教育、校外拓展等为一体的中小学生综合性社会实践基地;将现职教中心宝塔基地、教育城科技馆,建成各具特色的学生实践基地。
3、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将县烈士陵园、网湖湿地、县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公共资源打造成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国防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专题教育。将阳新县国防教育拓展训练中心等民办校外教育机构,纳入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六、规范校名:围绕推进校际交流,整体提升办学档次进行调整
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区学校对外开放与校际交流,城区学校名称原则上以地名或人文历史命名,同时,去掉镇级字样,直接命名为阳新县xx小学(学校)。如兴国镇中心小学更名为阳新县兴国小学,兴国镇宝塔学校更名为阳新县宝塔学校,兴国镇前进小学更名为阳新县前进小学,兴国镇石震小学更名为阳新县石震小学;城东新区双港小学更名为阳新县双港小学,城东新区彭山小学更名为阳新县彭山小学;经济开发区白杨中学更名为阳新县白杨中学,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更名为阳新县白杨小学,经济开发区五一学校更名为阳新县五一学校,经济开发区官桥小学更名为阳新县官桥小学,经济开发区用录小学更名为阳新县用录小学,经济开发区滑石小学更名为阳新县滑石小学,等等。
七、保障措施:围绕规划顺利实施,强化工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为保障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顺利进行,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布局调整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县教育局成立工作专班,各涉及调整学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县财政、发改、规划、交通、供电等部门,全力支持教育城学校顺利开学。制定支持阳新一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和阳新高中发展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阳新高中食堂、宿舍等引资建设的遗留问题。2017年秋季开学前,开通老城区至教育城的公交线路,并增加上下学时段公交班次。
着眼城区未来发展,按照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中小学建设标准,一方面,在老城区改造中,尽量补建小学和幼儿园;另一方面,做好城东新区拟新建学校的控制性详规,预留足够的学校建设用地,保障足够的学位供给。
建立科学的教师补充机制和教师发展长效机制。2017年,教育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根据学科需求,采取“三个一批”进行补充(从当年农村义务教育非新机制教师招聘计划中调剂一批;从城区和城郊学校优秀中青年教师中遴选一批;从全县未从事本专业教学的紧缺学科专任教师中选调一批),具体实施方案另行制定。从2018年起,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计划单列。大力推进区域内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交流,增强领导班子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激活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幸福成长。
实施大校大班消除计划。限制班额超标学校招生人数,逐年分流学生。从2017年秋季开始,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起始年级班额控制在56人以下,教育城义务教育学校班额控制在45人以下。创新办学模式,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