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新闻发布会

黄石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阳新县这些情况→

发布时间:2023-12-27 15:57 来源:黄石发布

今天(12月25日)下午

黄石市

“打造增长极 建功先行区”

主题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

(阳新县)

在市政府4号会议室举行

● 发布人

杨   波 阳新县委副书记、县长

黄锡水 阳新县发改局局长

卢长林 阳新县人社局局长

柯登景 阳新县经信局局长

徐国梁 阳新县财政局局长

● 主持人

丁元拾  黄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发布会上

阳新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波

通报了

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阳新发展历程中披荆斩棘、承压奋进的一年。一年来,阳新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强县工程建设,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聚焦经济建设,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实现三年三跨越,经济总量进入全市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亿元,增长16.4%,在全省79个县市排名前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增长8.6%;服务业增加值196亿元,增长8.5%;外贸进出口184.9亿元,增长483.6%;主要经济指标综合排名连续21个月全市第一。县域经济考核挺进全省二类县前十(第9位)。中部百强县进位至第84位(上升7位)。入选全省“双集中”试点县,荣获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聚焦流域治理,安全基础得到新夯实。筑牢流域安全堤坝。富水流域入选全省流域综合治理两个试点之一,完成编制《阳新县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三溪河等5条河流纳入全国中小河流名录。富池口泵站更新改造、富河防洪治理二期等项目基本完成。筑牢水环境安全底线。大力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163个长江排污口完成整治,整治网湖入河排污口69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整治“非农化”“非粮化”土地2.87万亩、撂荒地1665.4亩,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72.72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9.72万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推进秸秆禁烧等治理,空气优良率保持全市领先。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加快建设,新增主次干道垃圾分类点360个。深入推进“林长制”。封山育林3.66万亩。

聚焦新型工业化,工业倍增实现新突破。新型工业日益壮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生物医药、绿色建材、品牌鞋业、智能制造等产业优势不断扩大。预计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80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第一次工业倍增。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45个,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18个。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瞪羚”企业8家。园区承载日益增强。经济开发区综合评价升至全省同类开发区第8位,医药健康总部经济示范园入驻企业18家,“鞋都小镇”入选湖北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滨江工业园医药化工园区通过全省合格园区复核认定,总投资100亿元的远大生物及配套项目开工建设。新港园区棋盘洲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总投资87亿元的弘盛铜业建成投产。黄石国家农科园农产品加工园建成标准化厂房5.26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企业服务中心、仓储冷链中心基本建成。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入选“科创湖北”试点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413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镇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实现全覆盖。

聚焦新型城镇化,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入选“双集中”试点。抢抓入选全省“双集中”6个试点县机遇,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1411”工作体系,总投资42.48亿元的10个“双集中”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老旧片区13个。新建口袋公园10个。新增智慧停车场9个、智慧停车泊位2879个、充电桩200个。扎实开展城市管理“十大”攻坚行动,拆除违建20余万平方米,完成三大主干道四条支干道蜘蛛网整治。完善基础设施。武阳高速开通运营,所有镇区15分钟上高速。县综合客运枢纽站等基本完工,G106沿镇至黄土坡段、富水富池至排市段航道等工程加快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支网工程延伸至白沙、陶港等镇区。

聚焦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发展现代农业。新发展“五个一”特色产业4.2万亩。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新增“二品一标”产品3个,“富川红、阳新芽茶”荣获中国武汉茶业博览会金奖,阳新屯鸟被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阳新柑桔、网湖鳙鱼成为黄石首批进入盒马鲜生农产品。建设和美乡村。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四看四比”活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王英、三溪“两镇七村”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建改农村户厕3025户。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95 公里。富池、枫林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巩固脱贫成果。统筹整合资金5.22亿元,实施项目1328个。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精准落实医疗、教育、住房等帮扶政策,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聚焦项目为王,项目建设再创新纪录。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聚焦招大引强,签约重点项目15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总投资110亿元的远大制剂项目落地,农科园落户企业达到12家,开启了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新赛道。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总投资850.1亿元的248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举办、参加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7批次,总投资833.2亿元的186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0亿元的娲石绿色建材6200t/d熟料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对上争取强劲有力。深入开展“双月述评”,全县上下掀起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新热潮,争取省级以上政策27项,数量全市最多;14个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库;争取各类资金77.06亿元。

聚焦扩大内需,市场消费迸发新活力。扩大文旅消费。洋港百洞峡、仙岛湖欢乐岛等建成营业,排市滴水涯被列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单,举办文旅节庆活动22场,全年接待游客6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4亿元,分别增长21.5%和22.8%。扩大日常消费。积极开展爱心消费券等各类消费活动14场,有力促进了消费加速提振。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实现全覆盖,建成村级服务站点327个,快递收发件量8760万件、增长15%。电商网络零售额13.5亿元、增长47%。扩大大宗消费。成功举办第二届房交会,销售商品房554套。全年销售商品房5885套、68万平方米,增长10.1%。9家建筑总承包企业晋升一级资质,成为全省拥有一级建筑总承包资质最多的县市。

聚焦深化改革,营商环境塑造新优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优化营商环境“70条”基本落实到位。市民之家“3+3”政务集成服务模式改革落地。15项改革事项入选全省先行区试点,数量全省县市最多。营商环境评价两年进位40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完成国企薪酬制改革,3家平台公司完成融资72.5亿元,县农发、交建获评2A信用等级。坚持亩产论英雄,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761亩、闲置土地749亩,盘活僵尸企业8家。市场主体持续壮大。建成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服务平台,兑现招商引资政策资金 6897.6万元,惠企资金2836.3万元。新登记市场主体1.3万户。开票纳税人达到7106户,增长24.3%。新增“四上企业”(含大个体)108家,取得历年最好成绩。

聚焦群众关切,民生保障交出新答卷。社会保障提质扩面。举办“春风行动”保就业促用工招聘会38场,促进就业1.4万余人。新增城镇就业6687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4套。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亿余元,社会救助、孤儿等保障标准提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8所,新增学位6600个,高考600分以上人数达到207人,一本上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大楼等项目有序推进,提档升级村卫生室100家。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90户,5家老年人幸福食堂投入使用。成功举办全省龙舟公开赛(阳新站)等一批赛事。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覆盖推进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持电信网络诈骗严打整治高压态势,顺利退出全国负面排名前100名。大力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即将过去的2023年,阳新县上下始终保持冲刺状态,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2024年,阳新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强县工程,以推动“双集中”为抓手,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奋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为黄石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提供阳新支撑。

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水平发展。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完成富池二站新建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三溪河等小流域治理,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新双十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住阳新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四条底线。

坚持以“双集中”为切入口,推动新型城镇化。大力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老城更新,加快高铁片区建设,实施五个人口聚集行动,进一步加强县城精细管理,加快打造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坚持以第二次工业倍增为目标,推动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开启第二个工业倍增工程,加快以产业集群化推动产业链条化、数字化、融合化发展,不断增强园区承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提升阳新县工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坚持以强县工程为抓手,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盯“四化”要求,大力发展一壶油、一片叶、一只屯鸟、一条鱼、一篮果“五个一”产业,打造50个和美乡村,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走出一条具有阳新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坚持以扩大内需为动力,激发经济活力。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力以赴推动“八个十”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扩大市场消费,让有效投资“活”起来,消费马车“跑”起来,为阳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坚持以共同缔造为载体,改善民生福祉。坚持以民为本,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升卫生养老水平,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深化平安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发展更有温度、生活更加温情、人民更感温暖!

阳新县相关部门负责人

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Q:阳新县将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强县工程的主要抓手,被湖北省纳为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发改局作为牵头部门,请谈谈具体做法?

A:阳新县发改局:自今年9月,被选为全省6个城市和产业集中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之一以来,阳新县先行先试、克难攻坚、积极探索,形成“1411”工作体系。“1”为总体方案,“4”为绿色低碳县城规划建设提升、县城人口聚集促进、县城公共服务配套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提升4个行动方案,1个“双集中”政策清单,1个“双集中”重点项目库。力争到2025年,实现“人口向县城加快聚集,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达到全省市级平均水平,产业发展质效显著增强,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公共服务水平全面进步,县城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分别达到50平方公里和50万人口,建成武汉都市圈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下一步,阳新县发改局将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推动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要求,做好4个方面:

一是推动绿色低碳县城化。统筹县城建设发展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推动高效集约空间布局。坚持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动绿色低碳建筑、绿色节约设施、绿色低碳交通体系、绿色宜居人居环境建设。以创建园林城市为抓手,2025年建成口袋公园36个,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1%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达到43%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平方米以上。

二是推动人口集聚化。坚持“到2025年县城预计新增城区常住人口4万人以上”目标不动摇,从阳新是人口大县、外出务工大县、农业大县、库区县的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人群,稳步实施聚人行动。通过摸清在外务工人员底数、解决农村人口进城需求,综合运用8大类27项双集中配套支持政策,加快释放双集中政策红利,促进返乡就业、农村人口进城、大学生和中职学生回乡就业、新阳新人、整体搬迁五类人口加快聚集。

三是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聚焦民生,大力强化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促进社会保障服务不断提档升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育方面,到2025年新增城区幼儿园9所,义务阶段学校2所,改扩建学校2所,新增各学段学位2万个。医疗方面,到2025年,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市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达到20家。住房方面,到2025年,城区新增保障性住房700套、公租房3200套、城区商品房达到8万套,满足居民住房需求。

四是推动产业集约化。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大力推进生物医药、绿色建材、品牌鞋业等3个特色产业集聚成势、链式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突出抓好产业链协作、供应链配套,按照“一区三园”+农科园的发展格局,提升园区水电气路公交等保障力度,全力推进产业向园区集聚。

Q:阳新作为百万人口大县,我们怎样促进外出人口返乡就业创业,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A:阳新县人社局:今年来,阳新县委县政府紧扣奋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目标,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出台阳新县城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促进就地城镇化实施方案。围绕人口集中,我们坚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扩大返乡人口县内就业吸纳口径规模,打造城区镇区双轨就业覆盖模式,促进外出务工人口返乡就业创业,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就业底线。

一、优化返乡人口县内就业服务。

一是扩大返乡人口县内就业吸纳口径。加强企业用工和返乡人员就业需求摸排对接,鼓励企业岗位扩容、工种扩容、硬件扩容,实现返乡就业人口全口径转移就业,到2025年完成吸纳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1万人以上。

二是持续开展返乡人员专场招聘活动。年底前至2024年3月份,持续开展不低于50场“春风行动”和“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活动,促进返乡农民工在县城就业。

三是打造“阳新鞋匠”国家级劳务品牌。加快县域鞋企申报制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开展返乡人口制鞋技术培训和技能认定,促进更多返乡劳动力和返乡鞋匠实现接续就业。

四是加大零工驿站就业对接效率。2024年、2025年每年新建5—10个零工驿站,引导大龄返乡劳动力到城镇从事保安、保洁、护工、快递等门槛低、灵活度高的岗位。

五是兼顾返乡人口在镇区就业增收。鼓励县内劳动密集型重点企业在返乡闲置劳动力比较集中的偏远镇区,开设分厂或加工点;开辟镇区灵活就业帮扶通道,发放灵活就业补贴,让返乡人员实现增产增收和便于照顾家庭。

二、改善返乡人口县内创业环境。

一是实施资智回乡工程和头雁回归工程。建立在外阳新人创业需求库,鼓励能人返乡创业,吸引有资源、有人脉、有产业的在外技术能人和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争取2025年实现返乡创业2000人以上。

二是支持返乡大学生来阳留阳创业。大力开展“才聚荆楚·智汇黄石”和“富川英才”引才活动,引导支持返乡大学生到电商产业园等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力争到2025年新增大学生青年就业创业3000人以上,

三是持续释放创业政策红利。提高贷款额度,简化经办流程,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个体和中小微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20万元和300万元的贴息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条件的返乡人员首次创业给予一次性返乡创业补贴5000元。

三、加大力度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一是鼓励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地就业。调整就业帮扶车间一次性吸纳奖补标准,从之前的1000元调整为现在的 2000 元,稳定返乡脱贫人口就地就业。

二是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对重点群众托底安置。对大龄失业人员、脱贫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低收入群体,适当开发基层保洁、保绿、防火和河湖治理等服务类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

三是持续开展专场招聘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雨露计划毕业生、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通过公开招考、项目制招聘、劳务协作、人才夜市等方式开展就业帮扶。

四是改善易迁安置点和退捕渔民区域就业服务。设立5—10个易迁片区人社服务窗口,实现易迁安置点和退捕区专场招聘会全覆盖,助力易迁点闲置返乡劳动力和退捕渔民就地就近就业。

五是推进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向困难群体倾斜。开展城镇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岗前培训,力争到2025年培训各类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

Q:阳新县大力推进工业倍增升级,工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请介绍一下阳新县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的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A:阳新县经信局:今年来,阳新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是工业产值实现倍增。1-10月,全县143家规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88.08亿元,同比增长122.29%;完成工业增加值104.21亿元,增加值累计增速为58.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4个百分点;上半年,阳新县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在全省赛马制考评中名列三类县市区第一名。

二是项目建设势头延续。1-10月完成工业投资91.3亿元,完成技改投资31.9亿元,同比增长95.9%;全年负责推进的63个重点工业项目中,开工项目55个,开工率达到87.3%,投产项目36个,投产率达到57.14%。

三是企业培育成效明显。全年实现进规企业20家,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18个;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家;新增省级单项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各1家;新增全省劳务品牌领军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3家。

下一步,阳新县将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具体抓好到“六个坚持,提升六个力”。

一是坚持园区建设,夯实园区承载力。坚持“全县一盘棋”,推进产业、城市集中发展,坚持“园区化、集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园区产业布局,以产聚人、以产兴城。

二是坚持产城融合,提升产业凝聚力。绿色建材产业以华新、娲石为龙头,打造全国中部建筑材料生产基地;生物医药产业以远大、朗天、携康为龙头,打造鄂东药谷;品牌鞋业以宝加、隆志、可兴为龙头,打造中部鞋都。积极对接武鄂黄黄都市圈,探索发展绿色铸造产业,把阳新打造为武汉都市圈智能制造产业相配套的重要基础工业生产基地。

三是坚持企业培育,增强主体竞争力。加大对中小企业进规培育力度,落实中小企业成长奖励制度,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头部企业。

四是坚持经济转型,提高产业创造力。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能,扩大先进产能。加快全县工业互联网智慧平台建设,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

五是坚持破解难题,提高要素保障力。破解土地要素、金融要素、物流要素、人才要素的制约,强化政策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省供应链平台,在生物医药、品牌鞋业、智能制造等领域,有效串联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高效协同和安全韧性。

六是坚持绿色低碳,确保发展长效力。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围绕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领域,推进高耗能高碳排放的设备系统节能改造,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推进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和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全覆盖,探索实施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差别化供给政策。

Q:当前我省多地财政收入增幅明显放缓,阳新县财政收入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总趋势,有力保障了“三保”和各项重点项目支出。请简单介绍一下。

A:阳新县财政局:今年,阳新县财政工作延续“稳字当头、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主要做好“开源”“节流”“优支”三方面文章。

千方百计挖潜增收,做好“开源”文章。

一是聚焦财源建设,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民营企业创造更良好、更安心的环境,打造政银合作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深化政采改革,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二是聚焦非税收入,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充分发挥阳新县优势,挖掘非税增收潜力,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努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

三是聚焦向上争取,蓄积地方发展动能。抢抓积极财政政策机遇,精准谋划项目,积极与上级沟通对接,协同相关部门做好“三争”工作任务,元月至今,阳新县向上争取各类资金76.11亿元,增幅12.8%,比2022年实绩59.35亿元增长28.2%。特别是债券资金阳新县

今年已争取到31.76亿元,相比去年实绩19.54亿元增长62.6%。

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做好“节流”文章。

一是加大过紧日子力度。坚持政府部门过紧日子思想,用政府的紧日子,换人民群众的好日子。把紧预算支出关口,大力压减支出,严禁铺张浪费,集中财力多办事、办好事。

二是加大预算约束力度。坚持“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原则,强化事中管理,严格预算执行和纪律约束,持续在预算执行中“纠偏”。

三是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强化资金统筹,按政策规定清理结余结转资金,化零为整,集中财力办大事。

通盘谋划科学统筹,做好“优支”文章。

一是兜牢“三保”支出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2023年“三保”支出年初预算数50.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数101.69亿元的49.89%,占可用财力预算数的56.32%,确保了全县财政运行平稳有序。

二是保障民生优先支出。元月至今,阳新县教育支出17.75亿元,基本养老保险支出30.13亿元,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0亿元,有力保障了阳新县各项民生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支持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紧盯重点产业、项目、企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和引导作用,支持高质量发展。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为重点项目推进做好资金要素保障和服务管理工作,推动项目早落地、早运营、早见效。(方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