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新闻发布会

黄石市“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阳新县专场

发布时间:2022-12-28 17:12 来源:阳新政府网

12月27日下午,黄石市“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阳新县专场在黄石市政府3号会议室召开。现场发布了阳新县2022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突出工业再造、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2023年重点工作谋划,讲好阳新全力打造“一个百强、五个示范县”,高质量发展奋进百强的新举措、新探索、新成就。

●主发布人

杨   波   阳新县委副书记、县长

●次发布人

孔祥鹏  阳新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合仕  阳新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柯登景  阳新县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国梁  阳新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主持人

丁元拾  黄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奋勇争先担使命 再续精彩进百强

阳新县委副书记、县长 杨波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之际,非常高兴向媒体朋友们介绍阳新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首先,我代表中共阳新县委、阳新县人民政府和百万阳新人民,向各位媒体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并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阳新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即将过去的2022年,是阳新极不平凡,极为不易的一年。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发扬“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作风,创新开展“双月述评”,全力奔跑在项目现场一线,全力奔跑在经济主战场前沿,全县人民团结奋斗,有力有效推动了全县各项工作争先进位,交出了“再续精彩”答卷。农业产业起势良好,工业产量量质同升,第三产业稳中有进,房地产业稳健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亿元,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财政总收入突破40亿元大关,达到44亿元,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破30亿元大关,净增15亿元,达到35.6亿元,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主要经济指标综合排名连续三个季度全市第一。刚刚公布的县域经济中部百强,阳新实现四年四进位,位列第91位。

一年来,我们始终以工业强县为抓手,新型工业塑造新优势。扎实开展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全力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发展,品牌鞋服、精密制造、新材料产业影响力不断增强。牢固树立“技改就是最好招商”理念,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4个,完成投资25亿元。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16个。新增省级“专精特新”7家,总数达到14家。加快推进省级创新型县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93家。新增省级以上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2家、星创天地6家、专家工作站8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34件,总计达到412件。争取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5415万元。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特色产业基地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建立“6+6”招商体系,选聘 20 名招商大使,围绕生命健康、新型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和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6个,华博重工、诚德电子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大力践行“周末跑工地”和“一线工作法”,推深做实“一月一签约、双月一开工、季度一拉练”,6批次13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0亿的娲石6200t/d熟料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全球最大的机制砂生产线华新亿吨机制砂石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日益增强。

一年来,我们始终以优化布局为举措,园区能级取得新突破。坚持“四园驱动、多镇并进、城乡一体”,经济开发区调区扩区3000亩,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快建设,综合考评在全省同类开发区中位列第13位。滨江工业园循环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建设。黄石国家农科园农产品加工园建成标准厂房2.26万平方米,污水、自来水、道路、通讯等管网建设全面完成。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完善出台镇域经济“两税”考核办法,富池镇中部百强四年四进位,兴国镇、富池镇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专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枫林镇压力容器精密制造产业园入驻关联企业22家。先进制造产业园九宏科技项目、华清机械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已有中培电子、恒驰电子、华音电子等9家企业落户,年产值达30亿元。宝加产业园和汽摩配产业成功盘活。

一年来,我们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营商环境实现新优化。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全力推动营商环境重塑。深入开展“双百”活动,严格落实稳增长政策,减税降费15.5亿元,无申请兑现拨付资金2341万元,阶段性减免房屋租金1110万元,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新增贷款50.1亿元,较年初增长18.73%,贷存比提升至69.28%,腾升科技登陆新三板。坚持“亩产论英雄”,成功盘活企业5家,处置闲置土地490亩。新增市场主体3.8万户,总数达到近10万户。出台并逐条落实优化营商环境100条,项目代办、免申即享、七证同发、“四零服务”等改革落地落效,3项先行试点改革获省级表扬。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000余个,为项目落地提供精准跟踪服务。坚持刀刃向内,聘请企业家担任营商环境监督员,大力开展行政执法队伍教育整顿,扎实开展电视问政,严查各类破坏营商环境的违法行为,营商环境加快好转。

一年来,我们始终以挖潜增效为动力,第三产业迸发新活力。出台促进汽车、房地产消费政策,带动销售商品房200余套,发放补贴232.8万元,商品房销售面积69.1万平方米,增长3.4%。积极开展夏秋消费季、“惠购湖北”等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兴国镇入选全省消费强镇“三十强”。大力发展电商物流,全面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建设县级供配中心3个、镇区服务网点74个、村级站点380个,快递日均收发件20万件以上。浙联鞋业入选省级重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验收。排市滴水涯创建3A景区。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改造升级,仙岛湖欢乐岛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王英高山村入选全国旅游名村。举办首届“仙岛红”茶文化旅游度假节等活动,全年接待游客5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

一年来,我们始终以三农工作为重心,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统筹整合衔接资金5.8亿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608个。常态化开展入户排查、部门预警工作,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打牢农业基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整治“非粮化”“非农化”耕地2033亩、撂荒地7613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4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9.58万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聚焦“五个一”特色产业,新发展特色种养殖6.75万亩。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总数达到42家。新认证“二品一标”4个。大力推进共同缔造,白沙同斗等10个村入选全省共同缔造试点村。两镇七村美丽乡村示范片加快建设。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群众房前屋后环境明显改变。

一年来,我们始终以城乡建设为重点,城乡面貌展现新魅力。抢抓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机遇,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高铁新区控制性详规完成编制。27个老旧小区改造焕新。2个农贸市场改造完成。新建口袋公园6座,伏虎山人防公园开园,努力让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打通断头路13条,城区路网更加畅通。新建智慧停车场11个、停车泊位292个。实施城市管理“十大”专项攻坚行动,全面禁止城区活禽交易及宰杀。拆除违建面积12万平方米,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抢抓国家实施“交通强县”、水利补短板等重大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交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5亿元,武穴长江大桥富池连接线、富池综合码头工程等项目建成运营,武阳高速公路阳新段、县综合客运枢纽站、富水富池至排市段航道工程、黄石电建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04公里,改造危桥55座。水利建设完成投资7.6亿元,富池口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富池二站新建工程开工建设,龙港河治理一期项目完工。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道路,成功创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强化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各级交办信访件“清零”。突出抓好建筑工地、道路扬尘和秸秆禁烧等整治,空气优良率84%。大力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整治入江排口115个,复绿长江岸线1812亩,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4个国省控断面地表水水质全面达标。强化重点湖泊治理,南湖—下司湖与菱角塘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基本完工,网湖水质逐年向好。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新增造林绿化5万余亩。总投资6亿元的静脉产业园投入营运,生活垃圾处理进入新阶段。

一年来,我们始终以共建共享为目标,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大力开展“一下三民”活动,认真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新增城镇就业6535人,扶持创业950人,技能培训1.6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和97%。新增保障性住房200套。新改建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11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175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抓好“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等工作,永兴小学等一批学校开班办学,中高考上线率持续上升。深入实施健康阳新建设,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乙”验收,荣获“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中医院城东新院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大楼投入使用,让更多、更好医疗服务惠及群众。

一年来,我们始终以安全稳定为底线,安全指数得到新提升。坚持底线思维,主动出击、主动应战,着力化解重大社会风险,加快提升安全水平。深化平安阳新建设,建立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一站式受理和化解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率达到84%。深入百日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力应对极端干旱灾情,组织人力13770人次、抗灾技术人员800人次、抗旱机械3515台套,灌溉农田面积45.1万亩次,实现大旱无大灾。以极端负责的态度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十五条硬措施”,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疫情防控总体安全,最大限度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面对11月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县人民发扬“小小阳新、万众一心”精神,及时启动临时管控,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各位媒体朋友,2022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压力,成功经受了新冠疫情的考验,战胜了极端干旱的侵袭,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攻克了一批啃骨头、拔钉子的难事,办成了一批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我们深深感到,富川大地实现的每一次进步、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省市的坚强领导,在于全县干部群众的拼搏奋斗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奋进新征程,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力打造“一个百强、五个示范县”,为黄石建设“两个城市、五个示范区”贡献阳新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阳新、支持阳新。借此机会,诚挚邀请大家经常深入阳新走一走、看一看,感受阳新奋斗的脉搏,见证阳新取得的进步,宣传阳新发展的成就。谢谢大家!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我们知道,大多数全国百强县都是工业强县。阳新提出奋进全国百强,在工业方面有哪些重要的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阳新县经信局局长柯登景回复: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抢抓机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县上下锚定奋进全国百强县的奋斗目标。一是经济形势持续向好。2021年各项经济考核指标综合排名全市第一,2022年1-11月,全县135家规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5.87亿元,同比增长16.2%,工业增加值增速11.2%,全市排名第一;完成工业投资133.93亿元,同比增长60.7%;增速全市排名第一。二是园区平台日益完善。近几年,新港园区、经济开发区、滨江工业园区、黄石国家农业科技园,园区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园区面积不断扩大,产业要素得到有效保障,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园区,四大主战场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三是主体数量逐年增加。1-11月,全县新增规上企业26家,完成目标任务的153%,居全市首位。全县规上企业达到135家。新进规上企业1-11月实现产值25.27亿元,拉动全县工业产值增长10个百分点。四是企业质量明显提高。鼓励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爱骑士体育、中培电子、天源化工、中环信环保等7家企业获得2022年省级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远大富驰高纯度硫酸二甲酯、奥莱斯绿色全钢子午线载重汽车轮胎等8个产品成功入选《黄石市工业名优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推荐目录》。全县共有32家规上企业获评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制造业实现研发平台全覆盖,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8家。五是政策争取获得实效。全面推进“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三年行动计划,1-11月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4个。去年以来,华新亿吨机制砂、娲石二期、携康科技、帝洲科技等7家企业成功获得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5415万元。六是融合赋能稳步提升。致力数字化改造提升,继续实施“一对一”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推动更多企业谋划实施智能化改造。1-11月,完成恒驰电子智能生产线、娲石水泥ERP一卡通管理系统等智能化改造项目16个。致力两化融合,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建设工程,加快5G基站建设,推动5G在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和创新发展。累计建设5G基站711个,完成投资2.8亿元,新增固定宽带用户40809户。七是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县工业创新项目建设指挥部跟踪督办的85个项目,总投资314.43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109.59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72个,开工率为84.7%;纳入统计库项目50个,投资总额188.15亿元,入库率为58.8%。湖北优科、新兴管业、娲石二期等省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八是企业服务明显优化。自“双百”活动开展以来,33位县领导及47个县直部门挂点对口服务80家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进规培育企业开展包保帮扶活动。收集整理交办23家企业在要素保障、证照办理、政策兑现等方面问题48个,均已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各位记者朋友,随着阳新县工业经济底盘进一步夯实,招商引资宜工宜业环境进一步优化。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阳新县奋进全国百强县的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

黄石日报记者提问:我们都知道阳新是农业大县,请问如何推动阳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阳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合仕回复:经过多年的耕耘发展,阳新农业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65万亩左右,发展以柑桔为主的水果种植面积15.96万亩、茶叶面积5.6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4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65.32万亩。农业“三品一标”品牌33个,省农博会金奖农产品16个,“阳新湖蒿”“阳新屯鸟”等地理标志品牌10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11家、家庭农场1126家。

阳新是农业大县,鱼米之乡。但是,我县农业总产值不足13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仅为0.26:1,也体现出阳新农业产业链条不强、韧性不足等问题。阳新要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必须立足并拓展现有的农业资源基础,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推进阳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农业经济全面增长、农民全面增收。一是稳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建大基地。保障粮油和肉食品等重要农产品,是农业强县的应有之义。我县将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从严从实抓好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和撂荒地整治的基础上,依托区域优势和资源特色,瞄准市场需求,统筹粮油生产和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特色产业发展,保证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30万吨左右,全力建设武鄂黄黄都市圈“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肉铺子”供应基地。二是持续打造农业“八大产业链”,强大产业。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理念抓农业。构建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依托军垦农业科技园,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有牵动性和辐射力的链主龙头企业,突出加工型、科技型、服务型企业一体培育,加快延伸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增值增效链条,打造“水果、茶叶、中药材、蔬菜、优质稻米、食用油、水产、畜禽及畜禽产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全链增值。加快农业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提升价值链。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冷藏库及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完善集生产、储藏、整理、保鲜于一体的城乡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发展农超对接、物流配送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实现由“种得好”向“销得好”转变。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抓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两大关键人和关键事。加快形成适度规模经营这一符合农业发展规律的良好局面,加大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工作力度,完善“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利益共享模式,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三是丰富乡村新业态,融合发展。树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挖掘和全面开发农业的生态、观光、文化价值,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以水果采摘园、特色农业示范园为抓手,打造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生态采摘、文化娱乐、休闲垂钓、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一园一主题、一园一品牌”的精品休闲农业园区,促进休闲农业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农耕文化传承、美丽田园保护、传统村落的挖掘和创新创意开发,开展美丽乡村“三年攻坚两年提升”行动,建设“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村庄,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游客提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四是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守正创新。坚持向科技创新要产能,大力推广良种、良机、良法,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突出全程机械化。大力发展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全面提升农机装备与应用水平,重点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蔬菜、柑桔、茶叶、油菜生产环节半机械化,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农业生产性服务,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健全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和“身份证”管理系统,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提升阳新农产品美誉度和市场公信力。

黄石广电网记者提问:今年以来,阳新县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在我市排名靠前,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请向大家介绍一下项目建设在助推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阳新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孔祥鹏回复:2022年我县主要经济数据成绩单: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5.51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排名全市第1;服务业增加值增速6.5%,增速排名全市第1;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增速排名全市第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8%,增速排名全市第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23.39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排名全市第3。财政总收入累计41.85亿元,同比增长62.5%,增速排名全市第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33.96亿元,同比增长90.5%,增速排名全市第1。应该说,我县保持着主要经济指标大部分名列前茅的良好态势,为黄石市实现“一个中心,五个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建章立制管项目。始终坚持“项目为王”,“项目是支撑”不松懈,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出成效、助发展。2022年,共谋划ABC类重点项目609个、计划总投资2384.4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422.6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89个、续建项目182个、谋划项目138个。A类项目(A类项目为必须开工项目)330个、计划总投资1232.5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330.1亿元。新建项目179个、续建项目151个。全县2022年“八个十”重点项目共80个、计划总投资454.8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115.7亿元。

优质服务推项目。倾力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聚焦企业“堵点”和“痛点”问题,组建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建立项目保姆专班,将“办公桌”搬到项目服务一线,为重点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县主要领导坚持周末跑工地,靠前服务全程跟踪督导,充分发挥“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帮助企业“少走弯路少跑腿”,为企业提供12证同送、“四零服务”、“七证同发”、安装“千里眼”等定制化服务。为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引领和支撑作用,我县成立以“县四大家”领导和相关县直部门组成的“1+7”项目建设指挥部推进机制。通过精准服务,有力抓实项目建设,截至目前,推进各类项目481个,160个新建项目已开工139个、开工率86.9%;竣工或投产项目53个,新建项目入库118个,华新亿吨机制砂、静脉产业园、恒驰电子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投产。

开工拉练促项目。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两月一开工、三月一拉练”,快速在全市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氛围。今年以来,我县组织集中开工活动6批次、开工项目136个,组织市、县项目拉练4批次,共拉练项目18个,涉及鞋业制造、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压力容器等方面投产项目。1-11月完成投资286.8亿元,增速24.8%,已入库项目135个。为加快项目建设,开展“保开工、快建设、促投产”百日攻坚行动,从2022年6月21日至9月30日,利用100天的时间,排定120个重点项目实施攻坚,目前开工率达到90%以上,竣工投产率达到80%以上。

跑步三争帮项目。点对点、心连心为企业雪中送炭,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添加润滑剂。今年两次赴京向赛迪顾问汇报对接工作、咨询奋进百强指标提升关键点,聘请赛迪顾问编制“中部鞋都”产业规划。高频次跑步前往省发改委“三争”,今年累计争取到位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3.09亿元,省重点项目11个(不含新港6个),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为7个企业申请中长期资金贷款3.6亿元,为2个项目争取金融性工具基金1.95亿元,全县共争取到位各类资金56.07亿元,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难题。

敢字当先谋项目。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重大项目谋划工作要求,“十四五”期间,我们共谋划七大类项目1418个、计划总投资1.02万亿元。2023年我县提前谋划重点项目636个、总投资2815亿元、2023年计划完成投资569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336个、总投资1238亿元、年度完成投资245亿元;续建项目183个、剩余投资817亿元、年度完成投资324亿元;谋划项目117个、计划投资760亿元。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项目强大支撑,2022年我们通过建章立制管项目、优质服务推项目、开工拉练促项目、跑步三争帮项目、敢字当先谋项目为我县十四五奋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打下坚实基础。明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掌握政策动向,用好用足项目2500万前期资金,做好项目谋划储备、资金争取、前期推进等准备工作,确保2023年对上争取只增不减,进一步完善细化2023年新开工、续建、谋划、社会资本投资和对上争取5个清单,为项目增量提质下足功夫,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上着力奔跑。

荆楚网记者提问:阳新县近年来发展势头好、奋进百强信心更足,营商环境请了很好的作用。请向我们介绍一下阳新县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情况。

阳新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孔祥鹏回复: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远靠环境。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目前我县的营商环境有起势,我们将通过持续改革让营商环境成为定势,最终要让其变成发展的优势。

一、明措施。建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机制,形成书记县长亲自抓、单位一把手带头干的比学赶超氛围。围绕省营商环境18项考核指标制定我县《补短板促深化强创新持续深化一流营商环境若干措施》100条硬措施,对全县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实行“销号制”管理,通过每月通报、双月述评、年终考核结硬账,截至目前,省市县重点任务综合销号率为99.51%。通过专门指导学习和加强宣传报道,县委宣传部评选“双月之星”,擦亮营商环境阳新“招牌”。截至11月30日,全县在中央、省、市党刊党台和主流媒体的新闻稿件共计1439篇,其中中央级媒体49篇,省级媒体936篇,市级媒体454篇。

二、创亮点。从县内17家民营企业和3个相关部门聘请了20名优化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颁发聘书和监督员证,赋予监督员“四个直接”权利,对营商环境重点工作进展和效果进行跟踪监督。成功获批建设“一体四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取消企业内部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的考核发证及强制检定、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建立税收营商环境“负面清单”等4项省级先行区创建改革事项。通过辣味十足的电视问政、评选“十佳案例”、营商环境“双月述评”,突出营商环境典型经验,提升企业发展信心。

三、见实效。花香蝶自来,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截至9月底,市场主体总数达96642户,同比增长71.67%,其中企业总数18602户,同比增长48.03%,新增规上工业23家,完成率153%,新增产学研合作企业30家、29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携康科技入选省“瞪羚”企业和科创“新物种”企业,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特色产业基地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十二证同送”、交房即办证、免申即享、“一网通办”等多项改革落地生效,为企业和市场主体带来更多更好的获得感。“宝”马吃了回头草、爱骑士老板卖房回乡办厂、隆志鞋业快速投产创造“赐昌速度”等故事深入大街小巷,引得巨贾富商纷至沓来。

2023年,我们将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能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作为营商环境目标,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以更大力度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把“控制成本为核心”的营商环境各项改革推向深入,积极探索、勇于破冰。对标国家和省里要求、先进地区经验、企业和群众期盼、奔跑型政府要求找准差距,靶向施治、标本兼治,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增加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奋力挺进全省营商环境“优异”等次。

湖北日报记者提问:2021年阳新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省二类县市区中率先突破20亿元,达到20.7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也一直在全市领跑,请简单介绍下?

阳新县财政局局长徐国梁回复: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阳新县财政局坚持贯彻市县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黄石贡献阳新力量。

1、在提升财政实力上,做好“加”法。一是以高度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多措并举组织收入。截止目前,阳新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3.64亿元,占年初预算36.35亿元的12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5.2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48%,超额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任务。二是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对各部门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使用完的结转资金,收回统筹使用,今年以来共统筹各项存量资金8042万元,增加了县级可用财力。三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跑厅进局”力度,夯实产业发展及项目建设资金保障,截止目前,我县共计争取上级资金58.02亿元。与2021年实绩54亿元,增加4.02亿元,占比107%。

2、在节支减负上,做好“减”法。一是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硬化预算约束,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常态化坚持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累计压减一般性支出约7900万元。二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把该减的税减到位,该降的费降到位,用财政收入“减法”换取企业效益和市场活力的“加法”。截止目前,阳新县办理增值税留抵税退税82519万元,出口退还增值税5510万元,福利企业退税201万元,资源综合利用退税1423万元,汇结算和其它退税3858万元,共计办理退税93511万元,全力缓解纳税人资金压力,为企业注入减税活力。

3、在发挥资金效益上,做好“乘法”。一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进一步激发县域小微企业发展活力。1-12月共拨付招商引资政策兑现资金1965万元,“无申请兑现”惠企政策资金2341万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金580万元,惠及企业36家,大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纾困发展。二是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截止目前,阳新县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1.26亿元,保证了16万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就业补贴支出3200万元,为疫情期间农民工、大学生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持;发放社会救助资金2.6亿元,保障了4万余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兜牢了民生底线。支持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目前已经拨付1000万元,支持G106国道沿镇至黄土坡改建工程项目,已经拨付资金10000万元,有力地保障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三是兜牢基层财政“三保”底线。按照“县级为主、市级帮扶、省级兜底、中央激励”的原则,在主动争取中央、省市大力支持的前提下,县财政积极贯彻落实兜牢“三保”底线的要求,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持国家标准的“三保”支出在“三保”支出中的优先顺序,有力保障了我县的“三保”支出,确保全县财政运行平稳有序。2022年“三保”预算支出50.55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9.39%。截止目前,2022年三保支出累计完成42亿元。“三保”支出均按照支出需求足额安排到位。四是多措并举助力疫情防控。认真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截止目前,累计拨付防疫资金1.2亿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4、在持续深化改革上,做好“除”法。一是全面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对成熟度较高、推进较快的项目保障其资金需求。加快转移支付的下达进度,尤其是直达资金,严格按照上级指示要求,及时准确分配下达。强化资产管理。杜绝资产的损失、闲置和浪费。加强政府采购管理,2022年,政府采购信息系统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无缝对接,逐步实现“无预算不采购”。二是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突破体制机制上的瓶颈和障碍,不断提高县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止目前,阳新县已划转移交账面资产109.34亿元,涉及企业77家。其中城发公司39家,资产108亿元;交建4家;农发公司34家,资产1.33亿元。三是加强财政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大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改革,2022年本级项目支出全面实行目标管理。全面落实“三重一大”要求,健全内控制度、规范决策程序、提高运行效率,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奋勇争先担使命

再续精彩进百强

阳新永远在路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