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大事记①

来源:[县委宣传部] 日期:[2022-06-28 09:35]

1949/10/1县人民医院开业应诊。

1949/10/2县城500人隆重集会,举行升国族仪式和游行,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各区亦举行盛大庆祝活动。

1949/10/1召开农民代表大会,成立县农民协会。

1949/12/1召开首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阳新县工作委员会,郭刚任书记。

1949/12/27全县第一次征兵132人。

1950/1/1本县废保甲制度,建立区、乡人民政权。全县划5区1镇:一区(太子)、二区(白沙)、三区(木港)、四区(三溪)、五区(龙港)及城关镇。下辖135乡,639行政村,并组织639个村农民协会。

1950/2/7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城关举行,到会代表217人。会议通过关于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生产备荒、发展工商业、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等6项决议。

1950/2/27全县组织万余民工培修四顾、成真、海口、菖湖等4条长江干堤,完成土石方30多万立方米。

1950/3/1全县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1950/5/1成立中共阳新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1950/8/1县建立收音站。

1950/10/1召开全县第一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

1950/11/1全县人民踊跃交公粮((稻谷)842.6万公斤,超过任务20.9万公斤。

1951/1/1县城开通有线广播。

1951/1/1中共阳新县委在第六区高椅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

1951/2/25全县5区1镇改8区1镇,辖129乡及8个乡级镇。

1951/2/1阳新堤防管理段成立,隶属长江水利委员会中游工程局大冶修防处。

1951/3/1全县植树76.31万株。

1951/4/6召开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发展工农业生产、於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等项决议。

1951/4/23全国抗美援朝总会阳新分会成立。此后,各界广泛开展抗美援朝活动,捐献飞机、大炮款18万元。

1951年中南水利部和省水利局派员查勘富水流域,并拟定治理措施。

1951/8/7中央人民政府南方革命老根据地慰问团湘鄂赣分团三分队抵县城。先后走访烈军属,举行座谈会,赠发毛主席像800张、毛主席纪念章4500枚、毛主席题词4500份、慰问信4300份。

1951/10/1全县8区1镇129乡,改11区1镇238乡。

1951/10/1成立县土地改革委员会,全县分3批开展土地改革。

1952/1/4召开县第一届第一次工商业代表会,正式成立阳新县工商业联合会,程华珊任主任委员。

1952/3/1举行第二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表彰特等劳模1人,一等劳模2人,二等劳模30人,三等劳模45人。

1952/5/11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县城举行。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增产节约、争取农业大丰收、开展“三反”、“五反”等7项决议。

1952/6/8大冶专署撤销。本县划归黄冈专署管辖。

1952/8/5全县党政机关及文化教育等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实行公费医疗。

1952/8/1县内开展查田定产,查实田地总面积73.35万亩,核定常年产量11869万公斤。

1952/9/1在洪桥、下街、率洲、黄坪等乡试办39个信用合作社。至1954年底,全县139乡均建信用社。

1952/10/1首次在县城召开物资交流会,历时10天,成交额65.3万元。

1952年全面进行土改复查。

1952/12/1省卫生厅副厅长孙光珠率调查组来县考查血吸虫。此后,阳新列为湖北省血吸虫路重疫区之一。

1952/12/31县直机关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至1953年7月结束。

1953/1/9召开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会后办理人民代表提案22件。

1953/1/26省人民委员会确认阳新为全省5个革命老根据地重点县之一。

1953/1/1城关工商业开展“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4月结束。

1953/2/1县、区、乡均建人民武装委员会。

1953/2/1县设农业技术指导站,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

1953/3/1召开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阳新县妇女联合会。

1953/4/1省湖泊调查队来县,普查阳新大中型湖泊,并绘湖泊分布图。

1953/4/1土地改革结束。

1953/4/3阳新县选举委员会成立。

1953/6/1省人民政府秘书长何定华率工作队来本县下昕石门、显湾、港边、坪湖林、湾口6乡开展普选试点工作。翌年7月,全县开始第一次普选。

1953/8/1县城工商界捐资兴建县人民剧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570平方米。1983~198年翻修改建混凝土结构,面积1359平方米。

1953/9/1成立阳新县血吸虫病防治组,隶省血防所。

1953/10/16在县城召开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成立阳新县县工会联合会。

1953/11/1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禁止自由买卖。

1953/11/1县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学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会后,各区召开党团员骨干学习班,2000余人参加学习。

1953/12/1经省政府批准,,第五区(小箕铺、大箕铺)划归大冶县管辖。

1953/12/1首次开展人口普查,全县9.51万户,343256人。

1954年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8个:白沙乡新星社、新生社、新灯社、新明社,平原乡共和社、火星社,白杨乡新和社,洪桥乡红色社。至11月初,全县建89个初级农业社,人社农户2054户。1955年底,初级农业社增至2206个,人社农户占总农户74.91%。1956年,掀起初级社转高级社高潮。10月,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初级社全部转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占总农户99.68%。

1954/4/1县血吸虫病防治组改为县卫生科血防组。

1954/5/1连降暴雨,降雨量900余毫米,江水迅猛上涨。6月16日.洪水涌进县城,深处逾3米,,街道行舟。县政府调集2万名民工上江堤防汛抢险。7月13日,海口江堤溃口。县委、具政府紧急组织生产救灾,发放教济款69.16万元。冬,县政府采取以工代赈办法.组织民工1.8万人堵口复堤,整险加固30公里长江干堤,完成土石方48.96万立方米。

1954/7/10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获田区石玉湾召开。到会代表272人。

1954/7/21富池、枫林、木港、三溪等地安置黄梅县灾民16103户,7.17万人。上级政府先后派来西南、河南、湖北、黄冈及黄梅、红安6支救灾医疗队528人,为灾民防病治病。11月,黄梅灾民返乡。

1954/7/1因受特大水灾,猪瘟、牛炭疽流行,且饲料紧缺。生猪死亡1.51万头,占饲养量18.4%;耕牛死亡4898头,占饲养量16.8%。

1954/9/7县中学生开始享受人民助学金。

1954/9/15棉纺(针)织品统一实行计划供应,凭票证购买。1984年1月1日取消。

1955/2/1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役制,全县始征义务兵405人。

1955/3/22开始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政策。年底,全县定产12000万公斤,定购2071万公斤,定销643万公斤。

1955/3/1中共阳新县委作出《关于整顿与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决定》,全县农村分3批整党。翌年12月结束。

1955年竹林塘渔场围堤工程破土动工。年底,堤成闸就,围养水面5000亩。此为县内第-一个国营渔场。

1955/11/28县内第一座水库工程陶港查家湾水库破土动工。县水利局设计施工。翌年春建成,蓄水3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650亩。

1955/12/1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翌年底完成,过渡国营商业36人;公私合营137户,253人;合作商店215户,从业275人;代销店112户,从业115人;自销135户,从业144人。

1955年阳新汽车站建成,汽车客货运输日渐兴旺。

1956/1/4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到会代表281人。会议选带产生县人民委员会。

1956/1/17县人民委员会下设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

1956/1/1县召开手工业代表大会,开始对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年底全部完成。

1956/2/2省农业厅来县召开竺麻生产必现场会,黄冈、老感、宜昌、襄阳4专区15县150名代表参加会议。

1956/2/9县绿化委员会成立。

1956/2/25县境长江、富水沿岸区乡组织16支青年突击队,1662人,,栽树70万株,,绿化江河堤岸110公里。

1956/3/5召开全县第一次血防工作代表会议,,传达全国血防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人民积极投入血防工作。

1956/3/7县召开第六次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推选刘会福、梁端木、马辉森、罗金城(女)、柯盛之、陈亮斋等人为出席省劳模会代表。

1956/3/1农业实行“五改”(即单季改双季、旱地改水田、籼稻改粳稻、高秆改低秆、坡地改梯地)全县第一次试种双季稻6600亩。同时推广新型铁制犁耙,试用双轮双铧犁,广泛使用手推车。

1956/6/9中共阳新县委机机关报《阳新报》创刊,8开两版,公开发行。

1956/6/8中共阳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3名,候补委员3名。

1956/7/1县城首次开展灭蚊、灭蝇、防病大熏烟活动。

1956/7/1县委成立中心学习小组,县直机关和各区镇均建立学习领导小组,全县5000余人参加学哲学活动。

1956/8/10全国苎麻剥麻机试用研究会在县召开。国家农业部和湖北、四川、贵州、安徽、陕西、广东、广西、湖南、云南、河南10省区代表80余人参加会议。

1956/8/10经国务院批准,大德乡过路坑湾16户81人,耕地108亩,划归江西省瑞昌县管辖。

1956/9/1阳新县第一中学拆毁儒学主体建筑大成殿,在原址建简易礼堂。

1956/9/1国家农业部派员来曾港乡下堰村办百亩苎麻生产试验点。

1956/10/1县收音站改县广播放大站,向全县广播。

1956/12/1中共阳新县委设立书记处。1962年撤销。

1956/12/1县京剧团成立,1984年底撤销。

1957/1/10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在县城召开,代表238人。选举产生县人民委员会委员27人。

1957/2/1“苎麻状元”陈森茂赴京出席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1957/3/16中共阳新县委党校建立。

1957/5/22本县开展“反对官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整风运动,并动员社会各界人士以“大鸣大放”形式帮助共产党整风。冬,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开展反右派斗争。

1957/8/1湖北电影制片厂来县拍摄阳新苎麻生产纪录片。

1957/10/1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和国家农业部负责同志率全国苎麻参观团140余人,来县参观严麻生产。

1957/10/30彭德怀给县革命烈士纪念碑题词:“先烈之血浇成了革命之花”。并向县人民委天员会写信,赞道:“阳新人民的勇敢勤劳是突出的...对于中国革命是有重大贡献的。

1957/11/21县委组织工作队,分赴16乡226个农业社,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57/12/30阳新变电站建成,向城关地区供电。

1957年农垦部派工作组到富水下游地区考察,规划创办国有农场。

1957年全县组织1000人查螺队伍,深入湖区普查血吸虫,查出钉螺分布面积26.02万亩;平均密度每平方尺17.3只;感染率3.02%。血吸虫疫区7区1镇,人口21.95万人。

1958/1/1湖北省阳新淀粉厂建成投产。

1958/1/1省计委、农业厅、水利厅等单位负责人会同专区、县负责人查勘富水,确定“上蓄、中围、下排”治理方案。

1958/2/1县委召开农业会议,落实省委农业“大跃进”指标,全县掀起“大跃进”高潮。

1958/4/1大冶冶炼厂组织新冶探矿队,动工兴建赤马山铜矿。1960年1月,选厂建成投产。

1958/4/1县内第一座小水电站龙港牛鼻水小水电站建成发电。

1958/4/1县科协在陶港张谷才建第一口水压式沼气池成功。

1958/5/3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95人。

1958/5/1黄冈专区组建阳新龙港煤炭指挥部,先后有7县3万余民兵参加阳新煤炭会战。

1958/6/15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六十七速成中学、湖北省军区训练团、武汉军区四十三速成中学和河南信阳步兵学校1600名官兵来率洲创办军垦机械农场。

1958/6/1陶港王桥284名农民,在血吸虫疫水中抢割小麦,139人急性感染血吸虫病。经紧急抢救治疗,多数病人康复。

1958/7/11全省血防工作现场会在县召开,推广本县水上粪便管理和防治血吸虫病工作经验。

1958/8/12富水水库破土施工。黄冈专区12县6万水利大军会战。1966年全面竣工。

1958/8/15苎麻生产能手、获田区红光一社党支部书记邢宏林,赴京参加全国科普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1958/8/27县内第一个人民公社七一人民公社在白杨成立。

1958/9/1阳新县综合师范学校成立。设中级简师、初级简师、幼师、教师培训等6班,学生343人。

1958/9/1全民动员,大办钢铁,建8700余座小高炉,7.49万人参加炼铁会战,耗费资金近百万元。

1958/10/18创办阳新县卫生学校。设中医、医士、护士助产、药剂5班,学员500人。1985年,更名咸宁地区11生学校阳新分校。

1958/10/20成立阳新大学。

1958/11/3县除害灭病领导小组成立。全县开展“除八害”“灭八病”活动。

1958/11/10全县区乡体制改革,实行政社合一”,全县成立6个人民公社,实现人民公社化。

1958/11/30富水水库溢洪道大爆破成功,现场彩照被《人民画报》采用。

1958年龙港、三溪、白沙陶港等地发生流行行性脑膜炎。

1958/12/1跃进公社新合管理区下柯生产队队长柯盛之被评为全国柑桔生产劳动模范,赴京出席多种经营先进单位代表会议。

1958/12/1三溪公社八湘管理区总支书记邓新木,带领群众在湖区垦荒灭螺4000余亩、增产粮食25万公斤,荣获全国血防模范。翌年,出席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

1959/4/10县境陡降暴雨,持续14小时,降雨量126.9毫米。部分社队受灾严重。

1959/7/1百日大旱,塘堰干涸。全县54.5万亩中晚稻、红苕、杂粮受灾减产。

1959/8/1罗瑞卿、周小舟在县城接见县党政军负责人,详细询问阳新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情况。

1959/8/1县科协研制抛物面聚光反射太阳灶成功。

1959/9/25农业劳动模范梁增木、血防工作模范黄玉秀等赴京参加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

1959/10/1阳新县解放10周年成就展览在县工人文化宫开幕。

1959/10/18召开县委扩大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开展“反右倾”斗争。

1959/12/6中共阳新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阳新县城召开。选举县委委员26名,候补委员2名。

1960/1/5黄冈专区富池化肥厂年产4000吨硫酸设备安装竣工。

1960/3/4农村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年底,全县参加合作医疗30万人。

1960/3/25中共阳新县委召开4000人大会,纠正“五风”(共产风、浮夺风、强迫余令风、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会后,县委派出工作组445人,分赴农村社队纠正“一平二调”。

1960/4/6中央水利检查团张英、唐德斌工程师一行12人,来富水水库工地检查工作。

1960/4/7中央棉麻烟糖料检查团第三组,到金海、白沙、白杨等地检查指导工作。

1960/5/19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长张体学来富水水库工地视察。

1960/6/1县电影管理站站长郑高华、畈上邢幼儿园教养员胡桂英、曾港民校校长曹树猛、县血防站站长黄玉秀4人,赴京出席全国文教卫战线群英大会。

1961/5/1半壁山农场农工下疫水抢割油菜,618人急性感染血吸虫病。县人民委员会组织紧急救治。

1961/11/1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开始推行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翌年夏,普遍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并在短时间内推行“三自一包"(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包产到户),农业生产逐步好转。

1961/11/25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1962/1/1撤销中共阳新县委书记处。

1962/2/1中共阳新县委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立。

1962/4/1深入贯彻中共中央七千人大会精神,纠正“左”的错误倾向,自上面下开展甄别,复查“反右倾”、“反五风”案件。

1963/4/1共青团阳新县第四届代表会在县城召开。会后,响应毛泽东主席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全县共青团员和青年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

1963/6/11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举行。

1963/10/1县委遵照(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后称“前十条”)。

1960/10/1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全县组织1031人“社教”工作队,赴海口、太子两区12公社,开展“四清”(清理账目、工分、财务、仓库)运动试点。翌年8月,其余区、社分3批进行。1965年春结束。

1963/10/1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调查小分队,来本县山区调查,撰写《阳新县植物调查报告》。

1963/11/26县委推荐竹林塘养殖场大队长陶恒伦,以渔业业专家身份,参加中国渔业援助越南专家组。陶在越南受到中共中央访越代表团领导人接见。

1964/2/1副县长李俊峰出席全国第九次血防工作会议。

1964/2/1湖北医学院、武汉医学院、湖北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组成省血防工作队,随同黄冈专区血防工作组和黄石市血防医疗队来县,深入疫区,开展血吸虫病防治试点工作。

1964/2/23中共中央血防领导小组组长魏文伯来县视察血防工作。

1964/4/1全县农村推行早稻密植新技术,普遍使用划行器,规格4X6寸、3X5寸稻面均增产二成以上。

1964/10/5县内第一座中型水库罗北口水库破土动工,总库容1397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5万亩。翌年9月30日竣工。

1964/11/1县腌鱼加工厂制作卤鱼64.4吨,第一次出口罗马尼亚。

1964/11/1结合兴修水利,治理十里湖、上北煞湖、东西湖等8个有螺湖泊,消灭钉螺面积2.03万亩。

1964/12/1开展第二次人口普查。以7月1日O时为准,全县总人口393628人。

1965/3/15中国医学院寄生虫研究所、上海第一医学院和湖南、江西、安徽、湖北省寄生虫病研究所人员来枫林区下羊公社,联合办血吸虫病防护工作试点,探索湖沼地区急性血吸虫病流行规律与防治对策。

1965/4/1县城始建饮水站,居民第一次饮用自来水。1972年建成县自来水厂。

1965/5/16水产局股长孟宪荣參加中国渔业授助刚果(布)专家组。张启美以苎麻专家身份赴越南援助,传授种麻技术。

1965/7/10阳新县由黄冈专署划归咸宁专署管辖。

1965/10/12县内56公社445大队开展初步四清运动。翌年1月15日结束。

1965/12/1大德公社杨柳井大队党支部书记邹家亨,带领群众营造杉木林1000多亩,出席全国多种经营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1966/1/23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举行。

1966/6/1县委贯彻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精神,成立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并派出工作组进驻县一中、县高中、县人民医院、县剧团,领导“文化大革命”。

1966/8/1各级学校成立“红卫兵”组织。10月,城乡掀起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运动。

1966/9/9富水水力发电厂建成投产。

1967/1/27县直机关“造反派”组织向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夺权。自此,县内各级党政机关瘫痪。造反派内部大搞派性斗争,社会秩序混乱。

1967/3/15县人民武装部设立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

1967/4/10县人民武装部主持成立阳新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代行县委、县人委职权。

1967/7/1富池大闸建成并投入运行。

1968/2/20经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阳新县革命委员会。

1968/5/1县直造反组织分裂为“红派”、“反派”,争山头打内战,搞武斗。6月3日抢枪。23日起两派开始枪战,先后打死10人,打伤110多人。8月15日枪战两小时,打死武斗人员6人、无辜群众2人,打伤25人。

1968/8/1县成立清理阶级队伍领导小组。

1968/9/1县革命委员会组织“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老大难单位”,帮助开展“斗、批、改”。

1968/11/1县城召开民兵大会,成立阳新县民兵师,下辖区镇16个民兵团和县直大型厂矿民兵营1.2万人。

1969/1/1县革命委员会组织"贫下中农宣传队”,到农村基层进行“斗、批、改”。

1969/6/1县成立整党建党领导小组。农村分期分批开展整党建党。

1969/7/1富水上游连降暴雨,富水水库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泄洪闸门失控,造成富水中游两岸17.84万亩农田受灾。县革命委员会及时组织抗灾,并发放救灾款29.6万元。

1969/8/1跨越富水的兴国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1969/10/1县办鸡笼山铜矿,职工350人。1974年9月,改隶省冶金工业局。

1969/10/1国家邮电部、电信总局1700人来县半璧山农场创办“五七”干校。1972年,大部公司部返京,少数留电话设备厂工作。

1969/10/1咸宁地区七约山煤炭指挥部在海口区左家铺成立。1978年改属省煤炭工业厅,更名湖北省七约山煤炭矿务局。

1969/11/1全县集中3万劳力修建牧羊湖围垦灭螺工程。翌年年春竣工,扩大耕地面积4万余亩,消灭钉螺面积1.69万亩。

1970/2/1全县开展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一打三反”运动。

1970/5/5经中共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批准,成立中共阳新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1970/7/1县内第二座大型水库王英水水库动工兴建。设计蓄水6.36亿立方米。

1970/8/23中共阳新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产生中共阳新县第三届委员会,撤销中共阳新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1970/8/1县化肥厂动工兴建。1972年初投产。

1971/4/1丰山铜矿选厂建成试产。

1971/7/1通山县太平、杉木、东源3公杜划归阳新县管辖。

1971/9/30中共阳新县委举办行政22级以上党员干部整风学习班。学习毛泽东主席《我的一点意见》,批判所谓先验论、人性论、唯生产力论和阶级斗争熄灭论。

1971/10/1连通王英水库和蔡贤水库的王英隧洞正式动工,全长3333米。1974年竣工通水。

1971/12/27湖北省阳新师范学校在桃花庵设立。

1971/12/1军垦农场农药厂由县煤化局接办。1978年由军垦农场迁至大垴,1981年改名阳新县化工厂。

1971/12/1国家邮电部在老渡口建成电话设备厂(即五三六厂),生产自动电话机。

1972/2/6县委在城关地区召开批判林彪反革命罪行大会,重点批判林彪反革命纲领(571工程”纪要》。

1972/5/31县委制定发展林业“十四条”,确定本县“以用材林为主、用材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的林业生产方针。本年造林4.64万亩。

1972/8/1罗马尼亚渔业专家考察组一行3人,来县参观考察水产工作。

1972/12/1成立阳新县工农青妇联合办公室。开始恢复工会、农会、青年、妇女等组织活动。

1972年县委在宏卿公社办园田化试点,全公社组织4000名劳力平整土地,挖丘填坑,改港开渠。一冬春建成森铺畈、游荡湖园田3500亩。至1980年,全县建园田28处,面积5.79万亩。

1972/12/1县富池磷肥厂动工兴建。1974年投产后,改属咸宁地区煤化局。

1973/1/15县第三届妇女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自此恢复妇女联合会工作。

1973/1/1铺设县城至梁公铺油渣路面,长30公里,年底竣工。

1973/6/19县第五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1973/8/23县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11月,城关地区有90名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

1973/10/9中共阳新县委组成批林整风工作队,分赴三溪、龙港排市等地开展批林整风运动。

1973/12/1撤销工农青妇联合办公室,恢复共青团阳新县委员会。

1974/2/1县组织学大寨参观团,赴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

1974/11/19县委组织1000人路线教育工作队,分赴21公社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1974/12/1首次引进尼罗罗非鱼苗,分别在竹林塘、海口湖渔场饲养成功。

1975/2/1撤区并社,撤13区(镇),由50公社合为24公社、2镇、1林场。

1975/4/1中共咸宁地委和阳新县委率100余名作队员赴太子公社调查农村资本主义倾向,开展“割资本主义尾巴”。

1975/5/1余家山水泥厂迁至老渡口更名县水泥厂。

1975/9/1富池电排站动工兴建。1976年5月竣工运行。

1975年县富水下游治水灭螺工程指挥部成立,全县组织10万民工,治理富水下游湖区。

1975/12/1县社队企业管理局成立。1984年更名县乡镇企业局。

1976/1/1县组织25名农业技术员赴海南岛培育杂交水稻良种,收种1282公斤。此后全县开始广种杂交稻。

1976/10/1县城3万军民举行盛大集会游行热烈庆祝中共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

1977/7/1国家卫生部组织苏、鲁、豫、皖、鄂5省疟疾联防检查团,来大王、龙港公社检查疟疾防治工工作。

1977/7/28县水利局工程股股长、工程师胡隆咏,参加中国援助扎伊尔农业专家组。1979年回国。

1977/10/1欧阳山铜矿建成投产。

1977/11/1湖北省江河湖滩消灭钉螺科研会在县召开。

1978/1/1县电视差转站建成开播。

1978/2/1龙港公社女青年舒细旺,当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3/1南方13省、市、自治区耕牛血防工作会议在县召开,推广本县“硝硫氯胺”治疗耕牛血吸虫病经验。

1978/6/1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978/6/23县革委会副主任苗志强和县食品公司党支部书记董金义,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会议。县食品公司被授予“红旗单位”。

1978/6/25中央血防调查组一行6人,来县检查工作。

1978/7/24墨西哥淡水养殖考察团一行8人,来县参观考察水产生产。

1978/11/22中共阳新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1978/11/28阳新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1978/12/1香港竹帘公司贸易代表团一行6人,到枫林公社古寨岭参观乌哺鸡竹,并签订竹帘贸易合同。

1979/1/1召开县委扩大会议,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统一认识,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奠定思想基础。

1979/2/1开始对地、富、反、坏四类分子进行评审摘帽工作。至1983年,全部摘帽,并对地富子弟改定成分。

1979/3/1第一个全民义务植树节前后,全县1.7万人参加义务植树,城乡植树215.22万株。

1979/3/1日本协和株式会杜杜长田边利雄一行3人,参观古寨岭竹园和竹帘厂,并签订竹帘贸易合同。

1979/6/1全县组织2465名卫生医务人员和2803名干部组成头癣普查治疗队。普查60万人,查出病人2.7万人,免费治疗2.61万人,治愈率95.43%。获“全国先进单位”称号。

1979/7/1县第一中学高中一年级学生邓悠平1(5岁),以优异成绩考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1979/12/1阳新县列为国家建设淡水鱼商品生产基地县。

1980/1/1经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批难,“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正式奠基兴建。主体工程有纪念碑、纪念馆、烈士祠。占地427亩,建筑面积842.4平方米。1985年告竣。

1980/4/5架设阳新——富池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

1980/4/1县自行车零件厂生产"大字牌“自行外车辐条,参加春季广州交易会,首次与孟加拉国成交5万箩(每箩144支)。至1985年,累计外销东南亚各国26.2万箩。

1980/8/18境内连降大到暴雨,东湖、郝寨湖、袁广潮等处湖堤先后费口,受灾耕地19.3万亩。县革委会发放教济款107.57万元,发放贷款72万元。

1980/10/1首次开展地名普查工作。1984年12月,出版《阳新县地名志》。

1980/11/7成立县中医医院。

1981/1/23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成立阳新县人民政府,选举产生阳新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阳新县革命委员会。

1981/10/6全县开展山林稳权发证工作。翌年4月结束。

1981/10/18日本应庆大学医学部长浅见渡三,率日本寄生虫研究者代表团来县考察血防工作。

1981/12/1县第一中学体育教师傅斯均,获全国优秀体育教师金质奖章。

1981/12/1阮宜湾白钨矿筹建。1985年投产,日采选50吨矿石。

1981/12/1县通用机械厂生产"力士牌”梅花扳手,首次出口智利、挪威、比利时、菲律宾等国。

1981/12/1国家林业部决定在本县办意大利杨树速生丰产林试点。1982年,宝塔湖植意杨2万亩。

1981/12/1建县光荣院。

1982/1/1县麻纺厂动工兴建。1984年4月,第一期工程竣工投产。

1982/2/10中共阳新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1982)1号文件,重点讨论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副产品征派购任务合同制、农业科学技术联产承包合同制和干部岗位责任制。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7/12省第六届运动会少年游泳比赛在县举行。

1982/8/1银山冶炼厂5立方米小高炉建成。1984年7月8日投产,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炉”。

1982/10/5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玛丽娜、肖尔茨等3名留学生,来县考察血防工作。

1982/10/29中共阳新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第五届中共阳新县委员会委员30人,候补委员2人。

1982/12/1县畜牧局高级兽医师张顺祥,从事畜牧科研成绩卓著,出席全国第三次科学技术代表大会。

1982/12/1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以7月1日O时为准,全县总户数12.36万户,总人口669580人。

1983/1/1县委成立“两户一联”(专业户、重点户、经济联合体)领导小组。3~7日,召开“两户一联”代表会议,学习万里、陈丕显等中央领导同志对阳新县“两户一联”重要批示。万里批示:“要研究这些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陈丕显批示:“这是农村实行双包责任制后出现的新情况、好事情,把农村这股好势头保持和发展下去。并且在那些有推广条件的地方推广之”。年底,全县“两户一联”发展到29142户,占总农户25.9%。

1983/3/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阳新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成立政协阳新县委员会。

1983/3/19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综合组组长杨坤泉、省委书记关广富及常委王瑞生一行,来县调查研究。

1983/3/1县内首次进行飞机播种造林。至1985年,全县3次飞机播种17.17万亩。

1983/4/1动工兴建大(冶)沙(河)铁路县境内铁路线51.25公里,主要桥梁3座,隧洞3处。1985年,完成路基土建工程和部分桥梁、隧洞工程。

1983/5/1县内多次降大暴雨,累计降雨量800余毫米。7月,长江、富水大汛,境内出现1949年后第二次特大洪涝灾害。宝塔湖被迫破堤分洪。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全力以赴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发放救灾款126.62万元。

1983/5/20全国疟疾专题委员会何斌教授,来县考察疟疾防治工作。

1983/5/18海口公社太平、周堡、上严、军山、金星、凤凰6个大队,遭受龙卷风和特大暴雨袭击,39个生产队受重灾。

1983/9/23县“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成立。

1983/11/19日本旅游团一行23人,参观竹林塘渔场。

1983/12/5竹林塘渔场一网捕捞鲜鱼265吨,创网捞最高纪录。

1983/12/1本县被国家农牧渔业部定为全国推广省柴灶试点县。此后农村逐步推广省柴灶。

1984/2/1全县撤销人民公社,设区建乡。分设海口、太子、白沙、获田、三溪、王英、龙港、排市、木港、枫林、陶港、网湖、七峰13区和兴国、富池2县辖镇,3国有农场;建48乡、15镇和2个乡级办事处。3月,增设浮屠镇(县辖镇)。

1984/2/1县党政机关进行机构改革。部、办、委局由61个减至39个,精简行政人员353人。

1984/3/31县卫生防疫站刘映会,赴合肥参加五省疟疾联防表彰会,被授予“疟疾联防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1984/6/13国家主席李先念为“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题写园名。

1984/8/1县农业局农艺师李宗鎏参加中国授助扎伊尔农业专家组。

1984/10/1县接收武汉市阳新工业区铝厂,创办阳新铝厂。

1984/11/1李家湾铜矿破土动工。

1985/1/1取消生猪派购,实行市场市场调节。

1985/1/1全县广泛深入宣传贯彻《《森林法》。

1985/3/15湘鄂赣边区3省21县市负责人座谈会在县召开,商榷烈士陵园“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内容。

1985/4/21县地方病甲状腺肿防治工作,通过省地考核验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1985/7/17县血防站职工石裕法研制成功VX型血吸虫毛蚴投影放大机。经省有关专家鉴点.达到省级科研先进水平。

1985/7/20白沙区建材机械厂研制85g1.6型螺杆式锯石机和ZM20型柱式研磨机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

1985/7/1县内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改革。原等级工资制改结构工资制,由基础工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4部分组成。

1985/8/15黄颡口镇至蕲州镇汽车轮渡通航。

1985/9/1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县人民政府为653名教师解决家属子女商品粮户口996人。

1985/10/1成立县采茶剧团。

1985/11/16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刘广运率全国速生丰产林座谈会代表100余人,来县参观宝塔湖万亩意杨速生丰产林基地。

1985/12/12“氧化淀粉——固体粘合剂”在县葡萄糖厂研制成功。

1985/12/17中共阳新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中共阳新县第六届委员会,委员27人。

1985/12/17县博物馆在富池镇港下村发掘春秋时期古矿井遗址。

1985/12/26曾港乡李贵湾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民事调解工作先进集体。民调会主任李华山赴京参加全国第二次民调工作会议。

1985/12/1大德、东源、杉木乡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竣工通电。3贫困乡农民首次用上电灯。至此,县内11个贫困乡全部通电。

1986/1/18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在九宫山为阳新博物馆和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题写馆名。

1986/1/28宋家山差转站建成,相继开通湖北台、中央台电视节目和调频广播。1997年10月扩容,信号覆盖县内80%地区。

1986/2/1富池镇、排市区、综合农场获全国计划生育先进表彰。阳新为全省计划生育工作落后县。

1986年2月29日海口至蕲州八里湖汽车轮渡开航。

1986/3/1城区开通双港至化工厂首路公共汽车。

1986/3/25十里湖铁路桥竣工。11月9日,陈家冲铁路隧道贯通。大冶至沙河铁路阳新段于1983年动工建设,1989年6月1日通货列,1991年4月21日通客列,结束阳新县无铁路运输历史。

1986/3/1发放贫困户贴息生产贷款500万元。全县11个贫困乡有6.6万户34.5万人,年人均口粮180公斤、纯收入69元,为省定贫困县。1989年列扩大使用专项扶贫贴息贷款县。1991年列国家扶持的省定重点贫困县。

1986/4/6安全生产检查达369处乡镇小煤窑,其中247处通过验收,51处被封。4月,中共阳新县1473个基层组织参加整党,重新登记党员1.89万名(占94%)。5月,兴国中心集贸市场建成开市。城乡形成初级集市33个。2.4万农民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1986/5/13项目列省首批科技“星火计划”。次春始实施与之配套的“燎原工程”。县内企业与37所科研院校建立产品技术开发合作关系。

1986/6/15省县科技人员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协作进行网湖灌江纳苗试验,为恢复富池建闸前天然鱼苗繁殖、提高大水面养殖效益研究采样。8月4日在武汉召开水产和湖泊综合开发论证会。阳新为湖北商品鱼及重要水产品内供、出口基地。

1986/6/1人武部由军队序列改为地方副县级建制。1996年4月复归军队编制。

1986/7/26环城公路建成通车。

1986/7/115万劳力投入抗旱。

1986/10/1县博物馆《半晚山战国楚蔡出土文物》开展,龙港革命烈士陵园建成开放。

1986/10/23成立珍珠联合公司,列省出口淡水养珠示范基地。次年承担本县首个国家星火项目。1992年由国家立项,与中国星火中公司合作开发珍珠液化技术,实现终端产品转化。

1986/10/1王英乡承担商业部101甜模试种攻关项目,开鄂东南植橙先例。1990年11月产品获全省橙类品种评优第一.通过项目验收。

1986/11/1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隆重举行讲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落成典礼。

1986/11/13珍珠公司陆春明到日本大阪神户考察市场。

1986/12/8阳新第一艘海轮“黄鹤1号”投入运营。

1986/12/8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肃反错杀人员昭雪大会在沿镇召开。

1986/12/1县纺织厂试车投产。纺织业拥有长、短纺各万锭,改写有织无纺历史,并由棉织转到麻纺为主,经济效益连创第三年新高。“宝鹤牌”32公支苎麻纱获评省级优质产品。

1986/12/12000家乡镇企业实行厂长任期目标管理和经济合同制。

1986/12/1“双力牌”M20X1.5X62高强度螺栓达到日本小松KES标准,创省优。

1986/12/1化肥厂引进项目,建成年产1.5万吨合成氨、300吨仲钨酸铵生产线。仲钨酸铵获评省1988年新产品“金鹤奖”和1990年优质产品,创汇507万元。

1986/12/1资源加工型个体工业4931户,自有资金194万元,从业1.33万人。

1986/12/1粮食、苎麻、养鱼、煤炭、运输类专业村64个。专业户古农户3%。

1986/12/1列全国商品粮基地县,运用模糊聚类软件选定白沙、三溪等生产基地14个。1988年商品粮产量达3.8万吨。

1986/12/1成立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规划研究会,就2000年前农业、工业、能源、交通、运输、卫生、文教、科技发展规划展开咨询论证,出有《战略思考与研讨》文集。

1986/12/1儒学垴自来水厂投产,日供水量5000吨。1995年又建成麦口自来水厂,日供水量5万吨。

1986/12/1城区及富池镇改装自动电话。

1986/12/1始由国家扶持、民工建勤修扶贫公路。连续十年利用以工代赈款物405万元,修建乡村公路20条、307公里。

1987/1/1县委县政府慰问团抵云南老山前线。

1987/1/14自行车零件厂被定为上海“永久”集团配套厂。

1987/2/2获第二届全国工业普查金杯奖。

1987/2/20全国农林科教电影汇映月在城乡放映科教片737场,18个单位获六部委表彰。

1987/2/1富河沿岸钉螺扩散调查发现血吸虫病卷水重来。阳新复为全国重点疫区县。

1987/3/15以补偿贸易方式与上海联营的李家湾铜矿开钻。1997年达产,矿山铜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双居榜首,跻身全省采掘业50强。

1987/3/26全省拖拉机内燃机重点生产企业联合体春季订货会在阳新举办,参加单位103个。

1987/3/1于城南动工建设火力发电厂,装机2.4万KW,1989年6月底并网发电。

1987/3/1白沙杂交稻制种试验成功。次年被省定为杂交稻种生产基地。县内杂交稻种开始自供。

1987/4/19阳新经东源、黄沙至咸宁公路修通。

1987/5/1于城郊卢家山动工建设彭德怀中学。

1987/6/1副省长梁淑芬来县视察教育。

1987/6/1清理县级非常设机构,撤17个,并13个,保留18个,留名称不设实体的20个。8月,撤销11区,将15个区辖镇和48乡并为黄颡口、韦源口、太子、大王、陶港、白沙、浮屠、三溪、富水、龙港、洋港、排市、木港、枫林、兴国、富池16镇,筠山、潘桥、七峰、宏卿、国和、王英、东源、后山、东春、大德10乡。综合、半壁山、荆头山农场建制未变。

1987/7/14饲料厂引资动建。1995年6月单班产量万吨级全自动生产线投产。1998年11月引进北京康达科技集团TGC管理,“达康牌”全价系列颗粒饲料由国家饲料质量检测中心监制。8月20日,列省重点项目的阳新铝厂7000吨电解铝节能改造工程动工,至次年12月竣工投产,共引资2800万元。

1987/9/1552件阳新布贴出展首届中国艺术节。1989-1990年,27件布贴出展欧美亚非十余国家地区。

1987/11/15改灶节柴项目通过国家验收,热效率等7项指标均达部颁标准。改灶农户10万,年省柴20万吨以上。

1987/11/20第二水泥厂研制的新型水泥混合原料改性炉渣通过省级鉴定,技术取得国家专利,《世界发明》予以披露。

1987/12/13省通报阳新为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县。

1987/12/18800吨级富池801货轮首航。内河货运延伸到上海、宁波、温州等开放港口。12月26日,成立阳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87/12/1竹林塘渔场优质鱼种增产综合技术开发通过省级星火项目验收。次年,大水面高产养殖技术开发获国家星火科技奖和示范企业奖。此起三年成鱼单产居全省中型湖泊之首。

1987/12/1商业、服务业、运输业、加工业为主的在册个体工商户跃至7524个,有城镇待业青年、闲散人员和农村富余人员为主的从业人员1.45万。

1987/12/1龙港白岭发现红军烈士墓群。本年,富河沿岸文物复查发现一把瓢、李家坪、石山垴、古寨岭古文化遗址。12月,列全国土地监察试点县,清查1982-1986年违法占地1.27万宗,1988年获全国先进表彰。

1988/1/30政协三届一次会议选山常务委32名。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选举常务委员21名和省七届人大代表8名。

1988/3/1首批回乡探亲台胞组团来县。

1988/3/16半导体器件厂与华中理工大学合作研制的电力半导体模块通过省级鉴定,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次年获省科技奖。

1988/3/18首届科技大会奖励科技成果33项。动员科技人员下乡进厂领办企业,开展技术承包和服务。

1988/3/19人大常委会通过贯彻执行《湖北省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

1988/4/22省计划生育委员会检查组到县。

1988/5/16全省灭螺论证会在阳新召开。

1988/6/23成立中国银行阳新县支行,开办外汇业务。

1988/6/1连遭罕见夏涝秋旱。7月26日兴国地区人工降雨,平均雨量46.4毫米。30日副省长张怀念来县察看灾情。8月21日至9月13日绵雨,又造成百年不遇秋汛。

1988/8/18国务院批准阳新县对外国人开放。

1988/9/15兴国地区率先使用居民身份证。

1988/9/27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通过省级评估,达到部颁标准。阳新1980年列省两林基地县,1982年列林业部速生丰产林试点县,两项工程已造林13.2万亩。

1988/10/1建材机械厂(国家石材设备定点厂)PDJ22/40型平动砂锯和罐头食品厂鱼餐罐头双获全国星火成果交易会银奖。12月,富池、兴国、浮屠、氵韦源口、白沙五镇工业产值过千万元。乡镇企业占全县工业产值45.5%。

1988/12/1首次评定专业技术职称6179人。获全国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开发使用先进表彰。

1988/12/1省向阳新派任科技副县长,至2004年共派7任,每任2年。其间,县相应下派科技副乡镇长120余名。

1988/12/1阳新被纳入湖北长江经济带开发区。养殖、苎麻、桑蚕、竹器等48个生产基地的产品行销42个国家地区,出口总额2300万元,创汇500万美元,达峰期。

1988/12/1化工厂引进5个技术项目,研制开发五硫化二磷、乙基氯化物及乙基型有机磷农药系列产品。1991年,“丰顺牌”杀虫双剂评上部优,跻身化工部定点厂和湖北省五大农药厂家。

1988/12/1葡萄糖厂“翠湖牌”注射葡萄糖评上省优。

1988/12/1城区动建兴国大道和陵园大道。划定无黑烟控制区5平方公里。

1988/12/1为2980名麻痹症、白内障、聋哑儿童实施康复治疗。

1989/1/1阳新商场招标承包。商品流通领域开始由计划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1989/1/19中共阳新县第七次党代会选出县委委员24名、候补委员2名和纪委委员9名。

1989/2/25鄂东南最大加油站在浮屠街建成开业。

1989/7/24决定将阳新第一中学分为两校,原校改实验中学,新一中改单列高中迁建于白杨彭德怀中学。

1989/10/1国庆40周年成就展展出阳新建设成果250件、科技成果138件、文化成果65件。

1989/10/25关广富等省领导往江汉剧场观看参加全省国庆40周年新剧目展演的大型古装采茶戏《张无奈拾印》。该剧获优秀创作、演出奖。26日《湖北日报》发表戏评。

1989/11/1农村开始山场水面开发性经营承包。

1989/12/22副省长徐鹏航来县检查视察。

1989/12/1完成城区和浮屠工业区变电站升容。至1989年,共投入2058万元实施输变电建设改造项目8个,建成110KV主网。

1989/12/1首家股份制冶金企业大林山铜矿投建。

1990/2/27十一届人大常委会13次会议审议批准《阳新县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

1990/4/5在烈士陵园首次举行万人清明扫墓纪念大会。

1990/4/17东京大学医学教授小岛庄明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派考察阳新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

1990/4/19兴国镇大垴信用社会计谈际乾勇擒抢劫歹徒,后被授予全省、全国金融卫士称号。

1990/5/1竹林塘渔场湖泊围栏养殖技术开发列国家星火项目。当年,莲花池300亩水面创成鱼单产380公斤记录。

1990/6/14卫生部副部长何界生率国务院血防检查组来县。省在枫林办环改灭螺试点。

1990/6/18省委书记关广富到农村调研。7月底,查看富河汛期血防。

1990/6/30中央电视台播出阳新专题片《烈士县的无名者》。

1990/6/1罐头食品厂鱼餐罐头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0/7/1零时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阳新80.35万人。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增至94.91万人(男性比例53.23%),14岁以下人口下降6.64%。

1990/8/1李昌法出席全国先进文化站长表彰大会,受到江泽民、李瑞环、李铁映等中央领导接见。

1990/9/17川口文雄率日本珍珠振兴会访华团来县考察丽贝原贝资源。

1990/10/1农机科研所离心浇铸双金属轴套列国家一级发明。

1990/11/12卫生部长陈敏章、湖北省长郭树言、江西省长吴官正率相关省邵委领导、专家70余人来县检查血防。

1990/11/1列全国首批重点科技联系县。12日,17家企业参加省工业科技成果展览交易会,引进项目39个,输出项目3个。县麻纺厂与日本群马株式会社在汉洽谈合作项目。

1990/12/1启动长江上中游果树开发带世行贷款项目和防护林体系一期工程。县境水土流失面积159万亩(占38%),比1980年增加19%,属重点治理地域。此前十年已造用材林15.2万亩,长防林8.67万亩,果药林4.4万亩,社会造林8万亩,飞机播种26万亩,平均成活率85%。

1990/12/1完成国家首条通信光纤宁汉渝干线阳新中继段铺设。

1990/12/1养殖水面扩至25万亩,水产品总量达1.63万吨,占农业商品产值30.6%。

1990/12/1“菜篮子”工程已扶持建立城郊蔬菜基地1600亩,年产瓜菜9万担。反季节蔬菜开始改变城镇春秋菜淡历史。

1990/12/1成立宝塔湖农业经济开发区。至1996年共引入技术22项和投资8000万元,开垦蔬菜基地3000亩、果茶园8个和精养鱼池万亩,形成经营大户108个。

1990/12/1香港中晓合办首家三资企业湖北新光灯饰公司。

1990/12/1地质部门探明鸡笼山新金矿,共生铜、伴生银储量为本省之最。探明白云山中型铜矿,件生银镓硫。1992年发现枫林、富水金矿。1994年铜储量128万吨,居全省第二位。时铜矿30家,产黄金万两、矿山铜6500吨,为全国八大铜都之一。

1990/12/1确立城区1.5公里富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991/1/12政协四届一次会议选出常委34名。

1991/1/25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选举常委21名。

1991/4/6举办建觉70周年献礼片《焦裕禄》首映式。城乡组织放映献礼片7部597场。县电影院获部省表彰。

1991/4/20国务委员,国家科科委主任宋健来县视察星火计划实施情况。

1991/4/22鄂赣毗邻五县三届三次税收协作会在阳新召开。

1991/4/27卫生部和世界银行官员来县考察。次年3月,阳新列世行血防贷款项目示范县。

1991/5/18始57天绵雨。6月16日和8月12日,省政协副主席穆常生、主席沈因洛先后来县指导抗灾。

1991/5/19中共阳新县第八次党代会选出县委委员27名、候补委员2名和纪委委员11名。

1991/5/1县化肥厂L—谷氨酰胺通过省级鉴定,填补国内空白。

1991/5/1龙港“金竹云峰”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评为中国文化名茶。其产品此前曾两获省“陆羽杯”,后获中国农业博览会1992年银奖、1995年金奖。

1991/8/28县油厂日产15吨香麻油生产线投产。香麻油获1994年全国最佳消费品奖,在1996—1998年国际食品博览会和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山茶油获2004年省林业产品博览会金奖;两品种均被认定为中国绿色食品。

1991/8/131个乡镇场集中11万劳力垦荒。至1997年,全县开发林特产业基地17万亩,基本消灭荒坡。

1991/9/15省农牧厅、农科院10位专家到彭山、王英等水果开发项目基地考察指导。

1991/10/1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川来县视察。

1991/12/1持续5天0°C—9.5°C低温,柑橘遭毁灭性冻害。

1991/12/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调出15万亩耕地,连片开发棉油、蔬菜、药材类经济作物。

1991/12/1成立网湖经济开发区。利用丰草型湖泊建成鳜、甲、蟹、蚌四大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成为中华丽蚌之乡。

1991/12/1投建64公里沿江公路。黄颡口建成50万吨合资客货运码头。富池建成年装运能力20—40万吨民营码头5个。

1992/1/19中央电视台播出专题片《龙港—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小镇》。

1992/1/28县城开通有线电视,节目8套,后增至28套。

1992/3/25人大十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批准《阳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

1992/4/24波兰斯阿柯波硫磺工业研究开发中心卡那·格列耶夫斯基、杰西·米尔兹温斯基考察兴国镇铸造用膨润土资源,与厂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1992/6/8商业部副部长张世尧来阳新扶贫点视察。10月22日送来救灾衣物9000件。

1992/6/15动员10万干部群众募捐晚期血吸虫病人救治款73万元。

1992/6/1启动农村改水项目210处,近20万人口和7.5万头牲畜饮水条件改善。

1992/6/1葡萄糖厂从玉米下脚料中萃取黄色素中试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1992/7/1首批批准开放七峰寺、石壁寺等5座佛教寺庙。1996年开放县内正一道发源地颜真观。

1992/7/1麻科所从细叶绿单株选育而成的“83—1”品系通过省级技术鉴定,成为内山麻新种源。

1992/9/10兴国大道立交桥奠基,桥面设计5990平方米,总投资864万元。1994年6月18日举行通车典礼。

1992/9/1633个单位参加全国科技成果湖北交易会,引进项目12个。

1992/9/1启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1992—1994年第二期、1995—1997年第三期和1998—2000年年度项目,共在21个项目区投资6700万元,含国家和省专款4050万元,改造低产田林20万亩。

1992/10/3罗马尼亚国家芭蕾舞团米阳新访问演出。

1992/10/10首次在深圳举办海外联谊招商会。22日,阳新籍台胞张志远于兴国大道动工建设首栋最高层地标性建筑—14层新世纪大厦。

1992/10/1国家计生委私访大德杨坊村,查出该村计划生育率仅为21%,人口出生率、多胎生育率高达31.3%o和32%。

1992/10/1河蟹研究所人工半咸水育苗成功,列省星火项目,次年获全国星火科技博览会金奖。

1992/11/14富池修通至九江公路。

1992/11/1省批准实施《阳新县兴国镇总体规划》,着手提升城市功能建设。城区规划面积由3.5平方公里扩至9.8平方公里,1996年扩至13.25平方公里,2005年建成9.2平方公里。

1992/11/1国防科委原顾问彭方复将军回乡探视。

1992/12/16半壁山太平军古战场和龙港泉山画屋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12/1农村股份合作企业1441家,含农业型708家。

1992/12/1政府启动城镇地籍调查及基准地价评估,依法征收出让金,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本年,粮食价格放开。成立粮食市场管理中心,平抑粮价。

1992/12/1省畜牧局专家考察阳新屯鸟(tún,番鸭),认为该地方品种具独特性。1998年国家计委批准开发立项。

1992/12/1完成程控电话改制,城区长途由省内半拨进入全国直拨。1995年完成乡镇场自动电话联网。2000年352村通程控。

1992/12/1阳新布贴专题片在中央和湖北、上海、广东等电视台播出。1993年,阳新布贴条目入编中国民间美术全集。

1992/12/1获全国血防工作先进表彰。1995年再获表彰。

1993/3/19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选举省八届人大代表8名。

1993/5/12公路施工造成境内223—224号标石间光缆全阻,中南、西南、华东通信中断9小时。

1993/5/26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率国务院血防考察团来县。

1993/5/1中英联合调查队到网湖考察水质、湖泥矿物质结构及鱼类种群分布,拟向联合国提交大型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议案。

1993/9/13国际红十字会代表彼得丹姆来县考察灾情。次年向网湖、木港捐赠200万元赈灾物资。

1993/9/1富池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96年获评全国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2002年获评全国先进体育乡镇。

1993/11/1达邦房地产开发公司投建首个商贸住宅小区莲虹园。

1993/12/1冶金部副部长马明率国务院税收财务物价检查组来县。

1993/12/7国内贸易部来县扶贫,捐衣3.5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