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企业的理念谋划村组经济发展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2-09-15 09:03]

百年樟树群郁郁葱葱,黑色柏油马路蜿蜒“流淌”,泛黄的稻穗在田间迎风曼舞。8日上午,走进阳新县枫林镇水源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秀美的生态画卷。

水源村位于枫林镇西部,2004年由水源、竹林两村合并而成,全村现辖22个村民小组,856户3878人。水源村没有生搬硬套阳新县“六个一”发展规划指导,而是根据指导立足实情,盘活闲置山场资源,充分发挥群策群力作用,鼓励村民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并引入外部资金,用企业的理念谋划村组经济发展,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遇事好商量

潺潺流淌的清江河上接枫林地心大峡谷,下连石田古驿,沿河两岸群山叠嶂,苍翠欲滴,山水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源村曾先后获得湖北省“文明村”“绿色示范村”,黄石市“宜居村庄”等荣誉。

距枫林镇区12公里的水源村余家组,拥有70多户村民,300余人口。村组门口耸立着一颗500多岁的老樟树,旁边是一片天然樟树群,枝繁叶茂。在开展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湾组党员中心户决定围绕这棵老樟树“大干一场”。

今年4月份,党员群众齐上阵,开始着手硬化樟树下占地600余平米的活动广场,设置健身器材。湾组党员中心户利用空闲时间在香樟树下同乡亲谈心、拉家常,共同举办樟树“夜话”活动,拓宽获取社情民意和优化服务管理的渠道。

“唉,每次我想给家里小孩打个电话,我拨不通,也接不到他的电话。这可怎么办呀!”夜晚,坐在樟树下,余奶奶和水源村村委委员胡庆良抱怨湾子信号不好。

“村里现在很多人在外地上班,有时想和我们这些老人联系,都要托人带话。”大家提出当务之急是解决信号闭塞问题。

说干就干!村委会得知此情况后,村党支部书记何育武及时向上级申请,多方奔走,移动公司于今年6月份在余家组新建设一个基站,解决信号差的问题。眼下,余家组全体村民电话已经“畅通无阻”。

党建来引领

水源村坚持以“村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架构深化湾组治理机制,抓好抓实党员中心户工作,切实解决党员群众开展活动难、服务办事难等问题,积极发挥各级组织和党员作用。

目前,全村有党员中心户42户,每组1-3户,户户有联系。

“凡事多跟村民沟通,让他们多参与,这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共同推动问题解决。”水源村副支书柯文雄说。

面对村里人居环境整治的困境,柯文雄带头拆除旧旱厕,带动群众主动拆除破旧老屋、危房,共拆除老旧厕所16个、破围墙80余米、迁移柴草垛27处。在他的带动下,党员中心户柯贤友无偿投劳15天,带动村民人均筹劳3个工。

眼下,水源村牮楼庄已投入200余万元进行村庄整治,共修建沟渠3000余米,新做两个洗衣池,新建一座公厕,刷黑通组公路1.8公里。

余家组投入300多平方米绿化色块,栽种300多棵茶花,1万多株红叶石楠,刷黑通组公路2.4公里。此外,党员群众还就地取材,利用本组山上的竹子编成竹篱笆,清洁美化村庄环境。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运土栽树,不要报酬。在枫林镇共同缔造的生动实践中,这些已成为普遍现象。

水源村还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平时公共场所由保洁员、护路员负责,村民负责自家房前屋后,每月支部主题党员活动,各片党员开展各区域绿化除草除杂工作。

共谋致富路

余家组种了200多亩腊米,不过,今年腊米虽产量比较好,但是产值并不理想。以前,因为地处大山深处,多数留在家里的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发展腊米产业,现在,因市场行情走低,村里在引导多元化发展产业。

农产品行情的走势是村民所急,也是村委会重点关注的事情。

“余家组下一步计划种1000亩油茶,自建加工厂。一亩预计可产出70斤茶油,一年估计可达600-700万元产值。”何育武说。

村里还发展了村办企业,成立建筑公司,主动向“外”拓展,一年可给村里带来近20万元收入。村办企业的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也为水源村开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民生短板“输血”。

另外,村里鼓励农户以土地流转、生产要素等入股方式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带动村民就业的同时,促进增收。

村里积极与在外发展的“能人”保持密切联系,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资金扶持上建立了稳定的长效机制。这种资源整合也让水源村在谋划各项产业发展时受益匪浅。

截至目前,水源村根据阳新县“六个一”发展规划指导,结合村情实际,盘活闲置山场资源,平整荒山,采取村集体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种植,新发展种植杉木6000亩、油茶500亩、茶叶300亩、棉花200亩等,带动130余名群众务工,人均年增收3000元。

道路通畅,政策透明,邻里和谐,环境优美,各项产业欣欣向荣,在共同奔向小康致富路上,挂在村民脸上的笑容是幸福,也是自豪。(贺介飞 潘曦 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