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规范性文件
名称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新县2025年工业强县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索引号 000014349/2025-49484 发布日期 2025-02-05 发布机构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号 文件分类 综合政务 所属机构 阳新县人民政府
效力状态 有效 文件类别 规范性文件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新县2025年工业强县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管理区,经济开发区,县政府各部门:

《阳新县2025年工业强县重点任务清单》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阳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2月5日

阳新县2025年工业强县重点任务清单

“十四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定位“一个百强县、五个示范县”发展目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招大引强、优化环境、项目为王,2024年全县工业经济平稳增长。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实现奋进百强目标的关键一年,在《推动新型工业化打造工业千亿强县实施方案》总体框架下,明确2025年工业强县重点工作任务。

一、工作目标

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0亿元,同比增长18%;

2.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8%;

3.完成工业投资148亿元,同比增长20%;

4.完成500万以上技改项目30个,完成技改投资22亿元,同比增长20%;

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

6.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20个,打造若干数字化场景;

7.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6家,力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二、工作要求

(一)把工业经济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积聚发展;建立经信、发改、招商、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税务、供电、统计等部门信息互通工作机制,加强会商研判,提升工业运行监测预警精准性;加强统计业务培训,夯实统计基础,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报得出、通得过、能认可。

(二)把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首要目标。以《推动新型工业化打造工业千亿强县实施方案》为指引,各镇区、各部门主动认领工作清单,明确工作职责、工作重点、时间节点,重点发力,协同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谋划,深入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全面对接省市“51020”现代产业集群,融城入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三)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要手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打造更加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完善各类项目绿色通道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推动土地、用工、融资、能耗等要素保障进园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稳定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落实制造业发展引导扶持资金,加大对企业、产业的扶持力度;严格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持续为制造业企业纾困解难,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用水、用地、用工及物流成本,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

三、具体任务

(一)完善运行机制,提升运行监测执行力。

1.建立运行分析机制,强化月初研判、月中分析、月末摸排,每季度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分析问题、研判态势、明确目标,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全年新港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50亿元,富池镇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0亿元、经济开发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0亿元,兴国镇、陶港镇、浮屠镇等工业集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冲刺10亿元,确保全年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新港园区、各镇区)

2.强化企业调研机制,完成新材料、生物医药、品牌鞋服支柱产业调研分析报告,解决问题、明确发展方向;实施弘盛铜业、华新水泥、娲石水泥、远大医药、奥莱斯轮胎等龙头企业稳增长计划,更好发挥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责任单位:县经信局、链长制牵头单位、新港园区、各镇区)3.实施企业监测预警机制,经信、发改、税务、供电、金融、城发等部门及属地政府(管委会)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规上企业各项经营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时,将企业纳入重点监测对象,及时上门,调查研判。(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税务局、县供电公司、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阳新监管支局、县城发集团、各镇区)

4.创新企业扶持激励机制,全力抢抓好首季开门红,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160亿元(阳新本级完成48亿元),完成工业投资25亿元(阳新本级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20%,为全年经济稳增长打下坚实基础。(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新港园区、各镇区)

(二)提高产业积聚,夯实经济增长基本盘。

5.持续完善园区功能,经济开发区实施智能制造产业园满园行动,滨江工业园启动化工园区扩园工作、完成园区供水提升及污水处理提升扩容项目,黄石农科园完成园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等“七通一平”。逐步规范明确工业集中区发展地位,盘活园区外企业及资产,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城发集团、县农发集团、县交建集团、各镇区)

6.持续推动产业积聚,围绕现有产业招商引商,强链补链。绿色建材产业以华新、娲石、优科为龙头,打造全国中部建筑材料生产基地;生物医药产业以远大、携康、朗天为龙头,打造鄂东药谷;品牌鞋业以宝加、隆志、可兴、金帝为龙头,打造中部鞋都;先进制造以奥莱斯轮胎、安达精密、洪南机械、恒驰电子等为龙头,打造全省高端先进制造生产基地。年末,新材料、先进制造、生命健康、品牌鞋服产业产值分别达到450亿元、130亿元、50亿元、20亿元。(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招商服务中心、经济开发区、富池镇)

7.持续推动重大增长点和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四个一批”(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出力达产一批),厚植稳增长坚实项目支撑。积极争取超长期国债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培育力度。湖北优科、华新绿色建材、娲石机制砂二期、华新协同处置、华博重工、鸿芯半导体、华音电子等项目出力达产,远大制剂、远大营养液、卓远半导体、伟斯精工等项目竣工投产,凯华模具、新塑中空箱、华盛船舶等项目开工建设。(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新港园区、各镇区)

8.持续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企业“老树发新芽”,引导企业更多的将资金投入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用好用足省市县设备补贴、贷款贴息、融资租赁补贴等政策,推动改造升级全面铺开,加力推进“两新”政策落实,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奥莱斯轮胎、中培电子、祥金源电子、腾升科技、安泽轴承等重大技改项目建成达产。(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

9.持续加强供应链平台建设,主动对接省市供应链平台,在新材料、生物医药、品牌鞋业、先进制造等领域,有效串联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高效协同和安全韧性。(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县卫健局)

10.持续推进新兴产业提速壮强,深化“链长+链主+链创”融合机制,“一链一策”推动新兴特色产业提速扩量。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以“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产业为突破口,谋划未来产业链式发展。(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链长制牵头单位)

11.筹划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项目,发挥湖北优科钢铁产能优势,延链补链,打造为武鄂黄黄都市圈智能制造产业相配套的重要基础工业生产基地。(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新港园区、黄颡口镇、经济开发区)

12.扎实推进产业谋划,抓好“十四五”规划收官评估,高质量编制全县制造业“十五五”规划及各产业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各镇区)

(三)实施企业培育,催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13.推动企业加速扩量,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完善工业企业基础资料库,把握工业企业实时动态,及时培育、尽早培育。(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税务局、县市场监管局)

14.推动企业梯度培育,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分梯次、分阶段培育,做大优质中小企业基本盘。分层分类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培育库。年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全县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突破10家。(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科技局)

15.打造“质量阳新”,积极开展对标行动,推动奥莱斯轮胎、安达精密、远大医药、华新水泥、娲石水泥、爱骑士、可兴鞋业等企业与国内外先进标准对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产质量体系,打造质量标杆企业、申报行业实验室。(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

(四)侧重融合赋能,开拓产业发展新赛道。

16.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工业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保护,支持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配方等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打造开放性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评估,加大政策性基金和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力度,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经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阳新监管支局)

17.强化数字经济为传统制造业赋能,加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全面推进大数据与工业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全县工业互联网智慧平台建设,实施智能制造升级。(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

18.超前布局数字基建,持续实施5G基站建设、算力设施建设,强化工业互联网提速扩面。全面发力数字转型,“点线面”一体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

(五)落实绿色理念,确保产业发展可持续。

19.实施绿色制造扩面,培育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实施工业节能降碳,加快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绿色化改造,加大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综合利用。(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生态环境局)

20.贯彻落实“双碳”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大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策”节能降碳诊断服务,用好诊断成果,挖掘节能潜力,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全年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培育一批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及能(水)效“领跑者”企业、绿色制造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生态环境局) 

(六)关注涉企事务,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

21.持续优化法治环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更加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完善各类项目绿色通道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加大对损害企业利益和阻碍企业发展行为的查处和督办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县经信局、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县司法局、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

22.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减少入企检查频次,杜绝随意检查,防止逐利检查、任性检查。深入开展风险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各镇区)

23.适时修订《阳新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奖励资金实施办法》,以适应国家对企业支持的发展方向和支持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支持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24.不定期召开企业政策宣贯会、民营企业家恳谈会、企业家培训会,定期开展工业经济评选表彰活动,肯定企业家在发展经济、奋进百强中的贡献,提升企业家参与感、荣誉感、自豪感。(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工商联、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