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中文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农业农村 > 工作动态

“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8-05-16 13:35 来源:县农业局

再生稻是指种植再生能力强的超高产中稻品种,并利用头季中稻收获后茎杆上的再生腋芽成穗,从而获得年产两季的水稻种植模式。
一、选用优良品种。选择感光能力弱、再生能力强、适应性广、抗逆性能好、食用米质优、全生育期在130天左右的超高产品种进行种植。
二、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宜采用抛秧或机插秧栽培,选择土壤肥沃、地势高爽、背风向阳和便于管理的稻田做秧床, 3月下旬抢住有利天气早播,种子用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间歇浸种消毒,催好壮芽;抛秧亩用秧盘80—100只,机插秧亩用足秧盘40—45只,坚持旱育秧,秧龄25天左右,叶龄3.5~4.5叶时抢晴栽插。
三、科学施肥,合理管水。对头季中稻,在施肥上,要重基肥、早追肥、增施磷钾肥、控施氮肥,中稻亩施纯氮11—13公斤,一般亩基施(45%配方肥)40公斤左右的复混肥50公斤,分蘖始期结合化学除草亩追尿素8-12公斤、氯化钾4-6公斤加“蔸都发”200克、硅肥5公斤均匀撒施,促及早发足有效苗,争大穗;在管水上,要浅水间歇灌溉促分蘖,分蘖发足后及时露田控苗,中后期浅湿灌溉,齐穗后15~20天时断水,保证水稻植株健壮,活根活叶。
四、防治病虫,施好芽肥。要重点加强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飞虱和螟虫的防治,密切关注《病虫情报》,加强田间巡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及时防治,为再生稻萌发保留一个健壮的母体。为确保再生芽的营养供给,达到“娘壮儿肥”,必须适时足量施好促芽肥。一般在头季中稻齐穗后15-20天或收获前10天左右亩施尿素7-10公斤加氯化钾3-5公斤作促芽肥,施肥时田间最好有浅水或田泥湿润,并选择在露水干后或下午6点后均匀撒施。
五、适时收割,高留稻桩。为保留倒二节,确保再生稻高产,要求头季中稻在9-9.5成黄时(一般在8月10日左右)收割或见芽收获;要高留稻桩,保留稻桩35-40厘米,做到能尽量保留到倒二节,倒三节上的健壮苗,因该节位的芽健壮,容易形成大穗,对产量影响极大。
六、再生稻田间管理。中稻收割期间正是高温天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收割当天即应灌水入田,水深不过寸,既要防旱造成稻桩干枯,又要避免水淹烂蔸,然后让其自然落干。收割第二天要及时起开稻草,把压倒的稻桩扶正。收割后2—3天,立即施一次发芽肥,每亩施尿素5—15公斤,促多发芽和芽苗成穗、生长整齐。在管水上,采取“浅水长苗、水层养穗、干湿交替”的灌溉原则,保持沟中有水,畦面湿润。遇到寒流灌深水护苗保穗,寒流过后渐排水,破口始穗期喷施“谷粒饱”1包+磷酸二氢钾200克促齐穗和壮籽。再生稻上、下位芽分化时间不同步,生育期长短不一,抽穗成熟期较长,应全田成熟后再收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点击咨询智能客服